五里镇 党建统领 谱写建设发展新篇章
在脱贫攻坚阶段,黔江区五里镇有市级贫困村3个,贫困户452户,贫困人口1468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8.8%。当时,各村增收致富产业单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贫困村民年收入不足0.4万元。如今,五里镇各村已顺利脱贫摘帽,但脱贫摘帽并非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该镇党委、政府持续发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近年来,五里镇凝心聚力,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提升政府效能,不断探索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径、新方法,不断改善和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稳步发展主导农业产业和特色致富产业,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如今,走进五里镇,一幅全新的美丽画卷展现在眼前:道路平坦通畅,房屋错落有致,产业蓬勃发展……村子面貌日新月异,村民生活红红火火,呈现出美丽“巴渝和美乡村”的新景象。在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实绩发展综合考核中,五里镇荣获同组乡镇第一名;在2024年全区党建统领经济社会实绩发展综合考核中获得“优秀”,位列同组乡镇第一名,全区第三名的好成绩。
近日,笔者在五里镇河南村的村集体经济优质水稻产业基地看到,旋耕机在梯田里来回穿梭,梯田蜿蜒层叠,20余亩稻种田的泥土平整如镜,种子、农资、化肥等储备就绪。
据悉,2024年,该村“两委”将村内60余亩撂荒田地盘活,实行“村集体+农户”的农业种植模式发展水稻产业。经过一年春耕秋收,水稻总产量达到了6万余斤,实现产值12万余元。此外,村民还享受了各类政策补贴6万元,务工收入5万余元,农户土地租金收入3万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
河南村党支部书记汪学念谈到产业发展时表示,2025年,村“两委”将进一步整合全村资源禀赋,优化种植模式,继续实行“村集体+散户”发展模式,发展优质水稻产业150余亩。同时,大户将承包200余亩蚕桑,科学培植生猪、肉牛养殖规模,并做实工厂化养鸡,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壮大村集体经济。
坐落在原始灰千山脚下的五里社区,四面环山,地势较为陡峭。曾经,村里的主导产业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不兴,村民不富。如今,500余亩奶白茶产业基地、100亩车厘子(樱桃)产业基地已建成,200余亩蚕桑、100余亩藤茶正蓬勃发展,村民收入将因此逐年增加。
海洋村党支部书记罗昌飞高兴地说,2023年,村里引进了湖南省龙山县百合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法定代表人姚元庆,种植百合500余亩,带动当地留守村民200余人在百合基地务工,为村民创收100余万元,土地租金增收6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2024年冬季,村里又引进了重庆市盛世鸿业有限公司种植白术400余亩,带动70余名村民就地务工,人均增收0.5万元。同时,200余亩撂荒地得以复耕复种,盘活了资产和资源。2025年,村“两委”将进一步营造亲商、爱商、护商的环境,扎实做好服务工作,为企业发展做“店小二”,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成为企业的“贴心人”,让企业安心发展,共同致富。
“这几年五里镇的变化真是大,看得见,摸得着。以前,我们连家河只要雨量大点,那一坝田基本就没收成。去年,政府整治了胡家坝至西洋村2公里的中小河流隐患后,我一年要多收千多斤谷子。感谢党和政府!还有屋门前那宽直的‘四改三’公路,安装了太阳能节能灯,很安全!我们镇的村道路80%都硬化到户,出行很方便!饮水也实施了提灌工程,解决了我们季节性缺水的问题,太好了!村里还搞了‘巴渝和美乡村’建设,给我们修砌了堡坎、新建了排水沟、拓宽和美化了院落里的入户道路和台阶,给饲养‘武陵黑猪’的农户改造了圈舍。还有,我们村这几年在做‘稻+鸭’产业,我也在就近务工,一年收入有2万元左右。特别是政府去年举办的‘武陵黑猪’乡村文化节,好热闹!助推了‘农+旅’的高质量发展。听说今年5月份又要举办‘灰千徒步登山节·赏万亩杜鹃花’,这又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人气和财气!”胡家坝村8组村民张培安感慨地说。
以上只是五里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风好帆正悬,奋进正当时。河南村工厂化养鸡基地建设前期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开展,黔江甘溪水库建设在按计划推进,河南村、胡家坝村、甘溪村1000亩优质粮油示范片建设如火如荼,“武陵黑猪家家养”项目也在纵深推进,海洋村特色产业400亩白术正在移栽,300亩百合基地管护工作接近尾声,西洋村100余亩魔芋按照规格和规范进行了栽植……
“2025年,镇党委、政府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市、区关于‘三农’工作要求,接续发力,守牢‘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条底线。以‘五大振兴’统揽工作全局,以‘1136’工作布局为突破口,以夯实农业基础、调优农业结构、完善设施建设、均衡社会事业为抓手,为建设‘边际区域中心城市’蓄势赋能,共同谱写‘生态五里·康养小镇’新篇章。”五里镇相关负责人信心十足地说。(通讯员 李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