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司法局交出一份精准普法满意答卷
“亲历了司法审判全过程,让我们企业经营管理者深刻感悟到了违法经营的法律后果和代价,进一步认识到了增强法治意识、提升法律素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日前,在黔江区司法局联合区人民法院、区工商联组织开展的“法治护航营商环境”庭审观摩活动现场,参与旁听庭审的企业代表李某感受深刻。
此次活动邀请了重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40余名民营企业家代表参加,“零距离”感受司法审判全过程,让他们从身边案、身边事中接受法治宣传教育。
这是黔江区司法局深化“法治护航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为有效助力民营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法治素养,黔江区司法局组建“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团”,将法治宣传着力点与经济社会发展关键点紧密对接,量身定制《黔江区涉企公共法律服务清单手册》,提供普法“一键扫码”数字服务入口和“两清单一场景”通用模型大礼包。
依托全区30个司法所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近来,普法志愿者前往各类经济组织发放服务手册5000余份,为企业获取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提供了明确指引,确保普法工作实效转化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以高质量普法推动高质量发展。
普法形式多种多样法治文化繁荣发展
5月26日,黔江区红军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场以民法典宣传月暨“渝尚法·赋能强企”黔江行为主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赶场天”宣传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区司法局联合20余家单位共同打造“宣传教育+便民服务+文化展演+公益实践”四位一体普法矩阵,以多元形式推动民法典宣传深入人心。
活动现场设置了宣传教育板块、便民服务板块、展演展示板块以及公益爱心板块,各部门聚焦民生关切与企业需求,实现从青少年保护到企业合规、从惠民政策到健康科普的全领域普法,让法治服务触手可及。
在便民服务区域,重庆光界律师事务所的普法志愿者搭起“民法典门诊台”,为市民现场“把脉问诊”,解答法律咨询100余人次。
展演展示区域,法治节目鲜活吸睛,舞蹈、朗诵、小品轮番上阵,吸引了群众驻足观看。重庆光界律师事务所原创情景剧《“典”亮企业之路》,用股东纠纷调解案例演绎合规经营之道;区司法局带来的《家庭有典护》民法典知识问答,掀起婚姻家庭法律知识竞答热潮,观众们纷纷举手参与,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这种宣传活动既增加法律知识,又贴近生活,比单纯发传单有意思多了!”市民王先生点赞道。
依托黔江传统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区普法办、区文化旅游委联合创作《快板百科全书民法典》、情景小剧《“典”亮生活》等一批优秀民法典文艺宣传作品,并将其纳入全区《送文化下乡》节目清单,受众10万余人次。
除了定期开展线下普法活动,司法局还将普法大餐送到群众“指尖”。
依托“法治黔江”抖音短视频,围绕58个涉法问题,区司法局牵头拍摄制作了108条原创普法短视频,及时回应群众关切。针对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群体,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提供点单式普法与职业技能培训,推出《劳动者求职避坑指南》等普法视频,着力提升相关群体法治素养。截至目前,视频播放量突破100万次,话题点击量达200万次,普法传播成果显著。
法治触角纵深延伸普法阵地提档升级
“现在家门口就有律师来给我们讲课,有什么法律问题直接跟书院反映,太方便了!”8月21日,太极镇李子村的村民张先生听完重庆川东南律师事务所律师带来的民法典专题讲座后,竖起了大拇指。
金鸡书院作为渝东南地区唯一现存的民间书院,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今年8月21日,“法治护航乡村振兴”工作站暨法治观测点在太极镇李子村金鸡书院正式挂牌成立,区普法办与金鸡书院签订了《黔江区乡村振兴法治宣传教育联合协作协议》,将金鸡书院打造成为集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矛盾调解、民意收集于一体的前沿阵地,面向广大村民、农业经营主体、乡村干部等群体,提供精准化、分众化法治宣传教育,有效拓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覆盖深度与广度。
7月8日至9日,在太极镇新陆村和正阳街道积富社区,区司法局联合西南政法大学民法典国民教育科普基地研究人员,前往社区、学校及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民法典宣传进基层”系列活动,普法志愿者针对两类不同群体开发两套法治教育课件,推行“点单式”普法,推动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青少年心中。
以上“民法典宣传进基层”系列活动,是黔江区司法局深化校地合作、创新普法形式的成功实践,有效打通了普法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增强了基层群众和青少年的法治获得感,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法治保障。
2025年,黔江区司法局有序推动“法治小院+”项目与和美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开展“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实现全区220个村(社区)覆盖率100%目标,濯水古建筑和万涛故居被首批纳入《重庆市法治文化地图》,红色基因在法治中延续升华。(通讯员 葛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