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全区各族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十 七大、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措施,坚持科学发展,扩大改革开放,构建和谐黔江。经济运行绩效优良,各项社会事业同步推进,城乡居 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明显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0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49.13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9亿元,增长8.6%;第二产业增加值22.41亿元,增长24%;第三产业增加值 18.82亿元,增长12%。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5.5∶43.6∶40.9调整为16.1∶45.6∶38.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9%、63.4%和28.7%。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11229元。
年末全区就业人员达到25.19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17.53万人,第二产业就业2.48万人,第三产业就业5.18万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958个,指导帮助城镇下岗职工和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274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9%。
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价格总水平上涨较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1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种植业6.99亿元,增长6.2%;林业1.17亿元,增长9.4%;牧业5.6亿元,增长11.7%;渔业0.18亿元,增长9.9%。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6.31万亩,比上年增长2%;油料种植面积 14.62万亩,增长2.5%;蔬菜种植面积10.96万亩,增长11.8%。粮食总产量24.78万吨,比上年增产2.21万吨,增长9.8%。其中小 麦产量1.77万吨,增长2.9%;玉米产量5.94万吨,增长6.1%;水稻产量7.28万吨,增长19.7%;薯类产量8.79万吨,增长5.6%。 全区烤烟产量0.55万吨,下降46.8%,蔬菜产量11.36万吨,增长13.8%。
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4.67万吨,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猪肉 4.13万吨,增长15.4%;牛羊肉0.36万吨,与上年持平。年末生猪存栏54.56万头,增长53.4%;牛存栏8.07万头,增长0.1%;羊存 栏6.23万只,与上年持平。全年生猪出栏60.77万头,增长15.2%。全年水产品产量0.14万吨,增长7.9%。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7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9.48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占全区GDP的比重为39.6%,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5%,拉动经济增长9.2个百分点。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9个,实现产值35.3亿元,比上年增长 35.8%。其中国有企业实现产值19.98亿元,增长21.2%;股份制企业实现产值15.32亿元,增长56.3%。全年黔江卷烟分厂、乌江电力有限 公司、黔龙集团、弘扬建材集团、黔江供电公司等5家骨干企业共实现产值31.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0.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8.46元,增长28.5%。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33.08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工业产销率为98%,降低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92.9%,提高69.3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 13.08亿元,增长37.7%,实现利润总额3.32亿元,增长168.3%;总资产贡献率为22.7%,提高4.3个百分点;人均劳动生产率达到 39.53万元,增长15.3%。
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93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9.02亿元,增长22.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23亿元,比上年增长50.8%。其 中建设与改造投资完成36.08亿元,增长51%;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15亿元,增长47.7%。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农林牧渔业投资1.67亿元,增 长62.7%;工业投资10.97亿元,增长117.4%;交通仓储邮电业投资11.55亿元,增长16%。
全年房屋施工面积46.68万平方米,增长24.4%,房屋竣工面积7.9万平方米,减少59.5%。商品房销售面积18.67万平方米,增长35.8%,销售额达到3.1亿元,增长46.9%,其中住宅销售增长122.6%,占商品房销售额的比重为94.9%。
渝湘高速公路黔江段、正阳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工业硅项目等重点建设加速推进,全区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3.2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59.1%。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9.92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分 城乡看,城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2.89亿元,增长19.9%;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02亿元,增长1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 17.73亿元,增长18.5%;餐饮业零售额2.19亿元,增长18.5%。
在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17.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0.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1.3%;中 西药品类增长15.8%;家具类增长16.2%;通讯器材类增长18.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0.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7.5%;汽车类增长 21.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4.6%,比上年上涨4.6%。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区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24公里,累计达到212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 1524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1279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2%;完成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48889万人公里,增长5.2%。年末全 区汽车拥有量8195辆,营运汽车拥有量2066辆,其中客车627辆。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7634万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邮政业务 总量1579万元,增长18.2%;电信业务总量16055万元,增长9.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54万户,减少3.4%;移动电话用户15万户,增 长7%;互联网用户11503户,增长12.1%。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96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全区接待旅游人数 75.61万人次,增长28%。其中住宿设施接待旅游人数35.67万人次,增长35%;景区景点接待旅游人数39.73万人次,增长22%。全年培训旅 游从业人员386人次,参加各地旅游宣传促销6次。小南海成功申报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示范景区。
七、财政、金融
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12.99亿元,比上年增长29.9%。实现地方财 政收入4.65亿元,增长53.1%,其中主要税种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23.3%、8.1%、31.7%和49.6%。全年 地方财政支出13.59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21.4%,教育支出增长37.1%,医疗卫生支出增长82.3%,环境保护 支出增长35.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30.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243.5%。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8.07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62亿元,增长16.1%。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4.15亿元,增长3.8%。其中短期贷款13.4亿元,增长4%;中长期贷款20.19亿元,增长2.7%。
全区全年保费收入1.55亿元,比上年增长50.7%。其中财产险保费 收入0.83亿元,增长85.4%;人身险保费收入0.72亿元,增长23.7%。全年各保险公司共赔付各类保险金0.28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 中财产险赔付0.1亿元,减少49%;人身险赔付0.18亿元,增长123.4%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34所,其中电大1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普通 中学18所(含高完中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小学185所、幼儿园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教育学校(园)18所;有在校学生106854人, 其中公办教育104515人(电大1533人、中职3269人、普通高中9272人、初中27099人、小学54309人、幼儿及学前教育8993人), 民办教育2339人,有正式教职工4980人(含特岗教师91人)。全区教育人口比例为21.82%。全区“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小学适龄儿童 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01%;初中入学率为99.8%,辍学率为1.15%;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83.8%。小学毕业率为100%,初中 毕业率为99.4%。15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达99.07%,17周岁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94.5%。
全年共申报国家和市级科技计划项目7个,其中“黔江蒲花河农业科技专家 大院建设”和“燃煤型氟中毒病区环境氟分布特征研究”两个项目被市科委列入2007年市级科技计划,“黔江地震台形变观测改造项目”被市地震局列入 2007年重点项目。自主创新项目“黔江猕猴桃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实施效果良好。21个区级科技计划项目中,“高效生态蚕业科技示范工程暨 标准化茧丝绸出口基地”项目大力推广“六化五配套”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我区养蚕科技水平;“外种猪人工授精技术研究”和“无公害生猪养殖科技示范场建设” 项目带动我区200万头无公害生猪基地建设。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图书馆新馆和歌舞剧院建设完成选址立项工作,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 室建成率分别达到60%和40%。成功举办了庆直辖十周年黔江分会场大型开幕式、闭幕式文艺晚会;参与主城“天天演”活动,在江北区观音桥广场举办了黔江 专场文艺演出;完成首届中国重庆文化艺术节文博会黔江展区活动;圆满完成了重庆市第三届农民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体表演和闭幕式大型颁奖文艺晚会演出任务。 “中塘向氏武术”、“后坝民歌”已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有效保护。编辑了《南溪号子》民歌集,有效促进了南溪号子的保护和传承。“村村通”工 程建设完成300个2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农村电影放映惠民工程全年放映农村电影3445场,观众114.1万人次。
年末全区拥有卫生机构(不含个体)66家,卫生技术人员1644人,管 理人员132人,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151张; 25个乡镇卫生院完成配套建设,占全区乡镇卫生院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83%,150个村卫生室完成业务用房建设,占全区规划设置村卫生室的95%。 全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从81.32%上升到86.17%、婴儿死亡率从14.03‰下降到9.9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18.25‰下降到 12.41‰。孕产妇死亡率49.63/10万,高危住院分娩率99.64%。自愿无偿献血率达100%。全年及时有效处置传染病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5起。全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2.67万人、参合率76.65%,参合农民的受益率为91%,我区新农合工作于今年1月被卫生部等八部委表彰为全 国新农合先进区县。
我区体育健儿参加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我区组织的表演项目的《八 宝铜铃》获得金奖;参加全市第二届运动会获得了58枚金牌,41枚银牌、28枚铜牌,团体总分1794分的好成绩,金牌数列全市第三名,黔江区人民政府被 大会组委会授予“最佳承办单位”称号。成功承办全市第三届农运会,获得金牌17枚,银牌6枚,铜牌11枚,奖牌总计34枚,团体总分90分,位居全市金牌 榜第二位,奖牌榜第二位,团体总分第三位(一等奖)。金牌数、奖牌数和团体总分均超过上一届,圆满完成既定目标。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51.69万人,比上年增加0.44万人。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02‰。全区常住人口43.61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0.9%,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80元,比上年增加956元,增长 10.8%。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553元,增长10.3%,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4.6%。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828元,比上年增加549元,增长24.1%。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975元,增长28.8%;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1573元, 增长22.3%;人均转移性收入160元,增长23.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21元,增长18.7%。其中用于食品、衣着消费分别增长 23.1%、43.8%;用于居住、交通通讯消费分别下降2.8%、1.6%;用于文化教育娱乐、医疗保健消费分别增长12.4%、28.6%。农村居民 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3.4%。
年末全区552个单位的24282名职工参加了医疗保险,比上年增加 532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206户,参保在职职工11002人,离退休人员2909人;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单位53户,参保人员1070 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单位222户,参保在职职工10767人,离退休人员4092人;参加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的单位332户,参保人员 11640人,增加1634人;参加企业职工生育保险的单位 180户,参保人员7005人,增加1410人;机关事业单位非在编人员参保单位40个,参保413人。
年末全区有城市低保对象6533户11223人,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 1007万元;农村低保对象6355户14818人,年保障金447万元,每人平均每年差额补助302元;有五保对象3160人,发放五保供养经费704 万元;共计投入救灾救济资金510万元。新建5个慈善稻草援助中心,全区慈善会共接受捐赠143万元。全年共接待流浪乞讨求助人员726人(包括流浪儿 童),实施救助人员537人。
十一、城镇建设、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全年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33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 5.9%。黔江主城区扩大建成区面积1平方公里,达到12平方公里。建制镇镇区扩大建成区面积0.33平方公里。新修完工城市道路2.28公里,新建完工 排水管道9.28公里,新建供水管道2公里。新增园林绿地面积478公顷,其中公共绿地17公顷。
全年黔城空气质量满足二级以上的天数为361天、三级4天,满足二级以 上天数的比例为98.9%。城区饮用水源水质稳定保持在国家Ⅱ类以上标准(其中小南海达到Ⅰ类标准),全区自来水水质综合合格率达98%以上,乡镇集中式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91.7%。投入2000万元资金实施城区二、三级污水管网建设,基本消除了成量污水直排,完成了垃圾处理场竣工移交并投入试运行, 黔江河、阿蓬江地表水4个监测断面均优于和达到水域功能要求,阿蓬江出境水质达到Ⅱ类标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平方公里。
全区义务植树172万株,退耕还林补植补造3.23万亩,公路绿化里程 448.2公里,城区绿化植绿化大苗8.05万株,小南海湿地植被恢复造林2001.6亩,完成天保工程森林资源管护面积125万亩,新增封山育林面积3 万亩,活立木总蓄积达505万立方米,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1%。
十二、扶贫开发
全年在80个贫困村安排财政扶贫资金1026万元,占年度财政扶贫资金 总额的75%。其中,在51个村投入扶贫资金650万元,新修维修村道206公里,修公路桥3座,便民桥3座,解决了3.98万人的行路难问题;在16个 贫困村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97万元,新建人畜饮水池52口,蓄水2700立方米,铺管道58.7公里,解决0.7万人1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投入财政扶贫 资金142万元用于发展蚕桑、烤烟、猕猴桃和花椒;投入无偿资金161万元和信贷扶贫资金3000万元用于生猪产业发展。全年减少绝对贫困人口0.91万 人,贫困村人均增收206元。全年在整村推进村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44.7万元,安排项目18个。启动黄溪片区10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建设,安排落实财政 扶贫资金192万元,项目14个。争取厦门市帮扶资金290万元,安排落实项目5个;争取落实市卫生集团帮扶资金205万元,安排扶贫项目7个。积极开展 “母婴平安120项目”,对650名产妇直接补贴10.16万元;集资捐款83.6万元,共资助贫困大学生146名、贫困女生150名、贫困中小学生 700名。
注:公报中所列数据均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