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府工作报告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执行情况

日期:2023-02-23

面对三年来最严峻的疫情、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极端的高温干旱天气、近年来最严重的电力资源紧张,区政府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各族人民,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着力打基础、谋长远,推改革、抓落实,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9%。

一、聚焦乡村全面振兴,“三农”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乡村振兴稳步推进。统筹整合涉农资金8.3亿元,实施项目267个。新改建“四好农村路”230公里。罗家堡水库、瓦窑堡水库下闸蓄水。新建垃圾分类示范村40个,新改建城乡垃圾中转站15座。高质量承办“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二是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生产粮食23.1万吨、蔬菜27.2万吨,产茧7.4万担,产烟8万担,出栏生猪77万头、牛2.7万头,新增国家级农业品牌39个。新建高标准农田4万亩,土地“宜机化”改造1.2万亩,撂荒耕地复耕复种1.4万亩。三是守住防止返贫底线。建立信息交换预警监测机制,“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组织脱贫人口外出务工2.3万人,帮助易地搬迁脱贫人口实现就业4300余人。全面推进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农村住房安全率达100%。

二、聚焦工业强城建设,产业格局聚力突破

一是主导产业蓄势向好。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投资分别增长8.9%、18.7%。实施“链长制”,卷烟及配套产业实现产值69.9亿元、增长8.3%,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35.7亿元、增长17.8%,消费品工业实现产值5.3亿元、增长3.9%。二是科技赋能扎实推进。新培育市级数字化车间、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耀润电子等6家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建成西部(重庆)科学城黔江孵化中心、安信国家级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提高至25%。三是高新区发展加快。聚力打造“交通工具零部件、建筑工程轻量化产业园”,设立技术研发平台和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培育引进专业研发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9家,实现产值70.5亿元、增长15%。

三、聚焦文旅美城建设,消费场景融合拓展

一是文旅融合持续深化。精心举办“促文旅复苏助乡村振兴·组十万游客游重庆黔江”等文旅活动,全区A级景区实现购票117.3万人次、增长80.5%。建成渝东南首个非遗文化馆,打造三台书院等公共文化服务免费开放阵地,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小南海镇桥梁村、鹅池镇南溪村和社溪村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濯水景区获批全国非遗旅游小镇,小南海镇新建村获批全国非遗旅游村寨。二是消费市场企稳回升。提升区域商贸服务功能,“钢小二”集采、前锋供应链等十亿级批发业落地营运,渝东南首家比亚迪新能源汽车4S店开业,建成酱园巷等美食消费新场景。开展电商助农“云采摘”网络直播,全区网络零售额增长14%。

四、聚焦集散兴城建设,辐射能力巩固提升

一是教育质量持续提高。发起组建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联合体,推行中小学校长公开竞聘上岗。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普惠率分别达91.6%、95.3%,义务教育质量各项监测指标渝东南领先,2022年高考特殊类型资格线上线人数渝东南第一,职教中心对口高考上线人数连续6年居全市同类学校第一。武陵山乡村振兴学院投用,建成校企合作实训基地8家。“双减”改革经验获教育部推广。二是医疗基础不断夯实。中心医院挂牌“重庆大学附属黔江医院”,获批耳鼻咽喉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渝东南分中心。民族医院成功创建三乙医院,中医院通过二甲中医院评审。国家卫生区高分通过复审,新增国家级卫生乡镇2个。三是社会事业齐头并进。城镇新增就业1.7万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巩固在95%以上。发放各类民政补助资金1.5亿元,民生支出占比保持75%以上。输送的运动员李大银摘得2022年世界举重锦标赛81公斤级金牌,新华小学跳绳队参加“2022年全国跳绳联赛线上分站赛”获6金1铜。

五、聚焦开放活城建设,发展动力加速汇聚

一是招商引资量质并举。新签约招商项目66个,到位资金31.5亿元,年产5000吨玻纤砂轮网格布等一批项目实现签约投产。二是科创活力持续增强。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4家,新引进国、市科技特派员59名,推广新品种、新技术54项,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2件。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1%。三是对外开放走深走实。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收入1.99亿元,金山盖项目完成投资2.1亿元,山东日照到位帮扶资金4530万元。新增外贸进出口备案企业10家,首个外资企业注册落地。四是金融业多点发力。六九畜牧、三磊玻纤完成上市辅导备案。浦发银行黔江支行如期开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8891万元,小微企业首贷户数居渝东南第一。成为全市首批碳减排支持工具报账区县。创新发放全国单笔规模最大生猪“保险+期货+信贷”产品。

六、聚焦城市品质提升,城市形象精致精美

一是城市空间扩容提质。完成“三区三线”划定,新增城镇建设用地8平方公里。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恢复补足耕地5029亩。强力拆除、整改违法建筑8.7万平方米。二是城市更新统筹有序。下坝加油站等异形路口完成整治,新增停车位9907个,新增城市绿地29万平方米,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2个,新老城区污水管网连通等工程完工,渝东南最大的电动汽车公共充电站投用,建成5G基站1499个,光纤覆盖率达100%。三是城市管理规范精细。疏通生命通道74条,打造夜市特色地摊、便民服务摊点550个。武陵山区功率最大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并网发电,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整治与改造工程开工建设。

七、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动能活力竞相迸发

一是重点改革加速推进。搭建项目在线服务监管平台,创设“入库、进程、上平台、成闭环”管理机制,引入专业机构、专家智库对项目实施绩效评价,中心医院正阳院区、应急医院等项目推进速度大幅提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革全面完成,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实现全覆盖。二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水电气市政公用配套服务实现“一站式办理”,“出生一件事”集成服务实现一次办结。组建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团,帮助民营企业规避经济风险和挽回经济损失9300万元。三是全面落实稳住经济大盘系列政策,减免税费10.8亿元,兑现产业扶持资金4.2亿元。新增市场主体6389家,新培育“四上企业”66家。

八、聚焦绿色低碳转型,生态优势厚植转化

一是防污治污纵深推进。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9天,连续三年保持27个国控区县第一。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阿蓬江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城乡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100%。二是生态修复扩面提质。三级河长、林长累计巡河护林2万余次,解决问题2000余个。完成河道治理17.3公里,绿化湿地153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7平方公里,修复矿山480亩,完成营造林25.1万亩,森林覆盖率保持65%。三是低碳转型步伐稳健。麒麟风电场一期、五福岭风电场二期项目加速推进。积极开展碳汇交易,完成碳排放履约12.8万吨,获横向生态补偿资金1.25亿元。

九、聚焦守住风险底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是疫情防控科学高效。坚持第九版、落实二十条、执行新十条,以最短时间、最小代价妥善处置多轮疫情,实现防控工作重心从“防感染”向“保健康、防重症”平稳转段。坚决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责任,收治渝东南片区和南川患者1277人,圆满完成支援上海、西藏、重庆主城和永川、秀山等地抗疫任务。二是风险防范扎实有力。着力抓好国企保信用,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有效化解民营企业和房地产领域停工停贷风险,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低于国、市平均水平。C组团、东轮汽车交易市场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序化解。“恒大名都”年度保交楼任务顺利完成。三是社会治理效能提升。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治安警情、刑事警情、电信网络诈骗发案率分别下降6.8%、6.4%、13.9%。73件信访积案全部化解,到市进京非访、集访“零”发生。强化森林应急救援能力,成功应对夏秋季森林草原火险红色预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全面完成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