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黔江动态

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优势 发挥区域教育集散作用

日期:2021-12-09

近年来,黔江区把职业教育作为建设渝东南教育中心、提升教育区域集散功能的重要抓手,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推动全区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做到了有规模、有特色、有品牌,职业教育区域性中心逐步形成。

黔江区现有职业院校3所,其中公办中职学校1所,公民办高职院校各1所,教职工1300余人,学生突破23000人,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较完整的现代职业教育办学格局。

改善办学条件 提升基础能力

发展职业教育是提升城市承载能力重要抓手。黔江区在认真落实国、市职业教育发展相关政策配套经费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各方资金,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职教中心迁建工程累计投入2.9亿元,于今年9月初完成部分学生搬迁入驻工作。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争取资金近1亿元建设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项目,逐步完成教室、学生寝室、学生食堂翻修整改工作。重庆经贸职业学院多渠道筹资1000余万元,完成智慧校园建设,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黔江区以“双优”“双高”学校建设为抓手,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通过人才招聘、培训进修、企业实践等方式,加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专业带头人建设,不断增加师资总量、优化师资结构、提升整体素质,全区职业院校现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205人,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168人,“双师型”教师340人。

2021年,黔江区职业院校学生总数超过23000人,其中,中职8500余人,高校15000余人。职业院校区外学生14300余人,占比61%,市外学生4400余人,占比28.1%。黔江区近年来职业教育学生总数和区外、市外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是区域教育集散功能显著提升的决定性因素。

专业凸显特色 增强服务能力

黔江区紧紧围绕区域支柱产业、生态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调整专业设置,凸显办学特色。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重点打造旅游及相关专业,建成民族技艺传习创新中心,建成重庆市骨干建设专业2个、首批少数民族文化重点建设专业1个,依托音乐、舞蹈等专业,与景区联合开发体验式、互动式演出,助推全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重庆经贸职业学院聚力培养电子商务创业精英人才,重点建设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等特色专业,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重庆市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创新“校政企”人才培养模式,创办电商企业50余家,聚力培养农村电子商务精英人才,销售地方农特产品,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区职教中心成功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校,成为“武陵山民族文化传承基地”,建成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等国家级重点专业5个、旅游服务与管理等市级重点特色专业2个、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等市级骨干专业3个。

各职业院校主动寻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和突破口,年均开展劳动力转移、再就业、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等实用技术培训5000人以上,承接各企业单位职业能力提升培训1000人以上,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提升育人质量 优化产教融合

黔江区各职业院校按照前瞻性、适用性和连贯性原则,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人才市场需求,切实改进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畅通企业发展需求,提高学生技术的含金量,使学生的受教育权与就业权相互内嵌,提升个体的发展能力,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职业院校师生参加市级及以上技能大赛获奖129个,其中一等奖17个;每年为社会输送中高职毕业生6000余人,学生初次就业率高职90%以上、中职98%以上。

各职业院校大力整合资源,积极搭建校际、校企合作平台,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活力,采用“订单式”“企业冠名班”等与企业岗位需求紧密对接的方式,申报市级“现代学徒制”教育改革试点,实施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协同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培育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全区职业院校共组建80余个冠名班、订单班,与100家企业签订实习、就业协议,有效促进武陵山地区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下一步,黔江区将进一步优化职业院校布局,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强化队伍建设,深化校企融合,推进校地合作,为推动武陵山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保障,进一步发挥区域职业教育集散作用。(记者 刘清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