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 加速崛起成为渝鄂湘黔边际区域中心城市
首发G8699“复兴号”动车组到达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黔江站
6月27日,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通车,黔江正式迈入“高铁时代”,无缝接入重庆“1小时交通圈”,也让黔江与全国的交流往来更加轻松畅达。
高铁的开通只是一个开始。
黔江,被市委、市政府寄予厚望,赋予“渝鄂湘黔边际区域中心城市”重要城市定位。为抢抓高铁时代带来的无限机遇,黔江人凝心聚力,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全力奔赴在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奋进征程上。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为迎接高铁时代,黔江坚定不移以产业强区,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着力将“高铁新城”打造成为城市发展的全新引擎;联动周边区域唱响“大武陵”文旅之歌,围绕白垩纪恐龙化石群打造国际恐龙文化旅游目的地;深化“四方格局”区域协作,以公立医院改革打造区域医疗高地……全方位夯实区域中心城市底气。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黔江必将乘着高铁东风,加速崛起。
建枢纽、畅换乘、强物流
做好“接驳”让高铁通得顺、用得好
俗话说,火车一响,黄金万两。铁路,对于黔江发展的推动作用,在历史上已多次留下浓墨重彩的痕迹,首条高铁的开通有着重大的意义。
高铁通车后,黔江区将形成“50分钟到重庆,2小时到成都、贵阳,3小时到长沙、武汉”的时空圈。具体来说,黔江铁路枢纽衔接重庆中心城区、吉首、张家界、万州、恩施、遵义、怀化、广安8个方向,成为厦渝高铁主通道、粤港澳至成渝高铁通道上的重要客运节点,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东通道的重要物流节点。
为应对渝厦高铁开通带来的人流、资金流和物资流,黔江早早开始做好准备。
在人员出行与交通换乘方面,黔江区启动了黔江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建设。该工程功能区域配置齐全,覆盖服务范围广泛,将构建高效集散体系,确保高铁站与城区无缝衔接,优化道路连接,开行高频次、准点率高的公交路线,规范出租车及网约车候车区管理,还开通至濯水古镇、城市大峡谷、小南海等核心景区的旅游专线,真正实现“快进慢游”。
同时,以黔江站为核心,打造集高铁、长途客运、城市公交、出租车、网约车、社会车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实现“最短距离换乘”,并梳理长途客运路线,发展与高铁互补或接驳的线路,如计划开行省际班线1条,开行县际班线4条。
在物资集散方面,黔江区积极推行“强枢纽、畅物流”。一方面布局现代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高铁物流基地,吸引相关企业入驻,发展多种物流业务,同时对现有物流园区进行智能化、信息化升级;另一方面,优化物流组织模式,大力发展“公铁联运”“铁水联运”,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黔江还将建设渝东南空铁联运示范区,成为渝东南货物集散中心、铁路物流中心,推动铁路货运量达到450万吨/年。
建公园、办活动、提品质
把高铁带来的游客引进来、留下来
6月19日,重庆举行黔江白垩纪恐龙化石抢救性发掘新闻发布会。据介绍,经过一系列抢救性发掘保护,黔江成为目前我国西南地区唯一的白垩纪恐龙化石集群埋藏地,也让重庆成为全国罕见的同时拥有侏罗纪、白垩纪恐龙化石群的省市之一。
黔江白垩纪恐龙化石集群埋藏地距高铁站仅2.1公里,区位优势显著。这里不仅发现了中国西南地区首个新属种鸭嘴龙“长生黔江龙”,还出土了体长超26米的巨龙化石,科研价值和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游客在黔江白垩纪恐龙遗址公园参观
高铁开通,让这一宝贵资源有了更好的发展潜力,黔江已早早开始筹备。目前,恐龙遗址公园一期项目已建成,游客可在此与白垩纪恐龙骨架同框“打卡”,见证化石发掘现场风貌。同时,恐龙数智体验馆将在不久后开放,将通过VR、AR等技术,为游客带来沉浸式的恐龙世界体验。此外,恐龙文化创意产业园也拟于近期开工建设,未来将进一步丰富恐龙文化旅游产业链。
黔江还将继续深化国际恐龙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成立重庆市白垩纪恐龙研究中心,建成恐龙博物馆等“两园两馆”,打造恐龙衍生品产业,将恐龙元素全面融入城市建设。
在文旅领域,黔江当然不仅仅有恐龙。围绕高铁开通,黔江精心绘制了美食、住宿、购物3张图谱,发布了近100家非遗美食体验店和特色餐饮店,并出台景区免、减门票等优惠政策。
为了将高铁带来的游客引进来、留下来,黔江文旅活动在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前后密集登场。9月27日,“弈动峡谷·棋韵黔江”2025黔江区青少年围棋薪火计划启动仪式举行,中国围棋九段、世界冠军李轩豪现场助阵,开展“世界冠军多面打”,同时对阵10名优秀青少年棋手。9月29日—10月8日,武陵水岸亲水步道举办长生桥美学市集、濯水古镇举办第五届鹊桥会、小南海十三寨景区有土家民俗舞台剧、正阳·星都荟提供汉服游园、手工月饼DIY等体验……大量活动邀请游客共赴“诗与远方”。
塑造烟火老城是黔江区文旅升级的另一大亮点。该区实施“城景一体”提档升级工程,迭代提升“一河两岸”景观基础设施,让老城的景致更加迷人。
国家5A级景区——濯水古镇
黔江区还实施濯水景区焕新升级工程,推出了蒲花暗河沉浸式体验项目,让游客在探秘暗河的过程中获得全新的感官体验。此外,长生桥美学集市、“绿水青山”休闲运动挑战赛等活动将常态化开展,进一步提升景区的吸引力,致力于将濯水景区打造成为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黔江区还不断深化武陵山旅游联盟、高铁旅游联盟合作机制,推出“高铁旅游·漫游武陵”系列主题线路,为游客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旅游选择。同时,完善黔江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培育“畅游武陵·黔江出发”新市场,让黔江成为武陵山地区旅游的重要出发点和集散地。
一系列措施,很快迎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效。高铁“加持”下,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黔江区A级以上景区购票21.97万人次,同比增长21.04%。门票及二销收入1709.33万元,同比增长22.7%。
改机构、提效率、抓产业
紧抓高铁红利让经济底盘更扎实
7月3日上午,黔江区举行2025年第二次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活动。
本次集中签约13个项目,总投资76.05亿元,涵盖新材料、食品加工、生物医药、工厂化养殖、再生资源利用等领域。其中,再生铝绿铝全产业链项目力争将黔江打造成为年产值超百亿元的西南再生铝产业集聚区;触控面板玻璃及盖板玻璃加工项目企业力争做到当年签约、当年装修完成、当年投产、当年进规。
工人们在黔江高新区一再生铝加工企业的生产线上忙碌
今年以来,这样的签约仪式在黔江已不止一次。今年3月6日,黔江区便已经举行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开(竣)工暨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举行,签约招商项目16个,总投资60.31亿元,集中开工项目39个,总投资达78亿元,集中竣工项目22个,总投资29亿元。
一系列大动作,无不显示出黔江抢抓高铁开通契机,加力提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魄力。为此,黔江区锐意改革。黔江高新区、区经济信息委、区招商局三个单位“一套班子、一体运行”,实现“三位一体”机构融合,这在全市开发区体制改革中尚是首创。
今年上半年,黔江工业发展实现稳增长,全口径工业增加值达54.53亿元,同比增长5.2%,对GDP增长贡献率达29.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排渝东南第二位;规上工业产值104.6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位列全市第三、渝东南第一。
面对高铁开通的机遇,黔江农业也做足了准备。今年以来,黔江区聚焦涉农主要经济指标“渝东南领先、全市前列”的目标,聚力实施“1312”产业提质增效工程,以农业工厂化发展为抓手,推动乡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加快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今年上半年,黔江区农业生产提质增效,一产增加值同比增长3.3%,“养鸡、养猪、制菌、养蚕”四个工厂化种养业有序推进。
生猪产业与德康集团合作,投入16.59亿元建百万级产业链,达产后综合产值超40亿元,带动农民增收。蛋鸡产业与祥盛公司合作,建400万羽全产业链项目,总投资7.76亿元,预计年产值超10亿元,弥补区域鸡蛋缺口。
工厂化制菌成效显著,龙桥村基地年产值超千万元,新签约项目满产后年总产值3.45亿元。推进蚕桑产业工厂化试验。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中试车间已进入第三轮试验并初见成效,计划2029年实现全产业链集群发展。
强医疗、抓教育、做服务
持续提升影响力打造区域中心城市
黔江人深知,要成为区域中心城市,需要对周边形成持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今年3月1日,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委会2025年巡讲(第一站西南区)武陵山区肿瘤大会在黔江召开。大会期间,五省市卫生健康部门、医疗机构代表就建立区域肿瘤防治协作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达成了多项共识。
黔江区中心医院HIFU治疗团队利用JC300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对患者进行治疗 摄/杨敏
黔江则充分运用此次大会成果,加强与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委会、四川省健康四川促进会以及各友好医院的沟通对接、协调联动,凝心聚力打造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黔江样板”。
近年来,黔江在医疗领域的区域辐射能力提升显著,在2024年公布的2023年国家医改评价中,黔江区通过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五下沉”,基层诊疗量占比达60.3%,较2021年提升近13个百分点。区内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区外来黔就医占比达39.37%,成为渝东南乃至武陵山区群众信赖的医疗目的地。其肿瘤科在华西医院帮扶下,区外患者占比达41%,5年生存率从32.69%提升至46.6%,多项新技术填补渝东南空白,以“大病不出区、区域有辐射”为目标,通过医共体建设、技术平移、数字创新,构建起覆盖武陵山区的医疗服务网络。
在教育领域,黔江对区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依然突出。
2025年,黔江区中高考成绩创历史佳绩。高考方面,4777名考生中,特殊类型资格上线率40.1%、本科上线率73.4%,均高于全市;职教高考中,黔江职教中心本科上线413人,占全市11.11%,是全市唯一突破400人的学校,实现全市“九连冠”;中考7480名考生中,最高分首破800分,700分及以上643人,联招上线率37.02%,创历史新高。
“十四五”时期,黔江新建学校7所、改扩建学校13所,新增学位13230个,有望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完成职教中心迁建,建成相关“双优”学校与市域产教联合体。值得一提的是,黔江区教育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区外学生,区外来黔江就读人数从“十三五”末的2.22万人增至3.22万人,占比由18.63%提升至26.5%,对周边区域的教育辐射作用显著增强。
除了医疗与教育,在法律、金融等领域,黔江的区域服务功能同样突出。这里聚集了市四中法院、市检察院四分院、人民银行黔江分行、黔江海关等31家片区服务管理功能机构,以及58家金融机构,为渝东南片区提供高效服务。
“黔江的区域影响力还亟待提升。”黔江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黔江在区域的功能性和影响力仍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高铁时代的到来,能帮助黔江更加快捷地实现从医疗资源的跨域共享到教育红利的广泛惠及,从多元服务的高效覆盖到区域协作的深度融合,书写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崭新篇章。
吴金锴 彭光瑞 刘茂娇 图片除署名外由黔江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