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中塘镇双石村 村容美产业兴

日期:2021-10-25

如今走进黔江区中塘镇长双石村,硬化后的村道路蜿蜒盘旋在山间,道路两旁的红色紫薇花映入眼帘。放眼望去,一根根嫩绿的茶树整整齐齐矗立在山间小岭,微风拂过,茶香弥漫。

双石村位于中塘镇东北侧,海拔900-1200米,地处山岭横聚、沟壑纵横的武陵山区,距中塘镇集镇约14公里,是中塘距离集镇最远的行政村。

精准发力做好脱贫工作

自2012年被列为黔江区深度贫困村以来,中塘镇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双石村的发展。政府成立工作小组,组织帮扶干部入户调查走访,按照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村民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名单,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同时,通过发展茶产业和蚕桑产业,组织修建多条农村道路和产业道路,方便村民出行,助力农产品售卖,解决村民基本生活问题。

帮扶干部也“主动出击”,积极走访调查,听取群众心声,解决群众困难。帮助村民解决“吃水难”、“看病难”等问题。如今,双石村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医疗、教育、住房、饮水的“心头痛”问题得到了解决,茶产业、蚕桑产业发展“蒸蒸日上”。

脱贫工作开展期间,双石村共有135户实现了脱贫,累计脱贫人数为556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0108元,村内道路四通八达,新房林立,村落面貌焕然一新。

多措并举做好衔接工作

为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中塘镇人民政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成立专项小组,入户调查走访,强化“两不愁三保障”。

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强化农村道路建设。做好双石村入户路和茶厂产业路建设,针对未硬化的村道路及时进行硬化,并安排专人做好道路养护。二是强化村内厕所改革。在全村推广卫生厕所,组织修建无公害厕所,严格做好污水处理。目前,双石村卫生厕所普及户数共计850户,普及率达到了87.5%。

保障脱贫人口就业稳定。一是提供公益岗位,开展技能培训。提供护林员、护草员、保洁员等公益岗位,并组织专家对蚕桑养殖户、茶叶种植户进行技能培训。二是宣传落实以工代赈。在村道路建设过程中做好政策宣传,动员村民积极参与道路建设。三是做好外出务工补贴和经营主体就业。村内572名外出务工人员按政策规定给予补贴,以小额信贷等金融帮扶措施帮助农户自主经营。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一是强化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在村活动中心开设“妇女之家”和“儿童之家”,组织开展公益宣讲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和妇女解决生活困难。二是设立社区养老中心。养老中心内设置按摩椅、图书室等养老配套设施,丰富老年人养老生活。三是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积极落实开展重庆市建卡大学生学费资助宣传工作,保障困难家庭学生有学可上、有书可读。

通过系列举措,稳定脱贫政策,在过渡期内做好返贫监测,守住返贫底线,快步踏入乡村振兴。

齐头并进推动产业振兴

产业兴则乡村兴。中塘镇人民政府深刻认识到产业对于双石村的重要性,组织安排帮扶干部定期到村考察茶产业和蚕桑产业的发展情况,加强线上线下宣传,提高产品优势,强化品牌效应。今年双石村的蚕桑产业产值预计达到15万元,茶叶产值有望超过500万元,双石村产业发展兴旺,农民实现了大丰收。

为了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双石村成立了领导小组,努力探索合适的方法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效益。一是探索特色产品加工。对脆红李、油茶、茶叶等特色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扩容升级村内蚕棚,推动农业产业化。二是创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合作社、家庭农场、电子商务、金融网点的发展。三是主动吸引投资项目。根据双石村自然地理情况,深入挖掘潜在发展资源,并积极招商引资,吸引优质企业“落地生根”;积极响应“鲁渝协作”计划,申请项目资金用于茶厂建设和茶产业发展。(记者 李红波 通讯员 徐晓凤)

←滑动查看完整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