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洋牛”进了“土家寨” 种养循环促发展

日期:2022-08-12

近日,记者在黔江区中塘镇迎新村的山邺仟俚肉牛养殖场看到,工人们推着饲料车来回奔忙,一头头牛儿正在圈舍里悠闲地吃着草料。该企业负责人介绍,这些肉牛大多是“洋牛”,叫西门塔尔牛,成年后膘肥体壮肉质鲜美,它们是自己和乡亲们的“致富牛”。

工人拉料喂牛

黔江区是土家族聚集区,老百姓历来有饲养牛的习惯。但是本地牛体型较小,出肉量低,且出栏周期长;而“洋牛”出栏快,适合舍饲圈养,提高了经济收益。中塘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山邺仟俚肉牛养殖场是中塘镇回引本土人才建设的200头规模肉牛养殖场,该场的建设投用,为中塘镇肉牛养殖产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该养殖场建设速度快,从2022年3月流转土地开工建设,于5月底建成投用。牛场圈舍面积占地23亩,饲料棚占地约0.5亩,场内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完善。

该养殖场引种及时,投资180余万元,先后从湖北恩施、湖南花垣和石柱县分批引进西门塔尔等肉牛163头,其中能繁母牛81头。肉牛养殖场的良性循环发展带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效应,吸纳了周围闲置劳动力就近就业。养殖场采取基地+农户模式,就地取材从周边农户收购大量青草、玉米秸秆等作饲草,带动周边50余户就近就业,其中脱贫户11户,同时带动周边16户农户养殖肉牛35头。

近年来,黔江区把养牛作为增收致富的产业来发展,各乡镇街道建起了多个养牛场。同时,通过公司+基地模式,流转撂荒地种植牧草,确保养牛场有充足的草料,助推养牛业发展,并带动农民种草实现增收。记者从黔江区畜牧发展中心了解到,今年,全区新发展肉牛养殖户515户,新增养牛2.9万余头,1至6月出栏肉牛7100余头,与去年同期相比出栏量增大8.2%,通过高位推动、政策撬动、市场驱动、招商拉动、上下联动,肉牛养殖由过去的自由缓慢发展,变为现在的有序快速推进。

目前,黔江区的牛产业拉动效应明显增强。一是投资拉动大。四川某企业已签订合作协议,拟在阿蓬江建设2000头肉牛养殖及配套项目。16家500头以上规模场全部投资到位可放量1.8亿元左右,已规划的2.9万头养殖场(户)全部投产可拉动社会投资4亿元左右。二是增收带动强。中塘镇、濯水镇、小南海镇等一些地方规模养殖场业主大量收购天然牧草,对周边农户增收带动大,一些地方盘活撂荒地种植牧草,全区已种植牧草6000余亩,阿蓬江、邻鄂、黎水等乡镇正在围绕牛产业构建农业产业园,牛产业发展正朝着多样性高质量方向发展。

下一步,黔江区将创新机制推动发展。盘活现存资源,充分发动衣户对现有闲置的旧猪圈、牛圈进行改(扩)建,从面上推动牛产业发展。试点推动“代养”“寄养”模式,采取“集体经济+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和“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农民零成本养牛,构建产业振兴新模式。加快推进引种中转场建设,探索建立科学合理引种中转销售模式,解决购牛难、应急处理难等问题。打造肉牛现代农业产业园,先从阿蓬江、黎水、邻鄂突破,以养殖为核心,以种养循环为连接带,实现种养殖业协调发展。(记者 徐朝政 实习生 韦晓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