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招招鲜” 人民群众笑开颜

日期:2022-10-26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其治理成效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和谐稳定。面对辖区人口多、业态广、企业改制,且涉及旧城改造等主要集中地、社情民意复杂等现状,黔江区城东街道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注重实效,着力探索符合时代特征、满足人民期盼、体现社区特色的社会治理新路子,下辖的8个社区,在社区治理实践中,新招、奇招、实招频出,形成了“招招鲜”的治理模式,积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挖掘出了科学治理、精准治理、敏捷治理、系统性治理的典型案例。辖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夜巡维稳

石城社区“4334”工作法

确保辖区持续稳定

“原来的乱堆垃圾现象没有了,高空抛物没有了,停车有序了,安全有保障了,也没有人吵架闹事了”,这是石城社区工商苑小区创新社区治理后取得的喜人变化。曾经的工商苑小区,由于遗留问题较长时间内无人管理,导致小区内环境恶化,出现管理真空,群众意见大。今年5月,在石城社区的牵头组织下,工商苑小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并配备了小区治理网格员,实行自制管理。如今的小区,实现了环境干净卫生、车辆停放有序、消防安全保障。

网络员开展安全巡查

这是城东街道石城社区“4334”工作法实行过程中,取得成效的一个小小缩影。近年来,石城社区坚持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为主线,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抓手,以“发铭调解室”为载体,积极探索“4334”工作法,有力确保了辖区持续稳定。

健全“四级联动”党建引领体制。构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责任区”四级联动组织架构,下设网格党支部5个,楼栋党小组10个,授牌党员中心户34户,实行街道党工委委员包联指导、机关党员联络社区、社区党委串联支部、支部联动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五联工作模式,将组织建在网格上、队伍聚在网格里、平台搭在网格中,实现组织全联动、党员全参与、群众全联系、服务全覆盖。

创新“三网融合”服务管理模式。按照相对集中、便于管理的原则,划分10个综合网格,招聘10名专职网格员,采取社区轮流坐班、平时进驻网格的方式,常态化开展信息采集、纠纷排查、事件上报等工作。同时,将驻在单位、农贸市场、大型企业等设置为专属网格,将城市管理、文明交通劝导等明确为专事网格,将管理人员、物业保安等吸收为兼职网格员,并由对应的专职网格员指导联系,不断提升网格服务管理精细化精准化水平。

场所巡查

落实“三调对接”多元调解机制。以社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田发铭命名的“发铭调解室”为载体,纵向联通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和街道调委会,横向联动各行业主管部门和社会组织,充分利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三大调解资源,融入群众喜闻乐见的“孝和、太平、红韵”文化内涵,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2016年以来,共调解矛盾纠纷1442件,调解成功率达99%。

组织夜巡

发挥“四化并举”综合治理优势。深入推进社区警务室和社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打造由退役军人、热心市民、“五老人员”等组成的4支300余人的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参与普法宣传教育、治安巡逻防控等平安创建工作;以“雪亮工程”视频监控、平安黔江APP、视联网会议系统、“调解助手”等信息化手段为载体,加强重点场所、重点部位和重点人员服务管理,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法治化、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连续10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和重大刑事治安案件。

液化气安全检查

官坝社区“人物技”联动共治

夯实基层治理实效

近年来,城东街道官坝社区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充分发挥“人、物、技”三者作用,多措并举,夯实基层治理实效。

巧用人员织密为民服务“动态网”。官坝社区积极探索“党支部+网格”工作模式,将支部建在10个综治网格上,配备10名专职网格员和3名党群服务工作者,实现了支部与网格同向。强化网格党组织引领作用,成立3个“党群工作室”,实现网格运行的阵地化、实体化;同时,充分运用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让他们参与纠纷调解、法治宣传、疫情防控等工作,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政在格中宣”的微治理;强化网格责任单位的联系制度,落实“门前三包”责任,签约责任单位329家,落实店长329名、楼长373名、巷长6名。制定系统的工作机制,全力做好共建共管共治共享工作,确保辖区和谐稳定。

善用机制建强纠纷化解“调处网”。充分利用阳光花园“三合一”调解室,及时排查、化解小区矛盾纠纷。建立小组长、网格员、楼栋长三级防控体系,充分发挥专兼职调解员的积极作用,做到矛盾纠纷“格”内化解。创建社区星级调解室,不断提升调解能力,不断优化调解流程,不断提高调解效率,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积极发挥人民调解的基础性作用,创新网格化管理模式。在阳光花园小区设立了党群工作室、统战联络室、人大代表之家、三合一调解室、微型消防站、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室等各种便民服务点,做到为民办事不出小区,解决问题不出社区,打造矛盾纠纷化解“终点站”。

活用科技筑牢社区安全“智能网”。依托“雪亮工程”建设,建立健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联网82个摄像头,充分运用民政、环保、卫生计生等大数据,打造一体化综治中心。利用平安黔江APP,把握工作主动权,切实做到预警在先、防范在前,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的科技含量和保障民生的服务水平,治安、刑事案件均呈下降趋势。

“在基层治理实践中,我们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在找准路、下好棋的基础上,推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同时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制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城东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城东街道将在现有基础上,深化细化社区治理经验,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积极摸索城市社区治理经验,围绕社区生活服务、社区管理及公共服务,实现社会治理智慧化、公共服务精细化、生活方式便捷化。(记者 蔡肖霞 实习生 杨春)

←滑动查看完整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