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鹅池镇主动出击 攻克季节性缺水难题

日期:2024-10-09

“现在看到蓄水箱体里每天都是满满的水,心里就很高兴。这个工程的钱花得太值了,我们老百姓享受到了实惠!”前段时间,黔江区迎来降雨天气,终于告别干旱。在鹅池镇水厂,管理员杨华奎看着眼前水管里冒出源源不断的水和满满当当的箱体,心情别提有多舒畅。

今年,受高温天气影响,黔江区多个乡镇老百姓面临没水吃的难题,各地送水大军早早启动。然而在地处黔江区西南角的鹅池镇,一改以往送水“第一棒”的名头,在其他乡镇送水行动开展一大半后才开启送水行动。这是为何?

事情还得从2022年说起。

受地理条件、气候等因素影响,鹅池镇几乎年年都有几个月的时间会遭遇季节性缺水。2022年夏季,鹅池镇更是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旱情,全镇降雨量不足137毫米,较常年偏少60%以上,镇内河流干涸、山坪塘枯竭,饮用水源点水量严重不足,导致近2000人、1200头牲畜出现饮水困难,烤烟、蚕桑、水稻等受灾严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

灾情面前,保障老百姓基本生活用水成为最大难题。当地党委政府主动出击、靠前作为,积极组织人员寻找水源,最终在集镇水厂附近通过钻井取水的方式,在地下300米深处成功钻得一口深水井,日取水量达100立方米。这一成功举措无疑为当时遭受旱情折磨的鹅池人点亮了希望,这项工程更成为当地老百姓口中的“实在工程”。今年送水晚,也是这口深水井的功劳。“水井每天都有水流进水厂,加上其他的水源,我们的蓄水箱体基本上每天都能蓄满,通过限时供水保障最基本的生活用水不是问题。”杨华奎笑说,水井钻通出水那天,现场一片欢呼的场景,仿佛昨日。

为了改变季节性缺水难题,2022年,除了钻井取水,鹅池镇还拿出了一系列可行性举措,向季节性缺水发起攻坚,誓要改变这一困扰祖辈的现状。

鹅池镇党委书记庞东介绍,2022年灾情发生后,政府第一时间开展灾情排查,不等不靠,组织群众自救,先后组织群众寻找新水源点12处;通过政府购买水管、水泥、水泵等材料,群众投工投劳参与,新建应急水源点10个,铺设水管7.1万米,抢修水池8口;先后争取资金近200万元,实施两岔河提灌补水工程,采取提灌方式成功将两岔河水引到集镇水厂,日均供水80立方米;通过安装先进的净水、消毒设备,实施水厂提升工程,集镇水厂容积从原来的80立方米扩容至500立方米。对于特殊群体,政府成立镇级应急送水队伍1支,村级应急送水队伍8支,重点开展针对高海拔地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生产生活送水行动……多措并举,旨在更好地改善民生、改变当地现状。

得益于前期举措的科学有效,今年,鹅池镇在面对旱情“烤”验时,做到了有的放矢。“以前旱季时,我们镇送水的时间比全区都要早,今年,我们反而成为最后一批送水的乡镇。”庞东介绍着今年的抗旱举措,看似平淡的一句话,背后却是全镇干群上下齐心换来的成果。

“我们以前一到季节性缺水的时候,就没有水喝,日子不好过。”回想以前缺水的日子,鹅池镇杜家村党支部书记王鹏飞直摇头。2023年,政府在杜家村建成4口蓄水池,蓄水总量达1200立方米,通过丰水期蓄水、缺水季供水,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让村里1056名村民彻底告别了吃水难题。

保民生,办实事,润民心。

为进一步抓好民生这项大工程,解决老百姓吃水问题,2024年上半年,黔江区一批水利领域项目集中开工,包括陈家寨水库工程、细沙河、中井河、诸佛江重点河段综合治理工程等4个项目,总投资约2.8亿元。

陈家寨水库工程,位于鹅池镇,由枢纽工程和输水工程组成,是一座以农业灌溉、城镇供水为任务的小型水库工程,正常蓄水位771米,水库总库容为107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总计4740亩,灌区采用管道供水灌溉,管线总长11.23公里。工程建成后,将解决鹅池镇4000多人饮水、1.3万头牲畜供水、4740亩农田灌溉用水问题,发挥农业灌溉、城乡供水等综合效益,有力助推打造多源互补、区域互通、集约高效的水资源供应体系,为乡村振兴带来源头活水。该项目建设工期为23个月,计划2025年建成。此外,细沙河、中井河、诸佛江重点河段综合治理工程3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治理河道约14公里,将大幅提升鹅池、新华、石家等9个乡镇防洪保安能力,对保障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鹅池镇的旱情已经得到缓解,但为老百姓服务的心永不停止。庞东告诉记者,后续,鹅池镇还将持续发力,对辖区的管网重新进行科学规划、布局,调整。接下来还将新建一座自来水厂,建成后可覆盖全镇的基本用水,加之陈家寨水库未来的加持,历史吃水难问题将得到根治,民生利民工程也将造福鹅池老百姓。(记者 王安娜)

←滑动查看完整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