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镇:持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为治理能力现代化赋能
法治是乡村振兴的“护航舰”,也是基层治理的“压舱石”。近年来,黔江区五里镇以普法宣传为抓手,创新“精准滴灌+多元融合+暖心服务”模式,让法治春风吹遍村(社区)院落、田间地头、校园内外、群众心间,为持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注入强劲动能。
“流动课堂”让法治与礼治“同频共振”,将普法阵地延伸至村(社区)“神经末梢”,依托院坝会等载体,打造“行走的普法课堂”;普法者化身“法治主播”,用方言解读诈骗、土地流转、婚姻家庭、赡养继承等“农味”法律问题。通过“案例故事化、条文口语化”方式,让群众在“拉家常”中理解“法律法规”。同时,“田间普法”也有声有色,普法小分队背着“法治背包”走村串户,发放资料,同步利用村(社区)“微信群”“村村通”广播、宣传车推送“法治故事”,让村民多元“充电”。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全镇共开展“五进普法”活动30场,解答群众咨询300余人次,调解涉法纠纷12起。
“校园普法”为青春系好“法治纽扣”,普法形式更显创意。法治教育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可触摸的体验”。派出所民警带来“沉浸式”安全课,用真实案例揭秘校园欺凌和性侵害防范;司法所工作人员以“以案释法”形式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卫生院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健康价值观。2024年以来,五里镇累计开展校园普法活动10场,覆盖师生500余人次。
“暖心帮教”用法治之光点亮“回归路”。在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管理中,司法所“一对一”帮扶彰显温度,工作人员定期走访时,随身携带“法治锦囊”,为社区矫正对象解决就业维权、家庭矛盾等实际问题。社区矫正对象汪某因抚养权纠纷一筹莫展,工作人员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协助其与前夫达成调解协议,最终实现“案结事了心畅”,有效助力了社区矫正对象修复社会关系、重塑正确价值观,夯实社区矫正工作的教育成效。截至目前,全镇28名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罪率保持为零,6人通过法治教育成功创业。
如今的五里镇,法治元素深度融入乡村治理,各村“法律明白人”活跃在矛盾调解一线,化解邻里纠纷;“送法下乡”撬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成为新风尚,社会平安和谐,人民安居乐业。下一步,该镇将持续深化“法治+德治+自治”融合模式,打造“智慧普法”平台,让法治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硬核支撑”和群众幸福生活的“安全护盾”。(通讯员 李西军)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