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望塘兴叹”到“清泉入户” 城西街道破解洞塘库区30年饮水难题
2025年初,一阵欢快的鼓声在黔江区城西街道办事处门前响起。手捧锦旗的洞塘社区居民代表脸上洋溢着由衷的喜悦。锦旗上“为民办事关怀备至为民排忧情深似海”的金色大字,道出了171户751名群众的心声。
30年来,柏桥至水库段的居民饱受“看得见塘,喝不着水”的困扰,如今终于告别了“靠天喝水”的历史。这场历时两年的饮水工程攻坚战,不仅铺设了2万余米各类管道、新建了泵房,更通过“一事一议”凝聚民心,让自来水流进了家家户户。
“望塘兴叹”30年
一汪浑水难解民生之渴
洞塘社区柏桥至洞塘水库段的居民,大多是20世纪90年代因水库建设搬迁的移民。虽然守着水库,却长期面临“水在身边,喝不上水”的尴尬。
洞塘水库一角
“水库建成后的一段时间里,雨季喝浑水,旱季缺水喝,街道送水都要节约着用。”洞塘社区居民龙继安回忆道。他的儿子龙宇补充:“最难受的是夏天,2022年大旱时,街道送水车只要稍一迟到,洗澡都成问题。”
自2000年起,城西街道持续投入大量资金解决该区域饮水问题,先后采取新建蓄水池、建设洞塘水厂、扩建升级水厂等多种方式,但由于缺乏管护资金及专业人员、设备,系统运行一直不太理想,水源及水质得不到保障。居民自行解决,有的私接山水、有的依赖洞塘水厂的简易供水,但水源无保障、水质不稳定,水管老化导致的渗漏、爆管更是屡见不鲜。
2023年调查显示,该区域超过60%的居民对饮水状况不满意,部分家庭甚至因水质问题长期购买桶装水,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居民们渴望喝上安全、稳定的自来水。
“水库就在眼前,群众却喝不上放心水,这是我们工作的失职。”城西街道分管领导在动员会上的这句话,拉开了饮水攻坚战的序幕。
“破局之战”
党政合力打通供水“最后一公里”
2023年,城西街道将洞塘库区饮水工程列为年度“头号民生工程”,联合区水利局、自来水公司、供电公司成立专班,誓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科学规划,破解资金与地形难题。借助黔江区“水系连通”项目,街道争取到专项资金,铺设PE160主管道5330米、PE110管道2600米和PE25管道13000米,并在地势较高的毛坝修建泵房,安装增压设备。在区供电公司的支持下免费架设专线,确保电力供应。
“一事一议”聚民心,群众参与共谋共建。“政府出大头,你们出小头,这钱花得值!”在2023年底的群众会上,时任城西街道社区建设服务中心负责人李江波耐心地与居民沟通。当天,居民全票通过,4户高海拔家庭还额外获得街道资助的增压泵。
过渡期管护,社区充当“临时物业”保障供水。移交自来水公司前,居委干部包片管理,电工师傅24小时待命抢修。2024年汛期,主水管因山体滑坡破裂,维修队仅用2小时恢复供水,赢得居民点赞。
“清泉入户”后的新生活
从“喝水难”到“喝好水”
2024年底,自来水公司正式接管供水系统,洞塘库区居民再也不用为水质发愁。龙宇家里更换了新的热水器,终于能随时洗上热水澡。“现在水压稳、水质清,连泡茶都更香了!”他笑着说,“交水费也方便,和城里一样,微信上点一点就好了。”
变化远不止于此:居民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因水质问题引发的腹泻等病例显著减少;家庭经济负担减轻,许多家庭不再需要购买桶装水;更有部分居民计划利用稳定水源发展庭院经济,为城郊的洞塘社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025年初,居民们自发组织锣鼓队,用送锦旗这种最朴实的方式表达谢意。城西街道相关负责人接过锦旗时感慨:“只要真心为民,再难的工程也能办成!”
从“望塘兴叹”到“清泉入户”,洞塘库区的饮水之变,是黔江区“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缩影,更是基层干部践行“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的生动注脚。(记者 谭登帆 文/图)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