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街道“红心”党群服务驿站搭建党员服务群众桥梁
“双融行动”融出服务民生温度
城南街道“红心”党群服务驿站搭建党员服务群众桥梁
夏天这里可以乘凉,冬天可以取暖;渴了有水喝,饿了微波炉上热吃的。这就是黔江区城南街道推进“双融行动”的具体实践,利用“红心党群驿站”释放出服务民生的温度。“驿站”现已成为城区劳动者的休息港湾、大学生的自习课堂、社区居民的服务站,让群众在这里享受到更多有温度的便民服务。
劳动者的温情港湾
“这个驿站简直是太方便了,大热天不想回去,就把饭菜带着,在微波炉里加热了吃,平常还可以休息乘凉。”9月1日,刚打扫完卫生的叶晓琴,走进位于城南街道沙坝社区的“红心党群驿站”,从里屋取出茶水杯,一边在饮水机上接水一边开心地说。
叶晓琴是一名环卫工人,她打扫的区域在“红星党群服务驿站”(长征南路)至交西路路口。近3年来,她把驿站当成家一样,将以前随身携带的茶水杯,直接放在驿站的休息室。由于她每天凌晨4点就出门,经常带着早餐在驿站的微波炉里加热。
“自从有了这个党群服务驿站后,我们把这里当作集结点,没接到单时就在里面喝茶歇凉摆家常。”外卖员向会玲说,她送了近3年的外卖,每天都要来这里“报到”。
在红心党群服务驿站的便民服务驿站,每天都有欢声笑语,来这里喝茶歇凉的有城区外卖小哥小妹、环卫工人、街道保洁员等,他们休息的间歇相聚在一起,摆谈各自的家长里短,倾听行业之间的增收故事。
大学生的自习课堂
走进驿站,里面宽敞明亮的公益书屋和红色书吧,2张长形方桌周围,坐满了自习的大学生。
“这里环境好,又特别清静,很适合我们读书学习。”在吉林大学读研的周栀同学说,他是放暑假回来的第二天,就来到这里自习,完成毕业论文。
在郑州大学上大四的孟圆媛,她每天来到驿站,背包里背的全是课本,她现在是红心党群驿站的志愿者。
孟圆媛除了在这里自习和完成作业外,还帮忙打扫驿站室内卫生、擦桌椅、关门窗等。她说:“感谢城南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领导,给我们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让我们在寒暑假期间找到归属感。”
“每年的寒暑假,红心党群服务驿站,较平常更加热闹。从四面八方赶回家的大学生,来到驿站学习度假。”红心党群服务驿站的管理人员庹玉莲说,公益书屋和红色书吧,已成为寒暑假期间大学生的自习课堂。
社区居民的服务站
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曾毅说,“红心党群服务驿站,占地240平方米,内设有公益书屋、红色书吧、文化展厅、便民驿站、基层治理网格服务点,它是城南街道党工委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打造具有黔江辨识度党建品牌的一个多功能服务民生窗口。”
今年以来,城南街道在推进“双融行动”工作中,利用“红心党群服务驿站”多功能载体,搭建起党员联系群众的平台,有效促进街道党员干部与基层群众的情感融合,让城区环卫工人、保洁员、外卖服务人员、寒暑假期间的大学生,在这里感受到“家”的温暖,让路过的群众渴了进屋喝杯水、累了进屋歇歇脚、热了进屋吹吹风、手机没电了进屋充充电等。
街道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围绕“双融行动”要求,不断优化驿站管理和深化服务领域,增加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接受群众咨询、政策宣传及帮那些行动不方便的市民提供代收合作医疗等服务,让驿站成为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记者 李诗素)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