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晚秋蚕茧开秤 好行情绘就好“丰”景
眼下,在国家蚕桑生物产业基地——黔江区,今年最后一批桑蚕茧陆续开秤收购,依托蚕桑全产业链,不仅蚕茧产量和质量稳步增长,养蚕综合收入更是节节攀升。
10月7日,记者在黔江区新华乡中安村的标准化养蚕大棚里看到,养蚕大户杨友正忙着采收蚕茧,新鲜的蚕茧很快就运到了乡里的收购站,经过称重、选茧、测量含水率之后,再依据质量分级定价。
“我晚秋养了50张蚕,预计2000多公斤蚕茧,收入在12万元左右,今年一共养了220张蚕种,收入50万元左右,算是大丰收,明年打算继续养蚕。”杨友开心地告诉记者。
黔江区丝绸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从黔江区全年蚕茧收购情况看,单产达到了45公斤以上,一级茧的比例占到98%,单张蚕种的收入产值大约2200元。
据介绍,2025年黔江区有望收购晚秋蚕茧75万公斤,产值3900余万元,中准级蚕茧每公斤收购价格达到53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元。茧丝市场行情看涨,不仅让养蚕户尝到甜头,企业的订单量也水涨船高,在位于黔江高新区的一家丝绸企业,多条自动缫丝生产线飞速运转,趁着晚秋桑蚕茧丰收,这家企业签订了500余万元的出口合同,目前正开足马力赶制订单,车间里一派繁忙景象。
据了解,在国家“东桑西移”战略推动下,黔江区建成桑园面积9.5万多亩,有2万多人从事蚕桑产业,桑蚕茧产量连续14年位居重庆市第一,当地还在丝绸加工、桑枝食药用菌、桑蚕生物医药开发等方面,与西南大学、重庆市蚕业总站、重庆市蚕科院等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攻关与成果转化,做大做强蚕桑全产业链,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和消费升级。
“我们今年有望收购蚕茧410万公斤,产值达2.2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实现了产量和效益的双提升。接下来,我们会抢抓新时期‘东绸西固’工程的机遇,加快培育蚕桑全产业链企业,推动蚕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走‘生态型、多元化、高效益、可持续’发展之路,进一步做大做强茧丝绸产业集群和蚕桑生物产业集群,力争2027年综合产值实现35亿元。”黔江区蚕业管理总站站长曾玉龙说。(记者 田丹)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