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巴渝和美乡村建设 绘就宜居宜业新画卷
白墙黛瓦、流水潺潺……日前,记者走进黔江区冯家街道中坝社区,一幅幅乡村美景映入眼帘,村道干净平坦,直通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绿树红花。中坝社区的幸福蝶变,正是黔江区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黔江区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大力推进区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票决的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巴渝和美乡村建设。通过聚焦民生痛点、科学规划布局、强化项目推进等举措,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增强农民幸福感等方面成效斐然,一幅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美丽画卷正徐徐铺展。
聚焦民生痛点人居环境提质升级
在中坝社区,污水处理不规范曾是困扰居民的一大难题。以往建设的污水处理池,处理流程缺乏规范,污水横流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社区环境。
今年,借助票决民生实事巴渝和美乡村建设项目的契机,中坝社区迎来了转机。统一规划建设的污水处理池投入使用,池长20米、宽6米,可容纳污水280立方米。其配备的十一格过滤系统,能有效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成功解决了中坝一组20余户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问题。如今,社区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居民们不再为污水问题而烦恼,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此前未改善的路段环境较差,硬化工程配合排水沟建设有效解决了积水问题,大幅改善了村容村貌。村‘两委’干部坚持定期巡查,极大提升了乡村宜居宜业水平,助力村民迈向现代文明生活。” 中坝社区干部刘一帆介绍说。
中坝、寨子社区巴渝和美乡村项目于今年6月开工建设,现已全面完工。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污水管网2000米,人行路硬化230平方米,人行桥整治250平方米,产业路硬化450米等。项目的建成,有效改善了248户885人生活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条件,同时吸纳区内40余名群众务工,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
倾听群众心声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巴渝和美乡村建设的成效,在居民的切身感受中得到了最真实的体现。中坝居民王云燕满脸幸福地说:“现在我们中坝的环境越来越干净美丽,基础设施也越来越齐全,公交车还通到了家门口,去赶场和进城越来越方便,我们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熊菊芬从山上搬迁至此已居住十年左右,这里依山傍水、风景宜人,公交出行便捷。闲暇时光,她喜欢养花、四处游玩,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这里前面是河边,后面背靠山,风景比较可以,公交这些也比较方便,休息的时候养点花或者到处走动游玩一下,挺不错的。”熊菊芬的话语中满是对当下生活的满足。
区人大代表粟永陆也十分关注巴渝和美乡村建设这一区级民生实事。他通过参与项目视察后认为,乡村之美在于生态环境的颜值、紧扣民生需求的和谐以及三方议事和双融行动的内涵,而这些在中坝和寨子的日常点滴中得到了充分彰显。他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关注项目后续运行情况,围绕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基层治理等方面加强调研走访,精准建言献策,与群众群策群力共同绘就巴渝和美乡村新画卷。
科学规划推进和美乡村展新姿
“为确保巴渝和美乡村建设项目顺利推进,我们将加强项目监管,加强沟通协调,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区农业农村委乡村建设科科长叶贵雄介绍,黔江区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度、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乡风文明善治度、农民群众满意度“六个维度”的建设重点,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推进巴渝和美乡村建设。
在规划布局上,2025年计划建设1个跨镇域片区:冯家-濯水-水市-阿蓬江跨镇域片区,以及6个跨村域片区,涵盖冯家街道寨子社区-中坝社区等多个区域。资金方面,为巴渝和美乡村建设安排资金1351万元,在冯家街道、濯水镇、阿蓬江镇、水市镇、中塘镇、金溪镇等6个乡镇街道12个村社区实施项目建设,同时在26个乡镇街道实施户厕改造500户。
截至目前,已完成户厕改造498户,巴渝和美乡村项目达到总体工程形象进度的86.57%。其中,冯家街道、濯水镇、水市镇形象进度均达100%,阿蓬江镇和中塘镇形象进度为80%,金溪镇因调整项目建设内容,形象进度为15%。
在建设过程中,黔江区还通过建设入户道路、沟渠,开展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等举措,提升村容村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变脏乱差现象,极大提升了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记者 费玉琼 通讯员 陆显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