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街道 数字赋能 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

城西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
一份份文件高效流转,一场场会议紧密衔接,一条条数据在云端奔涌。在2025年的黔江区城西街道,基层治理正经历一场静默而深刻的数字化变革。
清晨的城西街道指挥中心,大屏幕上数据流动。实有人口4.9万余人、1.1万余栋建筑物、3.5万余套房屋信息——这些不再是静态的数字,而是织就基层治理“一张网”的鲜活节点。
2025年上半年,这里以“141”基层智治体系为核心,将过去分散的管理职能编织成一张精细无比的治理网络。
数智赋能
打造治理新引擎
“‘141’体系能获评‘五星镇街’,靠的是数据底座的扎实。”城西街道指挥中心负责人介绍。
在指挥中心,每位工作人员都清楚数据的重要性。1.1万余栋建筑物的逐一认领,3.5万余套房屋信息的完整录入,以及2300余名重点人员的动态维护,这些不再是纸面上的统计,而是转化为基层治理的“火眼金睛”。
数据录入只是基础,数据运用才是关键。
“视频+AI”技术正在这里发挥着意想不到的作用。通过智能分析,系统能自动识别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等违规行为,并及时预警。上半年,指挥中心通过这一技术处置各类风险隐患500余次,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一位在街道工作了十年的老同志感慨:“过去靠两条腿跑遍大街小巷,现在有了数字赋能,治理工作更加精准高效。”
闭环管理
疏通治理毛细血管
“事件处置率100%,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1542件民生实事的圆满解决。”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指着大屏幕上的数据说道。
在城西街道,“141”体系构建起一个高效运转的事件处置闭环。从发现问题到派遣任务,从现场处置到结果反馈,每个环节都在系统的监控下有序进行。
政务服务方面,“渝快办”平台上半年办件量达2082件,位居全区第一。这些数字背后,是当地居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曾经需要跑多个部门、耗时数天的事情,现在足不出户就能解决。
企业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通过“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指挥中心为50家重点企业提供了精准服务。走访企业、收集诉求、解决问题,这套标准化流程确保了企业的每个合理诉求都能得到及时回应。
制度创新
筑牢治理根基
政治引领被城西街道指挥中心摆在首位。上半年,他们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确保治理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配合群众腐败集中整治,指挥中心整理文件46份、会议台账24次、撰写汇报3篇,以扎实的工作配合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清单制管理成为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抓手。指挥中心精心编制清单302项,包括基本事项107项、配合事项105项、上级收回事项90项,全部向社会公开。
更重要的是,指挥中心推动434项业务与“141”平台岗位匹配,实现权责清晰、责任到人。
保密工作同样没有放松。上半年,指挥中心开展专题研究2次、警示教育3次,签订责任书65份,规范管理涉密文件279件,筑牢了信息安全防线。
在城西街道所辖社区,网格员手持智能终端进行巡查,数据实时回传指挥中心;居民动动手指,就能通过“渝快办”解决急难问题;企业感受到更精准的服务。
街道指挥中心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深化“数字重庆1361”体系建设,强化数据分析和预警能力,让基层治理更加智慧、更有温度。
数字赋能的城西街道,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正在变为“最美零距离”。(记者 谭登帆 文/图)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微信
微博
您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