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区财政局>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预算/决算>预算绩效公开
您当前的位置: 区财政局>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预算/决算>预算绩效公开
  • 索引号 1150011400913032XA/2021-00009
  • 主题分类 财政
  • 体裁分类 财政预算、决算
  • 成文日期 2020-12-25
  • 发布日期 2021-02-08
  • 文件标题 黔江区2019年度蚕桑产业发展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 发布机构 黔江区财政局
  • 有效性

黔江区2019年度蚕桑产业发展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背景、概况

蚕桑是我区三大(烤烟、生猪、蚕桑)农业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我区重要的扶贫产业项目为稳定蚕桑产业发展,持续稳定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2009年区委区政府提出建设全国知名、重庆市最大的优质蚕茧基地目标2011年起,我区蚕茧产量位居全市蚕桑区县第一。我区在优质桑园面积蚕茧产量质量、蚕桑基地建设、桑蚕工业、桑(蚕茧)副产品利用的产业链完整性均位居全市前列蚕桑产业扶贫、助农增收方面效果明显。

目前,全区在21个乡镇、135个村、7000余农户建有优质桑园基地7.3万亩,主要桑树品种为强桑1号,品种良桑化比例达100%。全区建成使用的小蚕专用共育室225个,小蚕共育率达100%,小蚕共育比例全市区县最高室外养蚕大棚逾1.5万个,纸板方格蔟推广使用率达100%2019年全区蚕茧产量达6万担,同比增长率达20%左右,蚕农售茧收入在1亿元以上。我区已成为重庆市茧丝绸产业发展链条较为完善且发展态势良好的区县之一。全区建有以双河丝绸公司和黔江桐乡丝绸工业园为主体的丝绸工业体系,主要产品有白厂丝、丝绸、丝绵被、地毯等,拥有重庆市著名的武陵山桑蚕茧商标。2019年,生产白厂丝120吨、蚕丝被6万床、织绸120万米、地毯15万平方米,实现工业总产值3.5亿元,销售收入3亿元,利税3200万元,常年解决1000人就近务工就业。我区生产蚕茧获国家和欧盟有机产品认证。

(二)项目内容、绩效目标或相关标准

1.项目内容。根据区茧丝绸产业发展指挥部《关于做好2019年蚕桑生产工作的通知》(黔江茧丝指发〔20182号),项目主要建设目标为:新建桑园13370亩,改造低产桑园3000亩,实现产茧6万担。

2.绩效目标。在经济效益方面,全区发展蚕桑产业21个基地乡镇135个基地村,直接带动建卡贫困户548户栽桑养蚕,辐射带动就近60%左右的建卡贫困户土地流转和就近务工,将蚕桑产业作为减贫带贫的主导产业,增加农户收入,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发展,巩固脱贫成果。实现级茧率80%建成时效指标201912月、增加林业产值3亿,增加蚕农收入1.2亿元。在生态建设方面,解决我区农村地区石漠化治理难题,充分利用桑园栽种优化土地资源,减少水土流失。

二、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一)绩效评价依据

1.《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预〔2011285号)《重庆市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渝办发〔2011233号)黔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黔江区农业产业化奖励扶持办法(试行)的通知》(黔江府发〔201840号)《黔江区财政局关于印发黔江区扶贫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实施细则的通知》(黔江财政发201840黔江区财政局关于印发黔江区蚕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黔江财政发〔201824号)

2.年度项目验收资金拨付使用管理等会计资料。

3.年度项目管理及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批复(备案文件)、实施方案(或扩初设计)、统计报表等有关资料。

(二)绩效评价目的、范围、内容

1.蚕桑产业发展项目的组织实施完成情况等进行科学的评价,揭示整个产业在投入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区蚕桑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为政府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提供依据。

2.评价范围。2019年度上级和本级资金安排的蚕桑产业发展项目

3.评价内容。主要为产业发展计划的合规性、相关补助资金发放是否真实、有效,各蚕桑基地建设实施情况,项目建成后管理和使用情况,相关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执行情况,资金的利用与项目综合效益情况等。评价区间从2019项目建设开始至评价时点的项目建设营运期。

(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评价样本确定情况

1.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绩效评价工作要求,我制定了《黔江区2019蚕桑产业发展资金绩效评价体系》设置了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0三级指标。分为项目产出(60分),项目效益(30分),项目满意度(10分)详细情况见附表1)。

附表1:黔江区2019年蚕桑产业发展资金绩效评价指标表

专项(项目)名称

2019年蚕桑产业发展

项目主管部门

黔江区林业局

项目资金

(万元)


预算数(A)

全年执行数(B)

年度资金总额

3741.91

3741.91

其中:上级补助

2462.92

2462.92

当年预算

995.44

995.44

上年结转结余

283.55

283.55

年度总体目标

全区发展蚕桑产业21个基地乡镇135个基地村,建桑园13370亩,改造低产桑园3000亩,实现产茧6万担;直接带动建卡贫困户548户栽桑养蚕,辐射带动就近60%左右的建卡贫困户土地流转和就近务工,将蚕桑产业作为减贫带贫的主导产业,增加农户收入,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发展,巩固脱贫成果。在生态建设方面,解决我区农村地区石漠化治理难题,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受益(户)人口3120人,其中贫困(户)人口548人。

绩效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单位

年度指标值

分值

产出指标

数量指标

新建桑园面积

13370

10

改造低产桑园

3000

10

蚕茧产量

60000

10

质量指标

级茧率

%

80%

8

实效指标

项目完工及验收及时性

%

90%≥

4

政策兑现及时性

%

95%≥

4

成本指标

投入产出比


1:2.5

2

养蚕单产成本

元/张

≤800

2

效益指标

经济效益

全区年产值

亿元

1.1

6

带动增加贫困人口全年总收入

万元

3000

6

社会效益

带动增加贫困人口就业人数

548

6

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人数

548

6

受益建档立卡贫困人数

548

6

区域影响力提升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影响力

4

生态效益

森林覆盖提高率

%

3%

3

可持续影响

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产业发展空间及社会效益潜力大

3

满意度指标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受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满意度

%

90%

4

养蚕经营主体满意度

%

90%

2


对技术指导和科技培训人员满意度

%

90%

2


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农户满意度

%

80%

2

2.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项目评价标准主要是依据项目实施的产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蚕农满意度等。本次评价采取现场和非现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具体采用了查证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公众评判法等评价方法。

3.评价样本确定情况。本次评价样本发展蚕桑产业的21个基地乡镇并主要抽取了5个产业链较全、带动贫困户面广的乡镇(阿蓬江、石会、濯水、黎水、太极)进行现场评价,另外通过奖扶、补助名单随机抽样约150户养蚕户进行电话调查。

(四)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1.前期准备。一是清理年度文件资料依据;二是查阅相关资料,核实相关数据。

2.组织实施。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对该项目绩效评估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二是协调各相关部门、乡镇相互支持、配合;三是抽调人员组织力量开展相关工作。

3.分析评价。根据查阅资料、现场抽查、开展电话调查等方式,对全区蚕桑产业当年项目完成情况、带动农户及贫困户增收、辐射带动其他产业情况及生态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对项目的不足进行客观评价。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推动发展坚持发展大局的理念主要通过评价,对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对政策后续改进提出合理的建议

三、绩效评价指标分析情况

(一)项目指标情况分析             

1.项目与监控平台关联情况分析。我区2019年蚕桑产业发展项目共计投入3741.91万元,其中有2462.92万元纳入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平台,主要为渝财农2018220号安排492.4万元、渝财农[2018233号安排596.6万元、渝财农﹝201945号安排1373.92万元,其余资金为本级资金统筹安排。同时,严格按照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平台专项资金设立和绩效评价项目分类要求,在监控平台设立了2019年蚕桑产业发展项目(子项编码分别为:[500114000000190011][500114000000190028]),所属专项分别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林业改革发展资金,项目绩效分类为特色产业扶贫项目。所有项目资金均与支付数据实现了同步关联,资金分配率及支付数据关联率均达100%

2.项目绩效指标实现情况分析。根据区茧丝绸产业发展指挥部《关于做好2019年蚕桑生产工作的通知》(黔江茧丝指发〔20182号),2019年蚕桑生产项目目标任务是:新建桑园13370亩,改造低产桑园3000亩,实现产茧6万担。实际完成新建桑园13140亩,改造低产桑园1938.2亩,实现产茧6.00135万担,分别占计划的98.3%64.6%100%完成新建室外养蚕大棚3288个(30/个)、新建小蚕共育室31个(区上没下当年新建小蚕共育室、室外养蚕大棚计划,农户按需求自主建设后,由区上组织验收合格后兑现补助政策)。新栽桑、低效桑园改造、养蚕设施建设经第三方机构(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验收(完成情况见附表2

附表2:黔江区2019年蚕桑生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乡 镇

目标任务

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新栽桑

低效桑园改造

产茧情况

新栽桑(亩)

低效桑园改造(亩)

产茧(担)

完成(亩)

占 %

完成(亩)

占 %

完成(担)

占 %

阿蓬江镇

200

200

5000

200

100.0

185.2

92.6

5392.0

107.8

石会镇

1500

300

5200

1500

100.0

274.4

91.5

5252.0

101.0

黑溪镇

300

100

2600

300

100.0

26

26.0

2606.0

100.2

黄溪镇

400

200

4000

400

100.0

101.4

50.7

3586.0

89.7

黎水镇

600

300

5800

600

100.0

388.1

129.4

6100.0

105.2

金溪镇

6200

50

3000

6200

100.0

29.8

59.6

3322.0

110.7

马喇镇

50

500

0

0.0

28.4

56.8

406.0

81.2

濯水镇

600

300

6200

200

33.3

209

69.7

6345.5

102.3

石家镇

400

200

2500

400

100.0

39.6

19.8

2724.0

109.0

鹅池镇

520

50

1200

520

100.0

15.9

31.8

1020.9

85.1

中塘镇

50

1300

0

0.0

0

0.0

783.0

60.2

蓬东乡

200

100

1700

200

100.0

56.3

56.3

1898.0

111.6

沙坝镇

350

50

1000

350

100.0

43.5

87.0

793.0

79.3

白石镇

400

100

2400

400

100.0

58.2

58.2

1890.0

78.8

杉岭乡

500

200

3600

500

100.0

108.4

54.2

3610.0

100.3

太极乡

600

300

7200

570

95.0

265.4

88.5

7727.0

107.3

水田乡

100

100

1600

40

40.0

1.2

1.2

1288.0

80.5

白土乡

100

100

1300

100

100.0

0

0.0

1530.0

117.7

金洞乡

50

700

0

0.0

1.9

3.8

544.0

77.7

五里乡

100

100

1200

160

160.0

87.1

87.1

1200.0

100.0

新华乡

700

100

2000

500

71.4

18.4

18.4

1996.0

99.8

合计

13370

3000

60000

13140

98.3

1938.2

64.6

60013.5

100.0

(二)项目资金情况分析

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分析。2019年资金安排3741.91万元(上级资金2462.92万元、本级财政统筹安排995.44万元、上年结余资金283.55万元)。一是划拨给区林业局蚕桑产业2462.92万元。分别是根据黔江区财政局、黔江区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下达《黔江区2019年第一批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的通知》(黔财农〔201934号)下达资金1089万元,《黔江区2019年第二批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专项扶贫资金)的通知》黔财农〔201934号、黔财农〔201983号,下达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专项扶贫资金)1373.92万元。二是划拨乡镇2019年补充分配五批资金995.44万元,其中:白石片区2019-2020年蚕桑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资金735.69万元,水田片区2019-2020年蚕桑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资金259.69万元。另外,上年结转283.55万元(黔财农〔201983号),整合用于黔江区桑蚕茧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总体看,项目资金到位及时。

2.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分析。根据区政府《关于印发黔江区农业产业化奖励扶持办法(试行)的通知》(黔江府发〔201840号)、区茧丝绸产业发展指挥部《关于做好2019年蚕桑生产工作的通知》(黔江茧丝指发〔20182号),合计兑现蚕桑生产发展资金3201.83万元。其组成情况如下:

1)新建桑园扶持93.15万元。兑现新栽桑核实面积9314.8亩,按100/亩标准,合计兑现扶持资金93.15万元。

22019年新栽桑种苗款1190.48万元。2019年,区林业局招标采购新栽桑种苗13140亩,600/亩,桑苗品种为强桑1,采购价1.51/株,合计兑现种苗款1190.48万元。

3)蚕桑专用复合肥181.64万元。按照2019年度鲜级茧产量每公斤鲜级茧补助1元,用于购买养分总含量为40%的蚕桑专用复合肥肥料农户桑树春管,按照招标采购单价2248/吨,兑现蚕种补助181.64万元。

4)低效桑园改造补助58.15万元。2019年全区有19个乡镇、74个村、162个组436户完成低效桑园改造1938.2亩,按300/亩标准补助,合计兑现58.15万元。

5)共育补助114.25万元。2019年全区实发蚕种57123.1张,按20/张标准,兑现114.25万元。

6)桑蚕病虫害统防统治补助97.34万元。2019年全区生产鲜级茧1946804.72公斤,按0.5/公斤标准,兑现补助97.34万元。

7)养蚕设施补助460.24万元。2019年全区验收合格养蚕大棚3288个及相关配套,验收合格共育室31合计兑现补助460.24万元。

8)鲜级茧价外补贴(春季、夏季、正秋季)637.82万元。2019年春季、夏季、正秋季鲜级茧每公斤分别补助4元,其中春季229.87万元、夏季212.07万元、正秋季195.88万元。

9)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奖励8万元。2019年全区实现年产茧100担以上户40户,按照2000/户标准,兑现8万元。

10)蚕桑救灾资金30万元。

11)万担镇(千担村)建设100万元

12)示范村建设22.05万元。

13)项目类支出208.71万元,其中:黔江区桑蚕茧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100万元、其它建设资金108.71万元。

3.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分析。一是严格执行区财政局 区林业局《关于印发黔江区蚕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黔江财政发〔201824号);二是原预算级茧价外补助资金为全年鲜级茧数量,后改为春、夏、正秋季三季,致使出现资金结余;三是严养蚕设施建设质量标准,对部分配套设施(主要是贮沙坑、消毒池)建设或未达到建设标准的不予兑现,致使资金结余。

(三)项目实施情况分析

1.项目组织情况分析。该项目由黔江区林业局按照茧丝绸产业发展指挥部《关于做好2019年蚕桑生产工作的通知》(黔江茧丝指发〔20182号)文件要求统筹全区项目,由乡镇申报并负责实施。

2.项目管理情况分析。黔江区林业局对该项目的过程管理十分重视,组织技术人员对新栽桑地块选择、栽植规格与规范养蚕设施的规划、建设质量进行现场指导对低效桑园改造人员进行现场培训等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项目验收项目资金兑现情况进行集中公示等。

(四)项目绩效情况分析

1.项目经济性分析

1)项目成本(预算)控制情况。除因扶贫需要个别项目进行调整外,其余项目如种苗款、各项补助(补贴)及奖励政策严格按核定的成本标准控制在年初预算资金计划内,未突破预算金额

2)项目成本(预算)节约情况。除相关的招标项目有结余外,正常的生产性补助是严格按照预算执行,未突破政策标准

2.项目的效率性分析

1)项目的实施进度。一是新栽桑、低效桑园改造工作20191月至2月完成;二是养蚕设施在20199月底前完成;前项在20199月聘请三方机构开展验收。三是养蚕、蚕茧在20194月至10进行

2)项目完成质量。

一是数量指标。全年计划新建桑园1.337万亩,实际完成新栽桑面积1.314万亩,占98.3%;未完成因素主要是个别乡镇为加强撂荒桑园管理,减少新栽桑面积。计划改造低产桑园3000亩,实际完成1938.2亩,占64.6%;未完成因素主要是20191月至3月上旬降雨偏多,适宜开展嫁接工作的时间不够;全区现有桑园基本上都是良桑,低效桑园改造是将其他良桑品种嫁接为强桑,改造工作量大;年度下达的低效桑园改造面积偏大。蚕茧产量计划6万担,完成6.0013万担,占100.02%

二是质量指标。根据商务部《蚕桑生产基地评价方法》(SB/T 10406-2007)中评价指标赋值(蚕茧质量):上车茧率≥88%、蚕茧平均净度>90%、解舒率>55%、鲜毛茧出丝率与生丝等级≥13%的标准,我区蚕茧相关指标经重庆市纤检所检验,其指标分别为:上车茧率≥94%,同比提高6%;蚕茧平均净度>88.5%较标准低1.5%;解舒率>73%,同比提高18%;鲜毛茧出丝率与生丝等级≥14 %,同比提高1%。由于我区全面推广纸板(木板)方格蔟和良好的鲜茧收购办法,蚕茧质量保持全市20余个蚕桑发展区县领先水平。

三是时效指标。桑树的栽植与验收、春季桑园管理供肥、养蚕设施的检查与兑现、桑蚕保险理赔、相关政策兑现等工作均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四是成本指标。2019年末,全区统计在册的桑园面积约7.3万亩(其中,当年新栽桑1.314万亩),全年产茧6.0013万担,亩桑产茧47.65kg,亩平收益1763.05元;当年投入的资金(主要是财政投入)为2640.1万元(其中用于试点贫困镇金溪镇的资金超过总额的20%),亩平投入361.65元,投入与产出比为1:4.87

农户养蚕单产按38kg/张,级茧中准价39/kg计算,养一张蚕的毛收入为1482元,扣除生产总成本859.5/张,农户每一张蚕的纯收入为622.5元;如只扣除物化成本394.5/张,农户每一张蚕的收入为1087.5元(其中劳动力支出465/张。见附表3

3黔江区蚕茧生产成本调查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单价

金额

备注

蚕种费

元/张

1

50

50


共育费

元/张

1

40

40


蚕药费用




42.5


1

石灰

元/kg

30

1

30


2

灭蚕病

元/包

5

2.5

12.5


桑园管理




108


1

蚕桑复混肥

元/ kg

40

2.3

92

按2248元/吨核算

2

桑园用药

元/张

1

16

16


用工费用

个/张

9

90

465

按5亩桑园1个大棚年养蚕 10张折算张蚕用工量。

1

蚕房消毒

个/张

0.5

90

45


2

养蚕采叶

kg/张

600

0.30

180


3

上蔟及采茧

个/张

1

900

90


4

桑园管理

个/张

1.5

100

150


土地流转租金

元/张

1

100

100

按租金200元/亩,亩养蚕2.5张计算

蚕房折旧

元/张

1

30

30

按大棚投入4500元,年养蚕10张,15年折旧计算

桑园折旧

元/张

1

24

24

按建桑园投入1200元,年养蚕2.5张,20年折旧计算

合计



859.5


3.项目的效益性分析

1)项目预期目标完成程度。在2019年的项目中,新栽桑面积、蚕茧产量完成目标较好,但低效桑园改造完成目标较差,客观分析,蚕农对低效桑园改造的积极性是较高的(区上补助300/亩,实际需500/亩以上),主要是嫁接技术人员偏少、采用的技术手段较为单一、当年该季节雨水偏多导致低效桑园改造工作推进效果不理想

2)项目实施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一是经济效益。蚕桑产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例,据在濯水镇双龙村调查,蚕桑产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70%以上。收益同期比较,全区2019年产茧6.0013万担,产值1.2亿元,与2018年产茧5.043万担、产值8573万元相比,同比增长28.3%;据区农业农村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收益与同行业比较,水稻(470kg/×2.8/ kg)、玉米(430 kg /×2.8/ kg)相比均高出33.9%46.4%以上收益还包括农户在桑园里间作蔬菜及其他农作物综合利用收入收益。若考虑综合利用收入效益全区利用桑园间作时令蔬菜、薯类、生姜、中药材等农作物面积约1万亩左右,按亩平收入在800元计算,年度总收入800万元以上;加之桑枝生产食用菌、生物质燃料,桑叶面、桑叶茶等综合利用,创造综合价值在1亿元以上。

全区蚕桑带动贫困户增收情况。全区共有95个贫困村(社区),其中21个蚕桑基地乡镇中有79个贫困村。2019年,79个贫困村、315个组、1984户养蚕32834.9张,产茧117.98公斤(折23954.5担),售茧收入4306.76万元,户均收入2.17万元。

2019金溪镇(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桑园总面积为8685.5亩(其中,2019年新建桑园6200亩)全镇产茧10.71万公斤(折2142.9)、增长92.8%,售茧收入396.43万元增长90.9%其中40户贫困户养蚕342.2张,产茧1.27公斤(折247.4担)售茧收入45.71万元,实现户均增收1.14万元。

二是社会效益。带动农户方面,全区直接参与栽桑养蚕的有7000余户,其中建卡贫困户548户。因蚕桑产业带动销售、运输、加工等其他非直接参与种养环节,解决拉动了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就业,带动全区在新技术、农机、间种、桑枝利用的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201910黔江国家蚕桑生物产业基地通过专家评审;人民日报、央视二台、重庆日报、新华网、华龙网等多家媒体对黔江区蚕桑产业带动扶贫进行宣传报道,市内外区县纷纷黔江学习考察蚕桑生产发展经验,使得区域地位、影响得到提升。

三是生态效益。蚕桑产业发展使得全区桑树栽种面积不断扩大。目前,我区森林面积达19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8%,其中桑园栽种将我区森林覆盖率提高了3.8%桑树在生态农业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同时也拓宽了农业综合开发、环境保护等资源开发的途径

四是可持续影响。桑树是多年生经济性树种,在我区一般可持续30年以上采叶养蚕,一般当年栽桑、当年就能养蚕、当年见效,多数面积当年成林(郁闭度20%以上)生态效益明显;桑叶用于养蚕,1个月左右就可以转化出蚕茧,相对于其它经济树种具有见效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等特点;桑叶营养丰富,其蛋白质含量是小麦的2可做桑叶茶、畜禽饲料蚕、桑均含药物成分,可开发保健食品和药品,发展潜力大,在农业产业中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与比较优势。

4.管理类指标完成情况分析。我区围绕年度目标任务,按照实现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目标,认真组织实施相关产业项目的完成,由第三方进行检查验收,认定工作开展成效。严格落实资金专款专用,对资金的拨付严格履行审批程序和相关拨付手续,确保资金使用合法、合规

5.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分析。通过对受益建卡贫困户、蚕桑经营主体等调查了解,蚕农对我区在蚕桑产业发展重视程度、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方面评价满意度达98%以上,对技术指导和培训人员、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等科技兴蚕方面工作满意度达90%以上全年没有收到蚕农对蚕桑产业发展的任何投诉。

四、项目全过程管理情况及评价

1. 绩效评估。由黔江区林业局结合全区脱贫攻坚规划,制定2019年蚕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及相关项目实施绩效,报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纳入全年脱贫攻坚项目实施计划。

2.绩效自评及应用通过黔江区林业局组织对该项目自评,总体来说,我区2019蚕桑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效果明显,无论是带动全区产业总值提升以及贫困户脱贫增收,还是下游丝绸产业发展,以及提升区域影响力,都有比较立竿见影的效果。我区也拟计划持续将蚕桑作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加快优质高效蚕桑基地建设,做大做强茧丝绸产业。目前,已从浙江、山东引进2家龙头企业入驻黔江,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科技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力争让荒山披绿、群众增收。  

3.绩效公开情况。蚕桑是我区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区政府将每年乡镇完成任务的情况纳入综合考核。对完成任务的乡镇进行表彰,并按鲜级茧产量核算财政转移支付年度蚕桑工作绩效情况也在年度总结会上进行了公开

五、存在问题、典型案例、原因分析及改进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模效益较差。我区通过20年的发展,鲜桑园初具规模,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逐渐提高原来的要我干逐渐转变到我要干,在养蚕设施建设投入上也得到加强,不少务工人员回乡发展蚕桑,可谓态势良好。但部分农户因外出务工而导致桑园荒芜等因素影响,桑园面积与养蚕量极不相称,产业竞争力也不够强,以桑养桑、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还相对较弱,做大做强蚕桑产业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阿蓬江镇、黎水镇等乡镇按桑园总面积算,其单位面积效益在1400元以上,但有的乡镇只有600/亩。

2.科技含量偏低。总体来讲,我区栽桑面积不少,但农户传统粗放式生产观念没有根本转变,桑园培植的投入和管理力度不够,加之受农户轻管理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桑园投产延缓,部分桑园长期不能投产,造成桑园资源闲置和浪费,这是当前栽桑规模与实际养蚕反差较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区级技术力量为支撑、乡镇技术力量为主体、村中心技术员(共育员、大户)为辐射的生产技术服务体系虽已建立但不健全,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服务体系联系还不够紧密,直接影响到蚕桑产业的提质增效。

3.蚕农基础十分薄弱。蚕桑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近年来,我区蚕桑生产性投入每年都在2000万元以上,但与实际生产需要相比,投入仍然不足,桑园水利化程度低、蚕农靠天吃饭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善只能吃补药、不能吃泻药的依赖现状十分严重,削弱了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基础和养蚕效益。

4.劳动力成本较高。由于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产业建设多由留守老人和少量的少量妇女实施,加上用工工资由前些年的七、八十元涨至每天一百元以上,给部分养蚕大户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同时,受人力资源在技术方面的影响,规范化的养蚕技术力普及较难,养蚕的投入与收益不匹配。

5.桑园综合开发效果较差,亩桑效益较低。我区大部分桑园主要是靠养蚕效益,即使桑园内套作,基本上主要是套作薯类等低效益的作物。这样导致桑园综合效益较低,蚕农积极性较差。

(二)下一步改进措施

1.强化基础,推动发展。一是在桑园建设与管理方面坚持以夯实桑园面积为基础,以建设蚕桑基地村为依托,采取统一规划,相对集中成片高规格栽桑,形成一村一业,确保栽桑必管桑、栽桑必养蚕政策落到实处。通过桑园流转等形式支持养蚕大户、业主适度规模承包桑园养蚕。强化桑园病虫统防统治、养蚕消毒专业队,搞好桑园病虫害统防统治和养蚕大棚消毒工作。大力推行+X(薯、菜、菇等)循环模式,搞好桑园综合开发,提高桑园综合效益。二是在改善养蚕环境方面搞好共育室、室外大棚及蚕台、消毒池(灶)、贮沙坑等配套设施建设,配套推广纸板方格簇。对蚕桑发展重点村和桑园集中成片面积在200亩以上的示范片,实施人饮工程、国土整治、农网改造和村道路等项目建设,配套完善蚕桑重点村组的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改善养蚕环境。

2.创新体制机制,形成项目建设合力。建立政府领导、林业牵头、部门配合的协调机制,同时把责任落实、目标考核、组织保障三项机制和定期汇报、财务管理、不定期督查三项管理制度贯穿于整个产业发展中。在蚕桑建设中,区发改委、区财政区农业农村委等相关单位积极配合,整合财力,配套建设蚕桑产业,对项目建设跟踪服务,保证规划的项目和资金能够及时到位,确保项目实施工作顺利推进。

3.严格资金管理,发挥资金最大效益。按照效益为先、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形成合力的原则,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创新资金管理方式,坚持各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和投资方向不变,加强整合资金的归口管理和使用监督,规范项目资金使用审批程序。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进一步规范项目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4.加大科技兴蚕力度。栽桑养蚕是集种植业与养殖业于一体的产业,科技含量相对较高,要实现现代蚕业目标,必须坚持科技兴蚕之路。一是加强技术培训,让栽桑养蚕农户均有一位技术明白人;二是提高栽桑养蚕的机械化程度,不断降低劳动强度;三是大力引进和推广适应性强、经济效益高的桑、蚕新品种。

5.加大对蚕桑循环经济开发利用力度。我区已成功探索出了桑+x”(菜、薯、姜、菌等)为主要内容的蚕桑循环经济开发利用模式,提高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增强蚕业生产抗风险的能力。建议区上对进一步加大蚕桑循环经济开发利用模式给予大力支持。

六、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我区2019年蚕桑产业发展项目在政策、资金、技术、人员配备等方面落实较好,促进了农户特别是贫困户脱贫增收带动了就业,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增强了经济发展动力初步达到了预期目的但也存在规模效益差蚕农技术基础薄弱综合开发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黔江区2019蚕桑产业发展项目资金评价得95.78分,等次为

4:黔江区2019年度蚕桑产业发展资金绩效评价评分


专项(项目)名称

2019年蚕桑产业发展

项目主管部门

黔江区林业局

评价主体(财政部门或第三方机构)

黔江区财政局

评价结果

(分数)

95.78

资金规模

(万元)

资金总量(A)

3741.91

执行数(B)

3741.91

执行率(B/A)

100%

其中:财政资金(a)

3741.91

执行数(b)

3741.91

执行率(b/a)

100%

年度总体目标

年初设定目标

全年目标实际完成情况

新建桑园13370亩,改造低产桑园3000亩,实现产茧6万担。

新建桑园1.314万亩,占98.3%;改造低产桑园1938.2亩,占64.6%;全年蚕茧产量6.0013万担,占100.02%,蚕茧产量继续保持全市区县领先到位。

监控平台子项情况

监控平台子项编码及名称

监控平台专项名称

监控平台项目绩效分类

预算单位

资金总量(C)

资金比重(C/A)

[500114000000190011]2019年蚕桑蚕业发展项目

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特色产业扶贫项目

重庆市黔江区林业局

596.6

15.94%

[500114000000190028]2019年蚕桑蚕业发展项目

林业改革发展资金

特色产业扶贫项目

重庆市黔江区林业局

1866.32

49.88%

绩效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单位

单位

指标值

完成值

得分

产出指标

数量指标

新建桑园面积

13370

13140

9.82

改造低产桑园

3000

1938.2

6.46

蚕茧产量

60000

60013

10

质量指标

级茧率

%

80%

94%

8

实效指标

项目完工及验收及时性

%

90%≥

100%

3.5

政策兑现及时性

%

95%≥

100%

4

成本指标

投入产出比


1:2.5

1:4.87

2

养蚕单产成本

元/张

≤800

895.5

2

效益指标

经济效益

全区年产值

亿元

1.1

1.2

6

带动增加贫困户人口全年总收入

万元

3000

3000

6

社会效益

带动增加贫困人口就业人数

548

548

6

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人数

548

548

6

受益建档立卡贫困人数

548

548

6

区域影响力提升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影响力

区域影响力有较大提升

4

生态效益

森林覆盖提高率

%

3%

3.8%

3

可持续影响

产业发展可持续性



产业发展空间及社会效益潜力大

3

满意度指标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受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满意度

%

90%

95%

4

养蚕经营主体满意度

%

90%

92%

2

对技术指导和科技培训人员满意度

%

90%

91%

2

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农户满意度

%

80%

86%

2

七、评价结果应用建议

通过对2019年蚕桑产业发展资金进行绩效评价,整个蚕桑产业绩效是良好的,与其他产业相比具有可比性、带动性与可持续性。我区将以此为起点,全力抓好蚕桑产业的建设与发展,不断改进工作中的不足,推进我区优质蚕茧基地建设。建议市级在以后年度切块分配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时,综合考虑我区蚕桑产业发展惠农利民因素,加大对我区的资金支持。我区也将在该项预算安排上,本着能实现蚕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宜,合理预算,精细化管理,确保产业发展与财政资金效益的发挥。


←滑动查看完整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