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区财政局>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预算/决算>预算绩效公开
您当前的位置: 区财政局>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预算/决算>预算绩效公开
  • 索引号 1150011400913032XA/2021-00025
  • 发文字号
  • 主题分类 财政
  • 体裁分类 财政预算、决算
  • 成文日期 2020-12-25
  • 发布日期 2021-02-08
  • 文件标题 黔江区2019年度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 发布机构 黔江区财政局
  • 有效性

黔江区2019年度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为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按照绩效评价体系要求,我局认真开展了自评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学校基本情况

全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93所,其中初中18小学71(含村、完小3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义务教育阶段学生64764人,其中:初中学生22819人,小学学生41945人。寄宿制学校42所,寄宿生21793人,寄宿比例33.57%学校占地面积15.0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3.1万平方米。我区紧紧围绕建成渝东南教育中心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行动计划,全区教育事业呈现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资金下达情况

1.市财政局、市教委《关于下达2019年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资金预算的通知》(渝财教〔2019136号),下达我区专项资金2482万元,其中:消除城镇“大班额”资金819万元,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资金433万元,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资金183万元,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资金130万元,切块资金385万元,财力因素分配资金532万元。

2.市财政局、市教委《关于下达2019年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第二批)资金预算的通知》(渝财教〔2019173号),追加下达我区专项资金180万元。

3.区教委、区财政局联合向区政府报送了《关于审定2019年教育上级专项资金的请示》(黔江教文〔2019101号),对2019年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资金进行分配安排。

(三)资金使用情况

2019年底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资金已累计支付2525万元,结转137万元,资金使用率为94.85%截至目前,结转137万元已支付136万元。

(四项目完成情况

2019年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资金共安排9个项目,已完工项目7个,其中:新华中学学生宿舍楼433.89万元,舟白中学学生宿舍及食堂1286.11万元,濯水小学教学楼改扩建62万元,舟白小学改扩建工程2175万元,人民中学黑板5万元,城东小学迁建370万元,新华初级中学付教学综合楼180万元。未完工项目2个,其中:太极小学学生食堂60万元,支付13万元,结转47万元;冯家中学班班通90万元,未支付。

二、绩效评价依据、目的

(一)绩效评价依据

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切实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见》(教督〔20194号)

2.《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与能力提升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19〕100号)

3.《重庆市财政局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试行)的通知》(渝教财〔2019〕129号)

(二)绩效评价目的

通过对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补助资金开展绩效评价,查找在项目实施、资金分配、管理、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推进项目实施的成效。

三、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和督查督办。下设办公室在区教委,由教委分管领导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相关项目学校为责任主体。相关单位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切实做好排查摸底、方案制定、组织实施和工作指导。

(二)完善相关制度。制定了《黔江区教育系统基本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暂行实施办法(修订)》《黔江区教育系统基本建设项目暂行管理办法(修订)》《黔江区教育装备管理办法(试行)》、《重庆市黔江区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教育装备设备采购工作的通知》、《黔江区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采购项目实施过程与验收管理办法》和《教育技术装备采购内部控制办法》等规章制度印发了《进一步规范基本建设程序》。

(三)严格执行规划。按照规划编制要求,重视布局优化,遴选项目学校,科学确定每所学校建设内容、建设规模、设施设备配置数量、投资需求,科学编制项目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益。按照轻重缓急合理排序,循序渐进,分步实施。投入相对集中,注重效益,做到“建一所,成一所”。

(四)加强项目管理一是落实政府采购、招投标和国库集中支付等相关制度,加强项目管理。二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严把质量关口。按照“在建学校抓进度、未建学校抓开工”的原则,倒排工期,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三是及时把任务内容、进度安排、责任主体、监督方式等信息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及时整改。

(五)强化政府采购。在设施设备采购项目中,严格把好三关一是经过多方询价,详细描述设备质量参数,把好方案制作和单价控制关;二是按照《黔江区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采购项目实施过程与验收管理办法》和《关于认真做好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建设项目复验工作的通知》两个制度性文件,确保供货数量和质量,从严要求采购设备在质保期内的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严把验收环节关;三是加强建成项目的应用与管理的督导检查,确保效益发挥关。

(六)规范资金使用。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严禁用于超越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范畴的事项。科学编制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依据项目建设和进度分期拨付,项目资金的使用,逐级审核审批,严格遵守财经制度,确保资金落实到位。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对专项资金建立专账专户,封闭运行,账目正规、票据规范、手续齐全,防止挤占、挪用等违纪违规现象发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经综合评价,我区所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及时提高了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优化了我区教育资源配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差异系数下降,设备质量有保障,教学设备利用率明显提高,促进外出务工子女回流及满足留守儿童住校的需求,得到了项目学校干部、师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评价结论为优。

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配置分布不均衡。目前我区义务教育资源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不相适应,随着经济发展,为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农村学生大量涌向城区,导致农村学校日益萎缩。相对城区学校学生人数剧增,而农村学校学生锐减,多数学校班级平均人数在30-40人;大部分村小学生人数在30人以下,被动实现了“小班教学”。部分村小因缺乏生源,实行跨年度招生,有的学校为改善办学条件,新修了教学楼、食堂,建成了标准的塑胶运动场,但是生源流失却日益加剧,造成了教学资源闲置。

(二)大班额现象仍然存在。我区学校布局调整还未适应城镇化加快、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等因素引起的义务教育就学需求变化,出现大校额、大班额现象。目前全区有12所学校规模超过2000人,占比13.48%;其中3000人以上学校4所,占比4.49%。小学大于45人的班数269个,占比为26.07%;大于55人的班数87个,占比为8.43%;小学最大班额65人。初中大于50人的班数79个,占比为15.99%;初中最大班额55人。

(三)建设资金需求日趋增大。一方面本级需求增大,由于我区具有区域性教育公共服务功能,具备教育聚集辐射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城区学位压力,亟需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加之中小学校校舍、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化等要求,部分学校仍存在短板,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另一方面上级补助减少,近年来我区财力十分困难,建设资金主要依靠上级财政补助,2019年我区“全面改薄”工作在市教委专项考核中并列全市第一名,但2019年—2020年上级补助资金仅4520万元,比毗邻区县少62%,较以前年度少2000多万,仅与4个未脱贫摘帽区县比较就减少1000万元。

六、建议意见

(一)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根据城镇化进程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以义务教育为重点,以方便学生入学为原则,调整完善城乡普通中小学校布局,统筹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项目,依法落实城镇新建居住区配套标准化学校建设。通过在新城区增办初中增建小学整合邻近中小学教育资源等方式,为配套学校建设不足的老城区和未达到配建学校标准的小规模住宅区统筹新建或改扩建配套学校。

(二)切实加强招生管理。科学制定义务教育招生工作方案,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划片入学政策。严格管控城区学校学生人数,限制农村学生无序进城,按办学控制规模和辖区适龄人口数量核定招生计划,学生按招生计划注册学籍,严禁超计划招生,确保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不出现大班额。进一步落实我区消除大班额专项工作规划,建立消除大班额工作台账,对大班额学校实行销号管理。

(三)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上级相关部门要综合考虑渝东南片区各个区县经济总量小、财力有限、脱贫攻坚任务重等实际情况,加大对渝东南片区教育资金支持力度,区教委要储备、包装、策划好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在项目方面给予倾斜。同时,坚持“脱贫不脱政策”。渝东南地区脱贫摘帽后,继续享受各项贫困地区扶持优惠政策,市财政、市教委要继续加大对渝东南地区的项目资金投入力度,减轻区县财政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