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区乡村振兴局>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区乡村振兴局>动态

黔江金溪镇 村美民富业态兴 脱贫梦圆幸福来

日期:2020-12-15

黔江金溪镇 村美民富业态兴 脱贫梦圆幸福来

金溪镇,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虽山高谷深,土地贫瘠,但“黔江精神”却深深植根在群众心里。

贫困渐行渐远,幸福越来越近。无论是与病魔顽强战斗的贫困户张超,还是返乡创业带领村民致富的龚明翠,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从帮扶干部到本地党员,每一个扎根金溪的人,用他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推动着金溪镇这段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征程,乡村美、百姓富、业态兴的美丽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基础设施迈大步 美丽乡村入画来

12月10日,初冬的第一场雪后,从城区驱车前往金溪镇,穿过新黔隧道,经城南街道后,在青岗社区处有两条道路,一条向左上坡,一条向右蜿蜒。

“左边这条是2018年新修通的全沥青路,今年投入使用,到金溪镇不到20分钟;右边则是以前从城区到金溪镇的老路,开车大约需要50分钟。”据金溪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沿着新路,穿过坳田隧道后就抵达了金溪镇长春村。

金溪镇位于黔江区西南部,由原平溪乡、金溪乡两个国家级贫困乡撤乡并镇而成,属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以山地、深丘居多,村组道路以机耕道为主,路基差、路面窄、坡陡弯急,基本上是“晴通雨不通”。2017年底,全镇有100余公里村道路未硬化,有1581户5872人的安全饮水仍需巩固提升,有5个村9个组需要实施农网改造升级。

要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基础设施是关键。脱贫攻坚以来,金溪镇大力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切实把农村道路、电气讯设施、环境整治等民生实事办实办好。

路网结构全面改善。围绕“旅游路”“产业路”建设,打造外联内畅交通网络,金溪至青岗工业园区二级路全线通车,距黔江城区由原32公里缩短为18公里;全镇新建村道路35公里、产业路56公里、村社便道113公里,硬化村道96.4公里,拓宽改造村道路47公里,村组通畅率实现100%。

电气讯设施全面补齐。全镇建成4G通讯基站40个,新建5G通讯基站4个,建设35千伏输变电主网,改造配变14台,新建10千伏线路3.4千米、0.4千伏线路19.50千米,辖区自然小组全部通动力电,群众生产生活用电保障率100%。

重点项目全面铺开。实施农贸市场搬迁、老街整治、车站改扩建、街心花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安装太阳能路灯602盏,新建公厕4个,完成卫生改厕新建化粪池1175口、厕屋490个,建成长春村虎山等3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庄;集镇污水处理厂和村级污水处理站有效运行。新划定停车位200余个;美化新街围墙1800米,面积3600平方米;新栽公路绿化树1160株。

人居环境全面焕新。以市级卫生镇创建为突破口,从“清脏、拆违、治乱、整路、补绿”等环节入手,深入实施“三清一改一提升”,开展“最美家庭”卫生评比,严格落实常态保洁机制,农村垃圾实现“组保洁、村收集、镇中转、区处理”,实施过境公路、集中安置点绿化,人居环境彻底由“脏乱差”向“洁净美”转变,生态、绿色、和谐、宜居的新金溪初步呈现。

山地农业展新姿 增收致富门路宽

从长春村村委会向山中前行,水泥路沿着山坡蜿蜒,穿过一座小桥,遍野的桑园和山脚的温室大棚映入眼帘。这是金溪镇长春村五组的一个蚕棚,也是村里近100户人的增收希望。

“单是我们合作社的99户农户就发展了900余亩的桑园,夏、秋季养蚕期后,蚕棚就进入了闲置期。冬季的农活也相对较少,不仅棚闲置了,村民们也少了增收渠道。”在长春村五组露菲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绍军看来,产业发展是一条可持续可延伸的道路,只要有闲置,就有增收的可能。

今年10月,在市卫生健康委扶贫集团驻金溪镇工作队的帮助下,李绍军的合作社开始实施“金溪镇蚕棚闲置期香菇培植示范项目”,采取“个人承包+专业技术支持+市场价保底收购”的形式,总投资35万元,利用10月至次年4月蚕棚闲置期,示范培植5万棒香菇,鲜菇年产量预计达4.5万吨。

“前几天下过雪,气温比较低,所以这两天香菇的长势不是很好。上周气温高的时候,每天采摘都要雇七八个村民才能忙得过来。”据李绍军介绍,截至12月10日,香菇销售额已超8万元。

香菇培植项目的成功引入,不仅可实现桑枝加工成优质的香菇种植原料,而且香菇菌棒废料也可加工为蚕桑种植有机肥,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价值;还实现了蚕棚“夏、秋季养蚕,春、冬季种菇”的“一棚两用”循环种养,切实提高了蚕棚经济效益。据悉,该项目的试点将有望在全镇推广,利用10万平方米冬季闲置蚕棚种植香菇200万棒,实现年产值1500万元产业规模。

“2017年,我们针对长春村产业规模小、多、杂,覆盖面窄,可持续增收产业未形成的现状,率先在长春村开展‘三变’改革试点,按照‘村社一体、股份合作’的模式,成立5个农业股份合作社。”据金溪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村村民和集体收入实现了双增收,1600余亩撂荒地变为产业基地,2019年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500余元,2020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73.31万元,分红收入14.83万元。

实现稳定可持续脱贫,产业是根本。脱贫攻坚以来,金溪镇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致富的核心抓手,提出“因地制宜,相对集中,适度规模,重点发展”的思路,选准蚕桑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制定了农业产业“1555”计划,发展蚕桑10452亩,蔬菜5390亩,猕猴桃、青脆李、脆桃等特色水果5407亩,立体农业5000亩,构建“蚕桑+N”一主多辅产业结构,快速推动“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大力发展“桑+菜”“桑+鸡”等立体农业。

“三金”品牌结硕果 乡村振兴开新局

12月10日下午1点半,金溪被服厂订购的40件摇粒绒面料到货。扶贫车间的工人们将开启新一轮的忙碌,他们要在12月20日之前赶制出黔江城东小学和民族小学的一批新订单——3300余套学生冬季校服。

“我负责的是第5道工序,要将裤子的面料和夹层进行缝合,主要是防风作用,完成之后就开始加里层的摇粒绒。”贫困户易顺林整理完加工的裤子准备下班,“2点钟我就下班了,要去接上学前班的小儿子。”

易顺林,28岁,金溪镇清水村6组人,其丈夫在家照顾生病的叔叔,自己则住娘家一边照顾父母和孩子,一边上班。

“去年2月工厂一开工我就来工作了。早上送完孩子后8点半到厂里,下午接孩子的时候就下班,时间很自由,还可以照顾家庭,真的很感谢这份工作。”易顺林开心地说,现在自己一个月可以挣近3000元,丈夫也在家养起了中蜂,日子越过越好了。

在家门口上班,因地制宜发展中蜂养殖产业,随着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越来越多的脱贫致富手段在金溪镇落地生根,如易顺林家一样的脱贫致富故事也在徐徐上演。自2017年9月市卫生健康委扶贫集团驻金溪工作队入驻金溪镇以来,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帮助该镇谋划了护工、被服、山货三大持久性产业,打响擦亮金溪护工、金溪被服、金溪农场“三金”品牌,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农业提质增效、农村繁荣稳定。

截至目前,金溪被服现有员工70余名,其中贫困群众占50%以上,月工资平均3000元左右,扩大规模后,计划带动300人就业;“金溪护工”已培训护工9期401人,稳定就业159人,其中贫困户67人,人均月收入4000元以上;“金溪农场”品牌逐渐打响,销售金溪镇农产品571万元,带动1854户5354人增收致富。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接下来金溪镇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慎终如始推进各项工作,准确把握政策要求,聚焦“四个衔接”,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壮大乡村产业等方面继续细化工作举措,在推动农旅融合、绿色发展中谋新篇、开新局,接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试点,把脱贫攻坚“主战场”变为乡村振兴“示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