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区乡村振兴局>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区乡村振兴局>动态

黔江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效显著

日期:2021-09-26

连日来,在黔江区中塘镇兴泉社区市级现代农业园里,已经进入成熟期的猕猴桃挂满枝头,50余名当地村民背着背篓,穿行在果树下,从枝头摘下一颗颗新鲜、诱人的果实。据介绍,近年来,黔江区利用良好的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猕猴桃3万亩以上。

据悉,黔江区探索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衔接的有效路径,以实施山地特色效益农业为突破口,连续13年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蚕茧产量连续10年全市第一,获评全国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区、中国猕猴桃之乡等称号。

黔江区在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基础上,加强乡村振兴组织领导,探索创新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为武陵山集中连片地区、西部落后山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探索经验。

加强组织领导,有力有序抓衔接。黔江脱贫摘帽后,准确把握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节奏和力度。2018年被列为全市6个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县之一,2019年全市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绩效评估获得全市第3名,其中创新类指标第1名,2020年原区委乡村办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乡村振兴先进集体”,2021年被确定为全市分层分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8个“先行示范类”区县之一。

构建示范体系,分层分类抓衔接。结合黔江纳入2018年市级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任务,构建“31522”体系,即:3个市级示范点、1个区级示范镇、5个区级示范村、22个乡级示范村分层分类示范体系。今年将“31522”试验示范体系调整为“1+1+3,1+9+52”体系,即:1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1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镇、3个区级重点帮扶镇;1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社区、9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社区)、52个区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社区),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重点镇村先行,见行见效抓衔接。将原市级深度贫困镇金溪镇确定为市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试点乡镇,落实“规划、政策、工作、保障”四个方面有效衔接,打响金溪护工、金溪被服、金溪农场“三金品牌”,建成山地现代蚕业基地10452亩,长春桑旅融合产业园、谭家坪生态农业观光园、平溪悦心憩园,让昔日“簸箕滩”变为“金银滩”。冯家街道寨子社区跻身全市首批20个乡村振兴示范镇之一,中塘镇兴泉社区获批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小南海镇新建村被农业农村部纳入“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探索了经验。

着力补短锻长,夯实基础抓衔接。推行村规划“一表一图一说明”全覆盖衔接,通过村规划,强化农村建房用地、层高等方面管控。探索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衔接的有效路径,以实施山地特色效益农业为突破口,连续13年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蚕茧产量连续10年全市第一,获评全国整区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中国蚕桑之乡、全国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区、中国猕猴桃之乡、中国脆红李之乡等称号。建立“旅游+扶贫+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机制,建成5A景区1个、4A级景区7个,培育2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实现40%以上增长,带动10万余老百姓吃上“旅游饭”。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厕所革命”,印发《黔江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清理一活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五个五”机制在全市推广。

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后劲抓衔接。实施人才兴村、组织强村工程,219个村(社区)完成党组织换届选举,219个村(社区)均实现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社区)占49%。出台《黔江区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工作方案》《关于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的若干措施》,每村至少1名大学毕业生回村挂职创业,培育农业产业化农头企业6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415个,培养新型职业农民4140人。出台《黔江区农村(社区)治理工作方案》,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构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219个村(社区)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覆盖,组织新乡贤、黔江好人等评选活动,3个村镇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8个村寨被命名为重庆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