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区发展改革委>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 区发展改革委>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
  • 索引号 11500114009130151B/2022-00174
  • 发文字号
  •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 体裁分类 计划、发展目标
  • 成文日期 2022-02-02
  • 发布日期 2022-02-10
  • 文件标题 重庆市黔江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 发布机构 黔江区发展改革委
  • 有效性

重庆市黔江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重庆市黔江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案。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区上下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着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着力保障社会民生和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着力巩固城市功能和提升城市品质,全区经济恢复态势更加稳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区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16项主要预期目标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等14项指标达到或超过预期。受能源保障趋紧、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工业内部结构等因素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等2项指标未达到预期(表1)。

表1  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完成情况

类别

指  标

预期目标

实际完成

实际比目标±


绝对值

增速


推动高质量发展

1.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7%以上

271亿元

7.8%

+0.8个百分点


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12%

——

6.7%

-5.3个百分点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10%

63.8亿元

10%

达到目标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10%

153.8亿元

17.3%

+7.3个百分点


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

0.5%

26.3亿元

0.9%

+0.4个百分点


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1.4个百分点

60.6%

——

达到目标


7.新增规模(限额、资质)以上企业数量

50家

50家

——

达到目标


创造高品质生活

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

3.2%以内

3%以内

——

在控制范围内


9.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10%

28765元

9.7%

-0.3个百分点


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10.5%

15670元

11.1%

+0.6个百分点


11.城镇新增就业人口

10000人以上

14180人

——

+4180人


12.城镇调查失业率

达到市上要求

5.5%

——

在控制范围内


推动绿色发展

13.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达到市上要求

3.1%

——

达到目标


1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

达到市上要求

达到市上要求

——

达到目标


统筹发展和安全

15.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2.9万吨以上

23.4万吨

——

+0.5万吨


16.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

0.04人/亿元

0.04人/亿元

——

在控制范围内


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城镇调查失业率等3项指标以统计发布数为准。新增规模(限额、资质)以上企业数量已经国家统计局认定。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以市发展改革委反馈数为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市生态环境局反馈数为准。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以市应急管理局反馈数为准。


(一)三次产业稳中加固,发展基础逐步夯实

农业发展持续向好。粮食生产总体稳定,播面72.6万亩、产粮23.4万吨。特色产业持续发展,种植烤烟3万亩、产烟6.9万担。在地桑园9.3万亩、产茧7万担。出栏生猪75万头、增长26.3%。种植羊肚菌0.5万亩、产量691.5吨。种植水果14.9万亩,总产量2.5万吨。经营能力不断提高,土地流转率48.8%、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新增农民合作社24家、家庭农场44家。农村“三变”改革试点范围扩面到53个村,确认股东4万余人。品牌建设成效明显,“黔江羊肚菌”“黔江桑蚕茧”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市级及以上农产品品牌达161个。

工业经济加快发展。重点产业稳步发展,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消费品、卷烟及配套等“五大产业”产值分别增长43.8%、16.4%、11.3%、10.4%、3.3%,获批市级新材料产业园、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园。重点企业支撑有力,7家企业产值增长30%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家,新增市级数字化车间1个。内部结构持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7%,较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产业项目有序推进,海通茧丝绸全产业链等15个项目投产运行。生产要素保障有力,工业用电8.4亿千瓦时、增长36.2%,工业用气0.9亿立方米、增长60.5%。


专栏1  2021年工业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情况

1.新材料产业:三磊玻纤一期二线启动建设。耀润电子高性能软磁铁氧体材料生产、黔瑞猛业年产10万吨锰系合金、茁旸玻璃纤维加工、炎磊鑫钙业年产6万吨煅烧石灰石一期、黔永硅业工业硅智能化改造、速来新材料阳角线生产等6个项目投产。

2.节能环保产业:五福岭风电场并网发电,麒麟风电场项目通过市上核准。尚源水务净水设备加工生产、永尚家具板式家具生产等2个项目投产。民生黔江基地管道生产项目地面工程完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完成投资1.1亿元,预计2022年投用

3.消费品产业:海通茧丝绸全产业链、维美地毯400万平簇绒地毯、正扬服装年产50万件服装加工等3个项目投产。蓬江食品特色食品技改项目投产。六九畜牧50万头无抗优质生猪肉食品基地饲料加工项目完成设备安装调试。正升食品火锅食材生产项目投产。

4.生物医药产业:迈德凯医药青蒿素及衍生物生产项目签约落地。宜爽一次性卫生用品标准化生产基地一期项目投产。

5.卷烟及配套产业:烟厂易地技改项目生产配套建筑土建及公用工程挂网招标。

现代服务业稳步恢复。金融运行总体向好,银行机构存贷款余额707.9亿元、增长11%,其中存款余额299.4亿元、增长4.8%,贷款余额408.5亿元、增长16.1%。重庆OTC[1]挂牌企业46家,居渝东南第1位。旅游业加快发展,“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名片效应逐渐释放,A级以上旅游景区购票人数65万人,其中濯水景区国庆节期间接待游客居全市同类景区第1位。其他服务业稳步恢复,规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0.7%、13.2%、13.1%、11.7%。

(二)三大需求稳步恢复,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投资运行蓄势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8亿元、增长10%,增速高于全市3.9个百分点。投资信心持续增强,完成民间投资35.7亿元、增长38.6%,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较上年提高11.6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完成工业投资16亿元、增长79.5%,增速居渝东南第1位。投资效益持续提升,21个项目建成投用,81个项目达到年度投资计划预期目标。投资管理持续有力,上报71个项目争取到位中央预算内及市级统筹资金4.5亿元,审批项目可研、概算160个,审减投资1.4亿元,综合审减率5%。

消费市场逐步改善。商贸业稳步恢复,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分别增长27%、14.9%,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均增长18.4%、25.6%,培育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5家、个体27户。实施展会促销活动200余场,拉动消费30亿元。消费帮扶1.1亿元,其中鲁渝消费帮扶、高新区消费协作分别实现销售额2224万元、2025万元。电子商务持续发展,实现电商交易总额60亿元、增长17%,其中网络零售额29.7亿元、增长12%,打造黄十娘榨菜等3款网销品牌农产品。核心商圈持续优化,老城大十字商圈新入驻品牌商家20户,佳惠超市、希尔顿欢朋酒店入驻新城。

外贸经济加快发展。新增进出口备案企业6家、累计达90家。衡生药用胶囊、双河丝绸、科瑞南海等企业海外市场需求看涨,带动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8亿元、增长47.3%。捷鑫农业藤茶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场申报和衡生胶囊AEO认证企业[2]培育工作有序推进。成为全市首批、渝东南唯一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加速释放开放政策红利。

(三)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城乡品质持续提升

集散功能巩固增强。渝怀铁路开行动车。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工程形象进度达30%,渝湘高铁黔江至吉首段完成工程可研报告,黔万高铁完成预可研报告。80万吨铁路散堆货场建成运营。黔石高速公路全线通车,黔江东南环线高速公路工程形象进度达78.5%。黔江武陵山机场年旅客吞吐量36.5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706吨,改扩建项目基本完工。区外来黔就医人数、就读人数分别达55789人、26169人,分别占全部就医人数、全部在校学生的32.1%、21.4%,分别较上年提升0.3个、2.7个百分点。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城市规划更加精准,制定“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建设方案和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城市更新有序推进,完工金叶小区等老旧小区改造项目7个、交通路东段等雨污管网改造项目8个,完成老旧小区“一户一表”改造3938户,新增停车位9311个。城市环境持续优化,完工武陵会客厅夜间经济氛围提升(一期)项目,启动武陵水岸喷泉维修提升工程。新增绿地面积5.3万平方米。对破损市政设施实行即坏即修。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国家卫生区通过复审。舟白隧道恢复通车。将各街道、建制镇“马路办公”[3]纳入统一管理。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整合涉农资金6.2亿元投入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领域。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建设,明确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村67个。持续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和人居环境整治,鹅池镇社溪村成功列入第二批市级传统村落名录,新增美丽庭院400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8个,村庄清洁行动覆盖率100%。持续开展农村危房动态改造,住房安全率100%。持续推进基础设施补短板,新改建“四好农村路”200公里,实施农村电网改造287.3公里。

(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市场活力持续激发

区域协作持续深化。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南充、广安、宜宾等地建立协作关系,推动20项协作事项落地,广垫忠黔铁路线路研究加快推进。深入推进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全面完成与高新区对口协同发展26项年度重点任务,挂牌成立“重庆高新区·黔江产业合作示范园”,完成8.5万亩森林指标交易和628亩地票交易,实现横向生态转移收入3.2亿元。深化武陵山区联动发展,成功组建武陵文旅融合发展公司。深化东西部协作,“黔江日照飞地经济产业园”建设有序推进,落实援助资金4926万元。

创新优势巩固拓展。获批渝东南首个市级高新区。新培育科技型企业48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总量分别达398家、42家,居渝东南第1位。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8266万元、累计达2.2亿元。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入,易智网渝东南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挂牌成立,新增企业技术中心2个,成功签约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6个。“智慧黔江”等新基建加快建设,建成5G基站450个,开通千兆小区145个,完成城市数智中枢初步设计。

重点改革不断深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化解民营企业困难问题478条,认真落实“促进生产经营27条”[4]“助企纾困17条”[5]等惠企政策,新增减税降费1.4亿元。市场主体总量50212户、新增6953户,均居渝东南第1位。“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政务服务“四减”[6]指标全面达到市级要求。210个政务服务事项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同标准受理,与武陵山片区四省市七地结成“跨省通办”战略合作伙伴。

(五)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绿色发展有序推进

环境质量持续巩固。城区空气优良天数353天。完成营造林3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5%。阿蓬江两河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Ⅱ类,39个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城乡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区域环境和交通干线噪声稳定达标。

绿色发展持续发力。渝东南首个餐厨垃圾处理厂投用。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及“双碳”[7]工作要求,对标搭建“1+2+6+N”[8]政策体系,坚决遏制“两高”项目[9]盲目发展,处置虚拟货币高耗能项目1个,新增绿色工厂1个。生活垃圾分类全面推进,实现211家公共机构、210个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建成废弃农膜村级回收点70个,废弃农膜回收率88.3%、较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农村污水治理稳步推进,乡镇集镇及1000人以上聚居点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

清洁能源持续开发。五福岭风电场并网发电,麒麟风电场项目完成市上核准,金洞风电场项目作为全市唯一风储一体化试点项目纳入市级2022年建设计划,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黎黄片区风电场项目测风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成为全国第一批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区。通威光伏发电站发电6000万千瓦时,节约标煤7400吨。

(六)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社会发展大局稳定

就业创业总体稳定。转移农村劳动力12.7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人口就业2964人。支持重点群体返乡创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亿元,带动就业1163人。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累计备案见习基地118家,提供就业岗位301个。

公共服务不断提升。教育水平不断提升,高考一本上线人数居渝东南第1位,职教中心蝉联全市高职分类考试录取人数榜首,武陵中小学开校招生,改扩建农村中小学3所。深入实施健康中国黔江行动,选派12名医护人员常态化沉入金溪、黄溪、濯水、马喇等4个中心卫生院,传帮带基层医生15名,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城乡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养老服务设施实现村(社区)全覆盖。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成功举办2021中国原生民歌节,民族文化艺术馆建成国家一级馆。

社会大局安全稳定。接续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并三度蝉联“长安杯”。疫情防控精准有力,及时处置市外来黔旅居疫情,迅速有序完成全员核酸检测获得市委、市政府肯定。严格落实安全监管“十条措施”[10],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


专栏2  2021年15件重点民生实事完成情况

1. 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学率90.3%,普惠率96%,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1%。

2. 印发实施《黔江区中小学课后服务方案》《黔江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联席会议制度》。

3. 新建投用城市公厕1座,改建完成城市公厕4座,在建城市公厕2座,完成学校改厕3座。

4. 实施城南国税家属院小区等7个老旧小区、城东杏林苑小区等7个老旧小区、城西税苑小区等11个老旧小区消防安全、透水砖铺设、排水管网维修、化粪池清掏等改造。

5. 安装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栏200公里。

6. 培训心理健康教师238名,每周开设0.5节心理健康教育课。

7. 开工建设7个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完成21个互助养老服务点建设。

8. 开展青少年近视筛查2万余人,近视率下降0.5个百分点,创建近视防控示范学校3所。

9. 发放贫困家庭大学生学费资助金1608人1078万元。

10. 开展流动文化活动进基层600场次。

11. 新建舒心家园、迎宾花园、峡谷美地、大堡、李家溪河坝田、柳林湾等6个小区围墙、门禁系统、门卫室等,对已入住的廉租房小区和占用廉租房过渡安置的腾退小区进行维修整改;对转为公租房使用小区安装天然气。

12. 在6个街道安装LED太阳能路灯496盏。

13. 完成6个街道泥泞道路硬化6500米,硬化面积2.5万平方米。

14. 硬化农村入户道路58公里(1米宽、0.1米厚),12公里(3.5米宽、0.2米厚)。

15. 完成宫颈癌检查项目递送12159份并全部结案,乳腺癌检查项目完成初筛2032人次并全部结案。

同时,我们较好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编制实施工作,共争取到位32项重大定位、155个重大项目、82项重大政策事项纳入市级“十四五”规划体系支持,居渝东南第1位。抓紧抓实“十四五”规划落地,制定“十四五”规划纲要任务分解方案和年度目标任务清单,确保“十四五”规划任务按年度接续推进。

各位代表,在当前疫情多点散发的复杂情况下,全区经济仍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疫情防控成效显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区上下对标对表国市决策部署,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发展形势的不确定性取得的。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全区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从国际看,在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从国内看,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较弱三重压力,经济增长面临的压力依然较大;从自身看,区域内经济首位度不高、财政收支平衡矛盾突出、产业接续动力不稳、项目建设后劲不足、企业质量总体不优等问题在基数效应消除后逐步显现,保持经济稳定运行难度明显加大。在看到问题挑战的同时,更要看到我区发展重大机遇:一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并适当靠前发力,促进共同富裕将推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更加协调;二是我区作为渝东南唯一进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区县,将迎来诸多政策利好、投资利好、市场利好;三是我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顺利完成“三大攻坚战”“八项行动计划”任务,“十四五”规划明确的定位、项目、事项将接续释放较大的内需潜能和发展空间。

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新一届区人民政府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五届市委历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区第五次党代会和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加快建设渝东南区域中心城市和武陵山区综合交通枢纽,高水平打造“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推动文旅美城、集散兴城、工业强城、开放活城“四城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按照中央、市委和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2022年全区经济增长7%以上的目标。目标的提出充分考虑了与国市目标的协调性和实现渝东南领先的必要性,既要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又要确保“十四五”规划目标有效接续。同时,匹配提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26项(表2)。

表2  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类 别

指  标

预期目标

指标属性

推动高质量发展

1.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7%以上

预期性

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8%以上

预期性

3.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0.6%

预期性

4.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6.5%

预期性

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2.2件

预期性

6.文化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9%以上

预期性

7.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7%以上

预期性

8.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10%以上

预期性

9.工业投资增速

20%

预期性

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10%以上

预期性

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

6%以上

预期性

12.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60%以上

预期性

13.新增规模(限额、资质)以上企业数量

80家以上

预期性

创造高品质生活

1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

在市定范围内

预期性

1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9.5%以上

预期性

1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10%以上

预期性

17.城镇新增就业人口

1.5万人以上

预期性

18.城镇调查失业率

5.5%以内

预期性

对外开放高地建设

19.进出口总额增速

15%以上

预期性

20.开通航线数量

15条

预期性

推动绿色

发展

21.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3.1%

约束性

2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

达到市上要求

约束性

23.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350天左右

约束性

24.森林覆盖率

≥65%

约束性

统筹发展和安全

25.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3.5万吨以上

约束性

26.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人/亿元)

0.04人/亿元

约束性

三、2022年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点工作

为确保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达到预期目标,2022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推进中心城市建设,全面塑造发展优势

建设“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有序推进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修编,启动高铁站场片区开发前期工作。启动行政中心整体搬迁工作。完工投用正阳山观景楼,启动新城文体产业园建设,谋划好大峡谷景区(二期)建设和临空片区开发。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推进城市园林绿化补缺提质,完工投用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项目、武陵水岸音乐喷泉维修提升工程,疏解老城区交通拥堵压力,加快排水、雨污管网改造整治。建设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持续深化“城市三管”“马路办公”“门前三包”[11]。

专栏3  2022年城市提升重点事项

1.交通疏堵:启动黔江大桥南桥头异形路口、下坝加油站路口、长征北路新华大道路口改造和城南路拓宽工程,疏解老城片区交通拥堵压力。硬化6个街道泥泞路1.5万平方米。新增城区停车位4000个以上。

2.雨污管网:完成桃子坝、城南路片区污水管网改造。完成城西六路、彩虹路、行署街雨污分流改造。实施新老城区污水管网连通工程,完成新城污水处理厂主干管整治,解决盛黔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和新城污水处理厂进水不足问题

3.老旧小区改造:实施何家榜片区(二期)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检察院四分院家属院小区等9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4.垃圾处理:实施生活垃圾填埋场坝体加固加高、场内道路整治和污泥换填项目。

5.公厕、路灯建设:新建公厕3座,改建公厕4座。在6个街道无灯区安装LED太阳能路灯约500

6.城市公园及景观:建成投用听松岭公园,完工武陵水岸音乐喷泉维修提升工程。

    提升综合交通枢纽能级。完工投用黔江武陵山机场改扩建项目。加快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建设,工程形象进度达50%。建成黔江东南环线高速公路。抓紧推进黔万高铁、渝湘高铁黔江至吉首段、黔务高速公路、黔江武陵山机场跑道延伸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并争取尽快纳入国家规划,在“十四五”期内适时启动建设。启动450万吨铁路集装箱货场建设。启动高铁站房及配套工程建设。

增强区域利他集散功能。实施职业教育领先行动,提升2所高职院校办学层次,力争在读职教学生达2.5万人。实施高中教育破局行动,建设3-5所名优学校,支持特色学校创建,确保高中教育水平领先渝东南。实施义务教育提质行动,建成人民小学综合楼、舟白小学科普楼等项目,确保义务教育水平领先渝东南。强化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成武陵山公共卫生应急医院,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项目建设,完成中心医院整体搬迁,支持民族医院创成三级综合医院。

(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夯实发展基础

提升农业发展质效。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增高标准农田4万亩,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应。实施丘陵山地宜机化改造5000亩,力争农业综合机械化率提高至49%。推进产业链延伸,加快发展肉食品加工、饲料加工等农产品加工新业态,新培育龙头企业7家,实现投产项目转“四上企业”2家。加快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冷藏保鲜能力和冷链流通率。强化经营主体培育,新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各20家。加强品种品质品牌建设,新增市级及以上农产品品牌20个。

专栏4  2022年农业发展重点事项

1.粮油产业:稳定粮食播面72.5万亩以上。种植油菜等油料作物14万亩。

2.畜牧产业:出栏生猪80万头,牛4万头,羊4万只,家禽200万羽

3.蔬菜产业:种植蔬菜24万亩,产量27万吨。建设辣椒、青菜头等特色蔬菜基地3万亩。种植羊肚菌0.5万亩。

4.蚕桑产业:在地桑园10万亩,产茧7万担。

5.烤烟产业:烤烟基地恢复巩固至3.5万亩,产烟8万担

6.特色经果产业:抓好既有脆红李、猕猴桃果园的管护,新发展猕猴桃1000亩,改造500亩。稳定水产养殖2.2万亩。种植中药材3万亩

6.特色经果产业:抓好既有脆红李、猕猴桃果园的管护,新发展猕猴桃1000亩,改造500亩。稳定水产养殖2.2万亩。种植中药材3万亩

7.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推进土地三权分置,土地流转率提高到50%以上。深化农村三变改革,稳定消除集体经营性收入1万元以下的村,力争32%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62%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推进三社融合,培育三社融合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新建农村综合服务社15个,培育星级社15个、基层社示范社2家,开展基层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稳定合作达150家。

    打造核心工业集群。围绕卷烟及配套、消费品工业、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重点产业,推进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固链,引进项目6个、开工项目4个、续建项目4个、投产项目3个,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9家。健全完善区级领导“链长制”,分行业形成目标聚焦、职能充分、专业高效、权责明晰、能打硬仗的产业专班队伍,高质量服务重点企业发展,推动存量项目进一步提质扩能、新投产项目进一步释放产能、新落地项目早日投产。强化企业运行服务,确保用地、用能、物流、资金、用工等要素得到充分保障。

专栏5  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重点事项

1.卷烟及配套:加快推进烟厂易地技改项目建设,完成后勤保障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主体施工。依托重庆中烟公司引进过滤嘴棒、包装印刷等卷烟下游配套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促进黔龙印务、黔龙卷烟材料等配套企业做大规模、做优产品,拓展市场空间。

2.消费品工业:依托黔江蚕桑优势资源,发挥双河丝绸、海通丝绸、花神丝绸的带动作用,引进下游深加工企业,构建较为完备的缫丝、织绸、服装、艺术品精深加工等茧丝绸产业链。大力引进休闲食品企业,推动蓬江食品年产6000吨白酒生产、榨菜生产项目开工建设。盘活雨润集团肉食品深加工项目,新建肉食品加工基地,延伸猪鬃、皮革等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充分利用黔江鸡杂、黔江绿豆粉两大特色食品优势,策划包装黔江鸡杂粉快消品牌

3.新材料产业:延伸玻纤下游产业,打造玻纤复合材料产业链,促成三磊玻纤一期二线投产。整合正阳新材料和弘龙水泥,建设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新建1家水泥制品关联企业。利用京宏源现有厂房及设施设备,围绕再生铝方向盘活转型。

4.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科瑞南海制药、鑫禾生物等企业,推进迈德凯医药青蒿素及衍生物生产项目投产,加快开发植物提取物、中成药、中药饮片等产品。

5.新能源产业:投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开工麒麟风电场、金洞风电场项目,有序实施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推进黎黄片区风电场、核能综合利用等清洁能源项目前期工作

6.数字经济产业:完成数智中枢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华录数据湖、光控特斯联项目落地,争取重庆大数据中心渝东南存储分中心、重庆水土数据中心异地灾备中心落地黔江

7.要素保障:供应工矿仓储用地721亩,优先保障重点招商项目用地。在物流园区加油站增设LNG加气功能,启动220千伏大河沟输变电工程前期工作。用好80万吨铁路散堆货场,开工建设渝东南智慧商贸物流园,围绕陆水联运衔接论证打通宜昌港物流通道的可行性。建立常态化、制度化融资对接工作机制,持续推动政银企合作,帮助工业企业获得更好的金融支持。出台《高新区人才工程办法》,为高新区人才招引提供政策支撑

    优化发展服务业。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力争全年A级景区实现售票75万人次以上、增长15%以上,规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增强金融机构集聚辐射功能,助力乡村基上市,存贷款余额增长12%。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增强区域服务功能,提升物流、人力资源等行业服务水平,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满足产业转型需求升级。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家政等其他服务业,做强一批市场主体,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新培育规上服务业企业25家。

专栏6  2022年服务业发展重点事项

1.旅游业:加快金山盖国际旅游康养度假区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濯水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启动城市大峡谷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前期工作。持续举办中国黔江鸡杂美食文化节、中国第一鹊桥会等节会赛事,推动《濯水谣》实现常态化演出。

2.金融业:浦发银行落地开业。推动乡村基成功在香港上市,六九公司等加快报会进程,2家改制企业挂牌重庆OTC。打造民营小微及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港湾5个。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放再贷款4亿元。加强对重点企业风险监测,防范化解重点企业信用风险,不良贷款率维持较低水平

3.物流业:支持企业采取以商招商方式,打造冷链分拨中心、仓储分拨中心。扶持培育1家大车驾校,强化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储备供给。7.要素保障:供应工矿仓储用地721亩,优先保障重点招商项目用地。在物流园区加油站增设LNG加气功能,启动220千伏大河沟输变电工程前期工作。用好80万吨铁路散堆货场,开工建设渝东南智慧商贸物流园,围绕陆水联运衔接论证打通宜昌港物流通道的可行性。建立常态化、制度化融资对接工作机制,持续推动政银企合作,帮助工业企业获得更好的金融支持。出台《高新区人才工程办法》,为高新区人才招引提供政策支撑。

    (三)深度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全力抓牢发展机遇

对标落实国市战略部署。高质量编制完成渝东南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规划,紧扣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和提升教育、医疗、旅游三大集散中心功能,制定三年专项行动方案。挖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政策潜力,争取一批重大项目、事项和政策纳入国土空间、交通体系、科技创新、生态保护、文化旅游、金融等6个配套专项规划支持。推动与南充、广安、宜宾签约事项落地,组织举办成渝蚕桑丝绸产业集群融合创新峰会。做实“重庆高新区·黔江产业合作示范园”,在新材料、大健康等领域落户企业2个,招商到位资金5000万元以上。

持续深化区域协作发展。充分挖掘文旅资源优势,协同打造乌江画廊旅游精品、武陵山区民俗风情生态旅游示范带,联手建设武陵山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深化与山东日照东西部协作,延伸茧丝绸产业链并向周边区县布局基地,构建水果加工产业链,持续开展农特产品进日照市场活动,深化劳务、人才等结对帮扶协作。继续加强中央定点帮扶、市级帮扶集团帮扶工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以“1+1+3,1+9+52”[12]体系为重点,分层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完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深化多元消费帮扶机制。全面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做好搬迁群众就业帮扶,完善安置点设施配套,打造和谐美丽的安置社区。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着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条件。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推广运用乡村治理积分制。

专栏7  2022年乡村振兴重点事项

1.乡村产业振兴工程:全力推进太极镇农产品加工园、电子商务中心、李子村金鸡坝农业示范田园建设,不断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成蚕桑基地8000亩,和美太极成效初显。积极打造金溪镇一镇三园,巩固蚕桑主导产业,深化三金品牌。全面实现冯家街道寨子社区花卉园开园迎客,着力打造一强二美三新秀美寨子。

2.乡村人才振兴工程:落实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等计划,鼓励和引导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发展。加强乡村骨干教师、卫生健康人才、三师一家技能人才等公共服务人才引进和培育。加大科技特派员培训和选派力度,推进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区管乡用、下沉到村机制建设

3.乡村文化振兴工程:持续开展送展览、讲座、演出、赛事等流动文化服务进基层,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流动文化进基层活动600场次以上。

4.乡村生态振兴工程:持续加强农村污水治理、垃圾治理、面源污染治理、厕所革命等,建设卫生厕所2000个,改建农村垃圾中转站9个。继续推进千村宜居计划,新建一批美丽宜居乡村,推进美丽庭院、美丽场镇示范试点建设

5.乡村组织振兴工程:建成阿蓬江镇、冯家寨子社区两个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在稳妥推进书记主任一肩挑的基础上,健全村(社区)两委运行管理机制和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锻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的农村带头人队伍。

    (四)有效扩大社会需求,持续增强发展动力

进一步抓好有效投资。政府投资三年滚动规划项目146个。实施政府投资项目89个,推动64个项目年内开工建设、25个续建项目完工投用或达到年度计划目标,完成政府投资40.2亿元。实施重点建设项目72个,完成投资93.5亿元。强化项目建设资金统筹,加大争资立项力度,确保向上争资增长10%以上。推动资金与项目建设一体化管理,搭建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持续推进投融资改革、优化审批服务流程,推动项目高效高质落地。

专栏8  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重点项目

1.基础设施项目:22个,计划投资31.5亿元。其中:续建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武陵山公共卫生应急医院等项目10个,新建五里镇通三级公路胡家坝至五里段改建工程、太极河流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12个。完工投用黔江东南环线高速公路、区职教中心迁建工程等13个项目。

2.产业项目:34个,计划投资36.7亿元。其中:续建烟厂易地技改、三磊玻纤一期二线建设等项目10个,新建华录数据湖、渝东南智慧商贸物流园等项目24个。完工投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年产30万吨石英砂等11个项目

3.房地产项目:16个,计划投资25.3亿元。其中:续建邦泰天誉、中昂黔州府等项目12个,新建锦绣大地健康生活广场、石城社区城市更新等项目4个。完工投用新城会展中心综合体及配套住宅开发(二期洋房)、大通悦府等4个项目。

    进一步推动消费复苏。提升老城商圈品质,力争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10个以上。促进新城商业聚集,加快推进三磊会展中心功能调整,打造新城商业综合体。强化消费刺激,落实“巴渝新消费”[13]、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消费措施,举办消费促进活动20次以上。新培育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0家以上。持续壮大鸡杂产业,培育龙头企业2-3家,把“黔江鸡杂”打造成为市级知名消费品牌。打造电商促农“升级版”,电商交易总额增长15%以上,网络零售额增长12%以上。

进一步稳定外贸经济。引进培育外贸进出口企业5家以上。建成投产中新绿雅(重庆)现代化农业产业项目和鲜品食用菌基地。发展猕猴桃、羊肚菌、藤茶、高山蔬菜等特色农副产品出口,培育1-2家外贸企业实现首次出口。深化与自贸试验区、高新区对口协作发展,推广自贸试验区创新经验,探索开展差异化自主创新,不断提升联动创新区的建设发展水平。

(五)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充分激发发展活力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高质量建设市级高新区,启动高新区科技研发中心建设,以蚕桑产业为载体创建市级农业科技园区。争取分布式雷达试验场落地。持续壮大创新主体,培育引进科技型企业4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个以上。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0%。提升科技服务平台服务能力,力争培育市级以上“双创”[14]平台2个,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8000万元以上。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细化制定优化营商环境年度重点任务清单,聚焦惠企政策落实、“四上企业”培育及民营企业纾难解困,开展常态化工作调度。编制发布三级政务服务大厅事项入驻负面清单,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全面落实。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推广“一卡通一码通”[15]。提升工程建设审批时效,探索在工程建设领域实现“四证联发”[16]。充实招商工作力量,强化招商统筹,做好“招接建管服”全流程招商服务,签约项目40个以上,实现到位资金25亿元以上。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土地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健全存量用地管理机制,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建立招商企业退出机制,持续优化高新区资源要素。加快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发展,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行薪酬与业绩挂钩,区属国企营业收入、利润增长5%。深化教师管理改革,先行先试“区管校聘”[17]制度,完善教师考核激励和职称评审机制。研究出台医疗人才引进、成长政策,每年引进博士、高级职称学术学科带头人等“高精尖”人才10人以上。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抓好创新示范应用推广。

(六)持续加强生态建设,切实筑牢发展本底

持续抓好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无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阿蓬江两河断面水质持续保持在II类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稳步推进“无废城市”[18]建设,建成投用厨余垃圾处理厂。城乡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污泥无害化处置率稳定在100%,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保持在100%。区域环境和交通干线噪声达到相应功能区要求。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持续开展国土绿化提升行动,纵深推进林长制,完成营造林8万亩。探索生态补偿机制,用好10万亩可出售森林面积指标。纵深推动河长制,完成“一河一策”阶段目标任务,推进阿蓬江湿地公园修复与保护项目建设,完成中小河流治理26公里,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平方公里以上。深化长江流域“十年禁渔”行动。持续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建成渝东南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

大力推进“双碳”工作。严格落实“双碳”工作要求,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十四五”碳达峰工作实施方案和6个重点领域子方案,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加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启动一批以实现碳中和为目标的可再生能源项目试点示范。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强化单位能耗产出效益评价,支持低能耗高产值项目发展,有效降低单位产值能耗。编制全区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督促碳排放大户完成碳交易。深入推进绿色生活创建行动。

(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共享发展成果

持续改善民生福祉。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开发公益性岗位2500个以上,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亿元以上。强化教育投入保障,整合优化教育系统建设资金,集中力量推进城南小学、太极中学等一批建设项目。全力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和义务教育阶段“双减”[19]工作,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强化基层医疗服务,开工建设城南医养结合中心和中心血站、太极卫生院迁建项目。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31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健康水平。

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重点推进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扩面参保,确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持续完善社会救助综合信息平台,协同建立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机制。健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平台,改造提升6个敬老院,投用6个乡镇养老服务中心,推进城乡养老服务均等化发展。加快烈士陵园迁建项目建设,提档升级万涛故居陈列展览。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深入实施“两馆一站”[20]免费开放工作,积极争取2个市级精品赛事落地黔江。

持续统筹发展和安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推进全区各年龄段人群“应接尽接”,切实筑牢全民免疫屏障。抓好粮油保供稳价,常态化做好价格监测分析预警,确保市场价格基本稳定。深入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着力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发生。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依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持续防控债务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持续营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

各位代表,做好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两个确立”的政治成果转化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认真接受区人大的指导和监督,虚心听取区政协的意见和建议,高水平创造、高标准工作,为加快建设渝东南区域中心城市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