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区经济信息委>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 区经济信息委>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
  • 索引号 1150011400913016X3/2021-00191
  • 发文字号
  • 主题分类 信息产业(含通信)
  • 体裁分类 规划
  • 成文日期 2021-07-07
  • 发布日期 2021-07-07
  • 文件标题 “智慧黔江”规划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智慧黔江”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 发布机构 黔江区经济信息委
  • 有效性

“智慧黔江”规划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智慧黔江”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智慧黔江”规划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印发“智慧黔江”发展规划(2021-2025年)

  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智慧黔江”发展规划(2021-2025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智慧黔江”规划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77日             

(此件公开发布)


              








“智慧黔江”发展规划

2021-2025年)



























20217



一、发展基础1

(一)发展现状1

(二)存在问题2

二、发展形势3

(一)智慧城市发展为黔江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明新方向3

(二)经济新常态对黔江智慧城市发展提出新要求3

(三)国市战略为黔江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政策新环境3

(四)黔江区委区政府积极响应政府号召4

、总体要求5

(一)指导思想5

(二)总体原则5

(三)总体目标6

四、重点任务10

完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夯实智慧城市基石10

强化民生服务、建设生态宜居城市20

(三)优化政府管理、提升政府服务效能25

(四)促进产业融合助推黔江经济腾飞29

(五)提升公共产品,增强公共服务质量39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深化“平安黔江”46

、保障措施52

(一)加强组织领导52

(二)建立责任体系53

(三)推进重点突破53

(四)强化区域引领54

)创新建设运营54

(六)拓展资金来源55

)强化人才支撑55

)加大宣传推广56

六、实施计划56

(一)第一期(2020-2021)——强基础、搭框架、促民生57

(二)第二期(2022-2023)——建体系、推应用、强产业57

(三)第三期(2024-2025)——促完善、丰内涵、达智慧57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为加快推进我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让大数据智能化更好地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根据《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发〔201550号)、《重庆市全面推行“云长制“实施方案》(渝委办〔201966号)、《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案(2019-2022年)》(渝府办发〔201966号)、《重庆市政务数据资源管理暂行办法》等精神,汲取市内外智慧城市建设先进经验,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现状

1. 信息化基础设施快速健康发展

公共通信网络具备较高通达率,全区已基本实现光纤网络覆盖,城区光纤网络覆盖率达到99.2%,农村光纤网络覆盖率达到75%,基本实现移动网络全覆盖。政务网络包括:政务内网、政务外网、视频专网、行业专网。依托政务外网建设智慧城市统一基础平台,可实现区内各部门自建应用系统的互通,及数据的汇聚。依托视频专网建设区统一视频共享交换平台,可实现区内各部门视频资源的汇聚共享。

  1.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已具雏形

2018年,由发改委牵头建设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已完成基础架构搭建,201812月底完成了发改委、电子政务办、编办、扶贫办、工商联、残联、环卫等七个部门的数据汇聚。平台实现了与市级共享交换平台的接口,但数据还没有贯通。目前数据共享交换业务平台架构已具备雏形,可在现有平台基础上不断进行优化完善,逐步实现更多更丰富的数据汇聚、共享、挖掘、应用,不断提升数据价值。

  1. 感知设备初具规模

目前感知设备以视频设备为主,全区已建视频监控镜头总数8344余路,已覆盖区内重点区域。为推动现有视频资源的整合共用,结合正在建设的“雪亮工程”新增设备,正在打造区视频共享交换平台,平台可实现完善的智慧城市视频监控共享应用体系,满足各行业领域的业务需求。

(二)存在问题

黔江区信息化建设已有一定基础,但对于实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还存在着诸多困难与挑战。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化、数字化基础水平薄弱。协同办公层面,各委办局、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的公文流转还以纸质为主,数字化程度低,效率低;基础网络层面,政务外网自2003年建设后一直未升级,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不足,存在严重的网络完全和数据安全风险,无法满足现今业务发展的需要,造成公文流转延时、卡顿、难用。二是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缓慢。城市感知能力层面,已有和在建的市政部件没有统一的监控和管理平台,增加了市政设施统计、管理、维护、监控的难度。三是部门之间信息孤岛情况严重。区县一级受市里统一管理,由于市级数据割裂,造成区内各委办局之间以及局内各科室之间信息孤岛情况严重;各部门间职能、权限界限分明,难协同,进一步促进了信息孤岛的形成。新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存在衔接问题,不能有效的上下衔接,阻止了形成上下协同推进格局,降低系统使用效率。四是专业人才严重缺失,缺乏运营维护。大部分委办局没有专业人才负责信息化工作,导致现有专业化支撑保障能力不足。

二、发展形势

(一)智慧城市发展为黔江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明新方向

面对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党中央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当前,我国智慧城市规模业已超过500个,各地智慧城市经验为我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了经验积累和参考借鉴。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区智慧城市战略的提出顺应了信息化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客观规律,势必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经济新常态对黔江智慧城市发展提出新要求

我国已经进入经济新常态,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转变社会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成为各地破解“三期叠加”难题的紧迫任务。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智慧城市应用为抓手,扎实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和改革,是我区深刻认识经济新常态、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站上新的历史方位,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选择和内在要求。

(三)国市战略为黔江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政策新环境

近年来,为鼓励和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国务院及有关部委陆续发布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规划和指导意见,如《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2014-2020年)》《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互联网+行动意见》《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等,勾勒出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蓝图。重庆市也发布了《重庆市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2015-2020)》及《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等系列重要文件,以推动重庆市智慧城市建设。

(四)黔江区委区政府积极响应政府号召

黔江区积极响应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及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工作号召,早在2013年就与IBM公司智慧城市团队洽谈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2018年启动了基于“雪亮工程”的“城市大脑”项目建设工作,目前已形成了“一脑五网”布局,并进入实战应用阶段,为我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智能底座,201812月印发了《黔江区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以农副产品加工、卷烟及配套、纺织服装、新材料、节能环保和生物医药及配套等“六大产业”为产业发展核心,大力推进制造智能化,积极探索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完善智能制造产业链体系,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结合农业、旅游、金融、物流、能源、教育、医疗、环保等行业智慧应用分布实施逐步向智慧城市“强政、惠民、兴业”目标迈进。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化落实国家和重庆市大数据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根本目的,以加大创新力度为强大动能,以推动大数据智能化应用为核心,以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标准规范为重要支撑,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提升民生服务便捷化、城市治理精准化、政府决策科学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生态环境宜居水平,为我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智能引擎。

(二)总体原则

坚持统筹协调。加强总体设计,按照全市“一盘棋”的要求,强化我区新型智慧城市统一体系、统一架构,解决以往城市信息化和政务信息化中存在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等突出问题,促进系统大集成、数据大融合、业务大协同、社会大合作。

坚持数智创新。以数据的理念规划城市,以数据的方式建设城市,以数据的手段管理城市,用数据的策略发展城市,有助于促进城市各个关键系统和谐高效运行,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坚持惠民为本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互联互通互动,极大增强城市信息获取、实时反馈和随时随地服务的能力,可以有效解决民生领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服务不公平等问题,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切实让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惠及全社会。

坚持创新引领。基于全面透彻的泛在感知、万物互联以及智能融合的应用,构建起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和生态系统,促进城市产业链、价值链、创新产业优化升级,推动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全面创新,从而为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动力。

坚持融合共享。着力推进跨部门、跨领域的业务流程重组优化和机制创新,注重推动感知设施、基础平台的集约共建、互联互通,推进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促进“设施共连、平台共用、数据共享、业务协同”。

坚持安全可控。完善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强化要害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确保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的自主、安全、可控。健全网络和信息化安全标准体系,形成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安全发展良好格局。

(三)总体目标

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以“统筹、共享、演进”为基本遵循,集聚“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塑造“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成具备“感知能力、认知能力、治理能力、指挥控制能力”的黔江区“城市数智中枢”,汇聚城市数据并进行融合计算,实现对城市全域的精准分析、整体研判、协同指挥、科学治理,提升政务治理、城市运行管理、公共服务和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综合水平,推动“智慧黔江”建设迈上新台阶。

——智慧生活全民共享。基于大数据的医疗、医保、教育、扶贫、养老、社保、就业、社区等智慧民生服务取得实质性突破,一站式门户网站、统一应用程序(APP)等惠民应用不断完善,市民和企业通过移动终端等方式即可零距离享受高品质服务,社会公共服务资源不断向基层延伸,城乡一体化的普惠民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城市治理全网覆盖。建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多业务叠加、以网格化为基础的城市综合治理体系,重点公共区域视频联网率达到100%,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大幅提升交通管控效率、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和市民出行服务体验,“城市数智中枢”全面支撑优化城市治理与决策部署。

——政务协同一网通办。政务数据资源跨部门共享水平显著提升,基于大数据驱动的智能机关应用全面实现政务服务和政务运行管理创新。“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完善,政务系统全面整合上云,政务服务网上统一入口率达到100%,服务大厅全面推行“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实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社会信用信息全面覆盖企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互联网+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实现城市“规建管”一体化统筹。

——产业提质全面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实现深度融合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服务数字化水平显著增强,智能制造领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应用,智慧物流、智慧文旅、智慧金融等服务业持续壮大,智慧招商体系支撑招商引资取得积极成效,完成正阳工业园区智慧园区建设。

——生态宜居全域美丽。以立体感知、智能监测、在线防控等为核心的智慧环保、智慧水务、智慧能源等全面发展,生态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和生态资源要素管理效率大幅提升,生态环境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充分保护,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协调发展。

——基础设施全域互联全面建成高速泛在的全光网络,4G网络实现深度覆盖,5G网络实现规模化商用部署,逐步发展卫星遥感基础设施,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高速通信网、电子政务网、物联网等基础网络传输体系和城市部件数字化标识体系。依托全市统一的数字重庆云平台,推动全区各部门业务系统遵循统一架构实现上云部署。建成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数据智能平台)、城市物联网平台等新型赋能设施,实现全面对外提供服务和提升我区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效能。

围绕民生服务、城市治理、政府管理、产业融合、生态宜居和基础设施等六大领域设立25项核心指标,并分别提出近期(2023年)和远期(2025年)的量化目标。

1:黔江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指标

序号

领域

核心指标

2021

2023

2025

指标属性

1

民生服务

医疗机构电子病历普及率(%

95

98

100

预期性

2

智慧医院建成数量(个)

0

1

2

预期性

3

智慧校园建成数量(个)

10

13

15

预期性

4

智慧社区信息系统覆盖率(%

50

70

90

预期性

5

街镇乡社保自助服务开通率(%

80

90

100

预期性

6

公共汽电车来车信息实时预报率(%

85

95

100

预期性

7

城市治理

重点公共区域高清视频监控覆盖率(%

95

98

100

预期性

8

重点公共区域视频联网率(%

95

98

100

预期性

9

数字化城管覆盖率(%

90

95

100

预期性

10

政府管理

政务服务网上统一入口率(%

80

90

100

预期性

11

电子证照使用率(%

80

90

95

预期性

12

公共信息资源社会开放率(%

50

75

95

预期性

13

信息资源部门间共享率(%

85

95

100

预期性

14

产业融合

农业智能化示范点累计建设数量(个)

3

4

5

预期性

15

数字车间累计建设数量(个)

1

2

3

预期性

16

智慧园区累计建设数量(个)

1

1

1

预期性

17

智慧景区累计建设数量(个)

1

1

2

预期性

18

智慧工地累计建设数量(个)

16

18

20

预期性

19

生态宜居

负离子自动监测点数量

3

5

>5

预期性

20

气象预警信息镇街及行政村覆盖率(%

20

35

50

预期性

21

非煤矿山资源在线监测率(%

50

75

90

预期性

22

基础设施

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

90

95

100

预期性

23

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

90

95

100

预期性

24

宽带用户平均接入速率(Mbps

50

100

200

预期性

25

IPv6用户在互联网用户中的占比(%

50

60

70

预期性

四、重点任务

围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服务、政府管理、产业融合、公共安全、社会治理六方面发展需求,建设“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和“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智能化创新应用,全面提升全区经济社会各领域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水平。

完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夯实智慧城市基石

树立“智能+思维,以构建“全民共治”新格局为导向,聚焦综合治理一体化、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等重点,构建城市管理精准感知网,实施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提供铁公水空无缝衔接的“渝”快出行服务体验,全面推进平安城市建设,依托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高灾害预警、应急指挥调度、公共决策、协同治理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城市安全运行、社会安定有序。

  1. 城市数智中枢云平台建设

按照集约建设、统筹部署的原则,依托数字重庆云平台,建设黔江区城市数智中枢云平台,实现全区“一朵云”部署。构建开放可拓展的云平台架构,面向未来智慧城市各领域大数据量、高并发、快速响应的业务承载需求,提供弹性扩容、平滑升级能力,强化云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各部门已建云平台逐步整合并接入黔江区城市数智中枢云平台。各部门可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开发建设面向社会治理、民生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业务应用,推动全区数据资源汇聚整合和业务协同应用。依托黔江区城市数智中枢云平台,形成全区“一云承载”的共享共用共连的云服务体系。

专栏1:“一云承载”服务体系重点工程

黔江区城市数智中枢云平台建设。对全区各部门业务应用需求进行总评估,对各部门已建云平台进行盘点登记,建立全区统一的黔江区城市数智中枢云平台,实现网络、计算、存储资源动态分配,提供弹性计算、负载均衡、动态迁移、按需供给、自动化部署和网络安全防护等服务。逐步开展各部门已建云平台与黔江区城市数智云中枢平台的整合接入工作,面向各部门上云需求建立统一服务入口。

  1. 智慧城市大数据资源云中心建设

加快推进黔江区大数据资源中心建设,建立黔江区政务数据资源目录管理体系、黔江区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和黔江区公共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进一步加强全区数据治理,完善全区基础数据库、主题数据库和行业库建设,推动政务数据资源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共享交换和合理开放利用,激活全区政务数据资源潜力。

——数据共享交换。依托黔江区城市数智中枢云平台和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成果,建设黔江区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和黔江区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完善全区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机制,建立数据共享交换、清洗融合、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接口服务标准,形成全区统一的多层次、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满足各部门不同时限、不同数据量级、不同应用架构下的数据交换需求,满足各部门获取最新的数据内容开展业务协作的需求。

专栏2:数据共享交换重点工程

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优化升级。完善黔江区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并与重庆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系统对接,实现市、区两级数据互联互通,推进依职能按需共享业务模式,完善数据共享目录管理、数据交换管理功能,增加数据治理功能。

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构建区域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工业企业、商业商贸、文化旅游、智慧小区等社会信息归集和应用。

——数据资源汇聚。以各部门业务数据和行业应用数据为基础,以提升各部门行业管理服务水平为目标,推动建设全区自然人、法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电子证照等基础数据库,分阶段推动重点主题数据库、行业数据库和部门数据资源池建设,探索基于大数据的跨部门、跨领域融合创新业务,不断提升智慧应用发展成效。根据各部门业务发展需求,推动公共服务机构、互联网、运营商等社会数据资源汇聚整合,对基础数据库和主题数据库形成有效补充。积极争取重庆大数据中心渝东南存储分中心、重庆水土数据中心异地灾备中心等一批新基建项目落户黔江,促进重庆市黔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全面建成与发展,进一步延伸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经济新业态,逐步实现数字产业化。

专栏3:数据资源汇聚重点工程

主题数据库建设。基于基础数据库,面向行政审批、社会治理、城市管理、交通管理、脱贫攻坚、经济管理、信用信息、涉税信息、生态环境、卫生健康、社会保障、科技创新、公共安全、招商引资、企业融合等领域,明确业务牵头部门,依托黔江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汇聚整合其他业务部门关联数据,逐步建设若干个主题数据库,各数源部门按照“一数一源”的原则开展多元校对和数据更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行业数据库建设。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后续将不断整合社会行业数据资源,使数据更丰富,发挥更大价值。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基于行业数据的大数据分析对疫情防控发挥了巨大作用,例如电信运营商基于手机用户位置数据形成的轨迹分析,实现了宏观上监测人口迁徙动态,微观上为个人健康码提供依据数据的功能,如果结合铁路、民航、互联网公司数据,将发挥更显著作用

重庆数据中心渝东南存储分中心建设。利用中国华录(重庆黔江)城市数据湖,建设区域数据存储分中心,为渝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作用。

重庆水土数据中心异地灾备中心建设。建设承接重庆水土数据中心异地灾备功能的中枢光磁一体存储工程,利用黔江电力、气候、汉渝光缆一级节点等优势,建设重庆大数据灾备中心。

  1. 智慧城市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共性技术支撑,集约建设各类业务协同支撑系统,基于数字孪生理念打造城市运行指挥中心,统筹市民生活服务门户,形成服务政府、市民和企业各类主体,支撑各领域业务应用的智慧城市综合服务平台。

——黔江区智慧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基于数字孪生理念,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数据为基本要素,运用城市信息模型技术,在数字空间构建与物理世界一一映射、同步运行的黔江区智慧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全面实时监测全区运行状态,对接各部门业务应用,实现城市运行全景展示、仿真预测、指挥调度和决策优化。建立城市运行关键指标体系,利用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全面呈现城市运行综合态势,感知城市运行风险和发展趋势,并对经济、民生、安全、交通、公用、事业等重点领域实现分模块展示,形成经济“城市仪表盘”。推进各类政务服务信息汇总统计分析,展示总体态势、运行情况、办公提醒和领域专题信息,打造“管理驾驶舱”。

专栏4:城市运行指挥中心重点工程

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实体大厅。规划建设黔江区智慧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实体大厅,集约部署和共享使用展示大屏、专席坐席、视频系统、会商系统、呼叫中心等软硬件设备。

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对接各类业务应用系统,实现对经济、环境、城建、交通、社会等领域运行态势实时量化分析、预判预警和直观呈现,持续加载城市交通、建筑物、基础设施、人等全要素的全量运行数据,建设城市信息模型(CIM),构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映射关系,形成从城市规划到城建、从地下到地上、从时间到空间虚实交互的数字孪生城市,推动现实城市、数字城市紧密协同,形成集全景展现、仿真预测、指挥调度、决策优化等于一体的大平台。

——市民生活服务门户。聚合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政务服务信息和便民公共服务信息,依托PC端、移动端、家庭固定端(机顶盒)等各类渠道,形成民生服务的统一窗口。推进区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建设和管理,丰富各类服务模块,加大重大信息发布和宣传力度。整合全区服务信息,按照统一技术标准和发布规范,统一接入到城市门户网和城市APP平台,让市民从PC端和移动端享受个性化和便捷化信息服务。

专栏5:市民生活服务门户重点工程

一站式门户网站。按照国家统一规范,推进政府网站建设升级。基于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和信息资源库,建立面向企业、群众的服务门户网站和个性化主页,提供政务公开、政策解读、办事服务和问政咨询等功能,打造整体联动、惠民高效的网上政府。

城市APP以城市APP为基础,整合区政府各部门建设的APP,加快对接各类政务服务系统,持续引入市场化的便民公共服务,新增“善政、兴业、惠民”等智慧城市功能板块,构建涵盖政务公开、政民互动、掌上服务等功能的全区统一APP平台。

——共性技术支撑平台。围绕新型智慧城市各领域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需求,统筹推进共性技术支撑平台建设,避免各部门重复投入,形成面向全区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基础服务体系,以应用促进全区智能产业发展。建设数据智能平台,面向城市数据挖掘、分析和应用提供各类大数据基础组件、共性应用、基础工具和模型算法,开放人工智能应用服务接口,拓展定制化、个性化的区块链服务,提升各领域业务应用智能化水平。打造城市物联网平台,提供城市级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数据汇聚、应用开发和业务分析等服务,形成黔江区物联网设备集中管理入口和数据汇聚枢纽,支撑各部门和跨领域的物联网应用部署。推进应用开发环境建设,依托数据智能平台和城市物联网平台,制定统一的数据接口规范、技术规范和流程规范,建立开发工具集和微服务框架,形成标准高效的应用开发模式。

专栏6:共性技术支撑平台重点工程

城市物联网平台。城市物联网平台包括视频共享交换平台、传感物联平台两部分。视频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全区所有视频资源的汇聚共享,传感物联平台实现与全区所有要素类传感设备的对接。视频共享交换平台基于视频专网,以“雪亮工程”为基础,汇聚全区可接入的视频资源,按照“统一标准、分级分类、安全可控、理清机制”原则,实现合理的平台架构。传感物联平台作为要素传感类物联网设备的连接平台,面向全区各领域、各类型感知传感设备,实现集中接入、管理、智能控制、设备互联、远程监控与诊断等功能,实时掌控城市感知体系运行状况,形成传感类物联网设备集中管理入口和数据汇集枢纽,支撑各部门和跨领域的物联网应用部署。

  1. 智能应急

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应急指挥平台,完善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基础数据库、视频数据库、隐患排查治理数据库。充分运用物联网技术,在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重点部位,推广运用智能感知系统,实现监测对象数据实时回传、智能分析、及时预警。充分运用5G无线技术,建设移动可视系统,实现抢险现场视频实时回传至指挥中心,达到远程指挥的目的。依托区气象局“防灾救灾一张图”、智慧生态宜居及防灾减灾大数据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大应急体系,实现应急协同调度、远程指挥,确保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搭建应急新技术实验室,与国内科技公司深度合作,试点国内先进的前端感知采集设备,优化大数据分析模型,精准的预警各类事故的发生,支撑应急管理工作。

专栏7:智慧应急重点工程

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应急指挥平台升级工程。完善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基础数据库,完善工业、商贸、交通、建设等安全生产基础数据,接入森林防灭火、防汛抗旱、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基础数据,接入消防救援支队、民兵应急综合救援队、区级部门救援队伍、镇街救援队伍、企业救援队伍、社会救援队伍等应急救援力量基础数据,接入救灾物资、救援装备、区级救灾物资、镇街救灾物资、应急救援装备等救灾物资基础数据。完善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视频数据库,接入森林、河流、水库、地灾点、涉尘企业、涉爆企业、涉氨企业、大型商场、城市综合体、大型酒店等重点单位视频监控数据。完善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治理数据库,及时掌握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一步加强安全隐患管理。建设移动可视系统,运用5G无线技术,通过无人机、地面站等设备,实现抢险现场视频实时回传至指挥中心,达到远程指挥的目的。建设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智能感知系统,采集汇聚森林防火监测数据,危化企业相关系统的温度、压力、液位、可燃有毒、生产报警等实时数据,重点企业视频监控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预警各类事故的发生。

应急新技术实验室。与国内科技公司深度合作,搭建应急新技术研发实验室,组建研发团队。完善应急大数据平台,更新前端感知设备,通过采集汇聚的各项监控、生产数据,优化大数据分析模型,精准预警各类事故的发生,正确率达到95%以上。

  1. 网络安全体系

在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的同时,同步推进网络安全体系规划、建设和运行,加强网络安全技术防护、增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做好数据资源安全防护,保障智慧城市建设安全可靠、平滑演进。

——网络安全技术防护。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推进感知网络安全认证与接入、数据容灾备份、上网行为管理、安全防御等技术应用,构建安全的网络服务环境、夯实主机系统的安全能力、构筑可控的运行安全服务体系、搭建多维的数据安全体系,保障网络空间物理和环境安全、网络和通信安全、计算和设备安全、应用和数据安全。加强网络安全移动办公执法、网络安全服务等应用建设,升级完善现有的网站防御、上网行为管理、安全加固、渗透测试等系统,为智慧城市各类业务应用提供安全保障。

专栏8:网络安全技术防护重点工程

党政机关互联网安全接入工程。建立党政机关互联网信息汇聚平台,对全区党政机关互联网流量、大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单位互联网流量、电子政务外网流量进行汇聚,搭建全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持续捕捉网络病毒、安全漏洞、恶意代码、网络攻击、高级持续性威胁(APT攻击)、异常行为等高危风险,实施统一数据挖掘、风险分析和研判,及时发现和预警重大网络安全风险。建设风险预警系统,向党政机关、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通报重大网络安全风险。

党政机关门户网站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监测感知系统。对我区党政机关的门户网站、互联网业务平台和互联网出口流量开展主动安全监测、感知网络安全风险,发现预警网络安全威胁和漏洞隐患。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卫系统。对交通、金融、医疗、环保、能源等重点行业部门、重要企事业单位的关键信息基础开展安全检测和流量监测,汇聚各单位网络安全设备运行数据、承载的内容信息,及时发现问题隐患、安全线索。

公共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对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气等重要领域信息系统、大型互联网企业、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等开展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并督促整改,提升整体安全防护能力。

通报预警和调查处置系统。构建网络安全漏洞风险通报预警工作体系,针对发现的各类安全问题及时开展通报预警、核查处置、追踪溯源、情报挖掘等工作,为侦查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提供强有力支持。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构建城市网络安全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完善黔江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监测预警平台,对针对电子政务网、互联网、物联网、工控网等各类网络及党政机关网站、数据中心、云服务平台、大数据平台、物联网平台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进行安全评测、防护、实时监测、预警和评估,主动采集设备运行数据、承载的内容信息,构建全天候全方位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预警体系。建设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指挥平台,推进一体化网络安全应急指挥,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组织开展跨部门跨行业应急演练,提高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事件分析、追踪溯源以及遭受网络攻击后的快速恢复能力。加强网络空间攻防能力建设,提升网络安全技术人员实战水平,从攻防两端集中发力,切实提高网络空间防御能力。

——数据资源安全防护。构建大数据安全防护技术体系。参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按照“谁拥有、谁定级”和“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开展数据安全定级和管理,采用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库安全审计、异常行为监测预警、数据加密、数据脱敏、数据防泄漏等数据安全技术手段,实现数据在“产生和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和共享、销毁”完整生命周期内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提供跨层级、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数据安全管理和服务,实现数据汇聚、数据整合与处理、数据挖掘分析、数据共享以及数据管理与治理全过程的安全防护。推进安全可靠软硬件产品在政务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推广国产密码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应用,创新密码应用模式,强化关键数据资源安全防护。贯彻数据安全相关管理办法和条例,严格落实等级保护制度,强化数据安全保障、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监督检查等方面管理,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等行为的管理和惩戒力度。委托第三方专业监督机构,开展智慧城市重点领域的数据应用合规性监督检查。推进大数据安全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提升数据安全防护能力。

强化民生服务、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通过智慧民生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引导全社会积极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建设网络化、智慧化、精准化、定制化、规范化的民生服务体系,提升民生幸福水平,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1智慧教育

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服务体系改革,构建与教育现代化目标相适应的“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慧教育服务体系,实现教育服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按照教育信息化“云--端”架构的建设模式,建设“黔江云”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一级建设两级应用。完善黔江区教育城域网、校园网络和智慧教育基础设施,实现提速增效。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和云课堂试点建设,促进示范效应和教育智能化水平。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智慧教育总体水平跻身重庆市区县前列。

专栏9:智慧教育重点工程

黔教云”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结合黔江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搭建“黔教云”智慧教育云平台,无缝对接区级数据资源共享系统,整合现有资源平台、录播互动教学系统等,推动全区教育信息系统数据跨部门共享。建设可随时随地通过(PCPAD、手机、互动电视等方式)全方位提供云服务的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用户业务数据和行为数据的采集,构建校园大数据基础平台,提供精准教学、精准学习和精准管理的教育大数据服务,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家校共育,重构教学评价体系。

区教育城域网优化升级工程。升级现有教育城域网,改造学校校园网络,实现提速增效。所有学校完成光纤化接入,出口带宽不低于200Mbps,云中心与运营商机房、重庆市教育宽带网万兆连接、千兆到校,真正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

智慧校园试点建设。实施智慧校园示范校建设和云课堂试点工作。综合运用智能感知、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感知校园物理环境,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特征的智慧校园;将学校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有机衔接,为师生建立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提供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创新服务;通过“黔教云”平台,开展云课堂教学模式。

2智慧医疗

构建以人为中心,横跨医疗、人口、健康体系,覆盖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保障、综合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全生命周期医疗健康服务管理新体系。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库,以“人口家庭、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资源库为基础,以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和医疗卫生全流程智能服务为指引,强化业务驱动的医疗健康数据整合,实现基于人口家庭基础数据的出生信息、死亡信息、公共卫生服务等业务应用交互,形成健康智能服务大数据资源体系。在全区范围内实施“互联网+健康医疗便民惠民服务,推行电子健康档案,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建立健康数据与智慧城市平台共享交换机制。积极推进中心医院、区中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实现“智慧医院”示范建设;以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为支撑,建设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临床辅助诊断、跟踪监测、健康管理、科研支撑和决策支持等服务功能的智慧医院。逐步构建标准规范、智能精准、开放共享、公平高效的智慧医疗和健康信息服务体系。

专栏10:新型智慧医疗工程

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依托黔江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建立一个开放的、标准的、统一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智能设备对慢性病和个人健康状况的试点监测应用,智能监测设备采集数据通过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共享应用。

智慧医院建设。通过建设丰富的前端感知体系,搭建医院物联网,升级改造区中心医院、区中医院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黔江区特色智慧医院,实现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及数据交换。

3.智慧社保

加快形成标准规范统一、城乡网络覆盖、信息互通共享,业务应用融合、公共服务创新、安全稳妥的智慧就业和智慧社保服务体系。通过数据平台和BI(商务智能)应用建设,搭建智慧社保综合管理平台,对各类业务进行前瞻性预测及分析,如低保人群智能识别,中级、高级职称等级人才储备智能统计分析,为黔江区人社局所服务的各层次用户提供统一的决策分析支持,提升数据共享与流转能力;同时为求职人员量身定制、精准匹配工作岗位。

专栏11:智慧社保综合管理平台

智慧社保应用。建立资源管理清单,提供统一认证、标准开放的数据接口,采用所有数据资源集中在云端的总体架构方式建设黔江区智慧社保综合管理平台。

4.智慧民政

加快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为市民提供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便民服务、物业服务、养老服务等多种服务,提升社区民生幸福感,提高社区治理能力,增强社区信息化水平。以信息为基础,通过对数据的整合与挖掘,提升民政社会管理的服务水平,加强民政社会管理的科学决策。以社区为依托,老年人群为服务对象,企事业服务机构为网点,信息化平台为支撑,建立全方位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家庭和谐、社会和谐,构建黔江区特色民政体系。养老信息平台的建设,为老人建立一套准确详实的数据库及健康档案,以老人数据库、呼叫中心及智能终端产品为基础,构建一个符合国家养老服务的基本要求与技术标准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快速与政府政策对接,为政府决策提供详实的数据依据。建立统一受理社会救助申请的窗口,扩大区级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平台比对数据来源范围,不断提高救助对象精准度;推进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定型、完善和优化,逐步实现基本生活有保障、救助内容分类别、对象标准多层次、事业发展可持续的目标。

专栏12:智慧民政重点工程

智慧社区一体化管理服务平台落实市级智慧一体化管理服务平台的推广和使用,整合人、房、物、地、事、组织等涉区信息资源,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与社区服务深度融合,实现社区服务智能化、精细化、人文化、社会化及全人群覆盖、全天候受理、一站式办理

智慧养老信息应用。依托高速互联网,建立黔江区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在满足民政自身部门业务需求的基础上,连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医保等部门,实现数据信息实时共享与业务协同。

智慧救助建设。运用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电子签名、二维码等技术开展社会救助对象身份认证和行为识别,使用执法记录仪开展入户核实,实时回传社会救助对象GPS坐标和现场证据,直观展示社会救助对象地理分布和热点分布,为社会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社会救助服务。

(三)优化政府管理、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围绕智能政务、智慧规划、智能机关、互联网+监管、智慧市场监管等领域,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服务型、民主型、透明型智慧政府,着力提升政务服务供给能力,构建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扎实推进集约化、规范化的智能机关建设,提高机关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推进跨领域、跨部门的“互联网+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公平开放、透明规范的智慧市场监管体系,为企业提供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1.智能政务

深入推进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优化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行政效能,围绕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建立科学规范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有效解决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优化整合群工系统已经构建运行的三级服务网络体系,对区内各职能部门开通的其他公共服务平台(系统)进行整合集成和数据对接,打通连接各职能部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网上路径,为全区企业和群众进行信息查询、诉求反映、网上办事等提供服务渠道,实现一网受理、一网通办、一网监管。深入开展大数据挖掘分析,将平台可用数据汇入“城市大脑”,实现数据资源整合,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专栏13:智能政务重点工程

政务服务大厅升级改造。(一)建设7×24小时自助服务区。在政务服务大厅建立自助服务区,部署税务、公安、社保、征信等常用自主设备终端和“渝快办”重庆市网上办事大厅自助服务设备,配置智能文件柜并与重庆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接,新增必要的打印机、扫描仪等设施,提升政务服务智能化、自助化水平,确保政务服务全天候“不打烊”。(二)部署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建立“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五个评价等级。开发现场评价功能,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平板接入全市“好差评”系统,评价数据实时汇聚到市级平台。完善线上评价渠道,实现评价二维码手机扫码评价、短信主动推送邀请评价、网上办事大厅电脑端评价等多种线上评价方式。确保评价主体、评价对象全覆盖,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电子政务外网全覆盖和改造升级。以现有电子政务外网为主体,推动非涉密业务专网与电子政务外网对接整合,网络将延伸至全区各镇(街)、各村(社区)、各部门、各部门所属二级单位以及直属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重点企业,实现电子政务外网全覆盖。建设安全接入平台,提供给移动办公用户和不能实现专线覆盖的村(社区)用户访问电子政务外网。

建设行业业务平台。对接现有群众工作信息平台与新型智慧城市数据资源共享系统,整合政务信息集成创新系统、政府资源共享平台数据,优化完善信息平台功能,提高系统响应速度。

2.智慧城管。

通过应用物联网传感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对城市管理的人、事、地、物、组织等方面实行立体监测和精准感知,实现河道、作业车辆、大型户外广告设施监控,以及照明设施、重要环卫设施、重要区域下水道危险源监控覆盖。建立健全城管数据资源普查机制和治理体系,实现行业数据资源全要素目录管理,实现行业关键设施运行状态信息自动采集,汇聚行业全领域、全过程时空数据,加强对原始数据的清洗、筛选、校对,形成城管主题数据库,实现智慧城管各分系统内联外畅、协同高效。优化完善数字城管系统,建设智慧城管综合协调监管平台,并整合现有的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智慧工程档案管理、智慧市政设施管理、智慧市容环卫管理、智慧城市照明、智慧城管执法、智慧公园、智慧园林绿化管理等业务应用系统,构建智慧城管综合管理平台。加大数据指标关联分析模型研究,逐步建立城管公用设施辅助规划模型、危险源安全预警模型、效能评估模型等,构建智慧城管辅助决策支撑系统,挖掘城市运行内在规律和特征,建立依托数据开展科学决策的机制,推进城管顽疾治理,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智慧、监察五位一体。

专栏14:智慧城管重点工程

智慧城管综合管理平台。基于市级自然人、法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电子证照等基础数据库资源,建设智慧城管大数据平台,重点推进城管主题数据库、数据资源共享服务、大数据分析决策支撑系统建设。整合已建的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智慧工程档案管理、智慧市政设施管理、智慧市容环卫、智慧城市照明、智慧城管执法、智慧公园、智慧园林绿化管理等业务应用系统,构建智慧城管综合管理平台,加快推进数字化城管智能升级,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

3.智慧规划

贯彻重庆市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多规合一的改革方向,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的建设原则。依托黔江区“城市大脑”和大数据资源中心整合黔江区基础地理空间信息、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地质环境等全要素自然资源信息、历史人文信息、城乡规划及管理信息等,建设出具有黔江本地特色,方便黔江自身规划的规划和自然资源主题库,承接市级“多规合一空间大数据管理平台”基础上,逐步建设黔江区自己的城市三维互动分析系统、辅助决策三维仿真平台应用,引入多角度建模分析,实现立体化、智能化的城市三维推演与模拟,将城市感知空间从平面向三维立体化扩展,提升城市规划的科学性。

专栏15:智慧规划重点工程

规划和自然资源主题数据库。配合市局的“一云、一库、一平台”的全市一体化的建设原则,搭建出具有黔江区自身特色的“规划和自然资源主题数据库”,上承重庆市“多规合一空间大数据管理平台”,下整合黔江区内所有土地、自然、资源、人文数据信息,充分利用黔江区大数据资源中心的主题数据库、部门数据库及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构建出涵盖黔江区自然资源、各类规划、社会经济、城市运行大数据的规划和自然资源主题库。

4.智能机关

根据《重庆市智能机关建设实施方案》《重庆市智能机关建设指南(试行)》总体部署,按照智能化、集约化、高效能、低成本的智能机关建设要求,整合机关内部控制、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等信息,统筹机关办公场所人、物、楼宇、组织等资源,围绕楼宇智能化、办公智能化、内控智能化、服务智能化以及应用智能化五个方面,建设适度领先的信息基础设施和软件系统,推广应用市级统建的“云视频平台”“移动办公平台”,达到提升楼宇、办公、内控、服务、应用智能化水平,促进政府转型、提高行政效能的目的。应用市级统建的数据管理平台,实现黔江区机关数据综合分析和展示、自动考核和评价,为推进智能机关、绿色机关建设提供数据支撑。近期实现楼宇、内控、办公智能化,中期实现服务智能化,最终实现应用智能化的建设目标。

专栏16:智能机关重点工程

数据汇集系统。采集汇总全区智能机关内部数据,通过电子政务外网将采集汇总的数据上传至市级数据管理平台,支撑机关智能化应用。

智能机关试点工程。围绕楼宇智能化、办公智能化、内控智能化、服务智能化、应用智能化五个方面,建成一批高水平、示范性的智能机关,加快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全区各机关智能化水平。

(四)促进产业融合,助推黔江经济腾飞

立足江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聚焦智能化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承接发展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文旅、智慧招商等市级重点工程,打造以智慧农业、智慧文旅为主导推进乡村振兴等为代表的一批特色“数智创新经济示范项目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智能技术和智能产品,发展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智慧农业,推动大数据智能化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构建铁公机联动的武陵山区域物流枢纽,打造一站式的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与招商服务平台,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和营商环境,加快智慧园区建设,提升园区企业集约化管理和智慧化服务水平。

专栏17:产业经济运行监测重点工程

产业经济运行监测大数据平台。通过有效整合政府数据、产业集群运营数据、全网公开数据及第三方应用数据,建立产业发展基础数据库。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型技术构建产业经济运行监测大数据平台,围绕产业规划、企业引进、企业服务,实现对企业的“招、引、育、服、投”全生命周期价值闭环管理,形成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全景式分析能力和智能化决策机制,提升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圈。


1.智能制造

推广普及服务型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材料、生物与医药、消费品、能源、技术服务、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打造“黔制造升级版”。推动传统产业生产过程智能化改造和产品智能化升级,推进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仓储、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的深度应用,不断提高生产装备和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水平。广泛开展“机器换人”行动,推动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用工人数、降低生产成本。鼓励中小微企业应用物联网云平台提高企业数字化水平。分层次、分步骤推进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智能制造新模式,建设一批具备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能力的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专栏18:智能制造重点工程

机器换人”改造工程。广泛实施“机器换人”改造工程,鼓励企业使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代替人工,重点推动电子、汽车行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用工人数,降低生产成本。

传统行业智能转型工程。推动传统行业龙头企业加大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和核心支撑软件的推广应用,开展智能化改造,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工程。围绕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推动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流程工业知识自动化、智能制造使能工具与系统、智能制造云服务平台、信息安全系统等在工厂中的集成应用,建成一批具备标杆、示范意义的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加快推动国家和市级重点项目建设,总结形成行业示范方案以及国际、国家和行业智能制造标准。

2.智慧农业

以乡村振兴为统揽,以大数据智能化引领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水平。大力加强农产品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和投入品监管,引导优势特色产业与农产品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供应链不断完善,促进农产品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推动小微农产品生产主体与各类电商大平台的低成本精准对接。大力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益农信息社覆盖全区所有行政村,积极开展公益、便民、电商和培训服务,促进信息服务延伸到村、信息精准到户。

专栏19:智慧农业重点工程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全面汇聚优质农产品资源、服务资源、营销资源,依托国内优秀的电商资源平台,为黔区农产品生产合作社、农户等提供线上服务,针对黔区农特产品,帮助困难群众搭上电子商务快速列车,解决黔区农村特色产品向外流通,打通线上渠道,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结合电商服务及运营将困难群众的劳动成果转化为经济价值,以达到电商精准扶贫。

农产品质量溯源平台。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和投入品监管,建设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区级追溯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与市级追溯平台的互通共享,并融入全国追溯“一张网”,应用区块链技术使追溯数据上链,增强平台可信性,提升监管农产品全链条、全流程、全领域质量安全能力。

3.智慧文旅

以服务全域旅游为牵引,构建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加快旅游物联网设施建设,构建涉旅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展示和大数据应用基础。建立健全旅游资源基础数据库,实现旅游资源全方位、立体化的准确实时采集存储。通过黔区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系统,加强与相关部门及企业数据的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推动重点涉旅场所的旅游信息互动终端和旅游信息发布系统,为旅游企业和游客提供信息服务。推动全域智慧旅游监管服务体系建设,实时掌握客流、车流、天气环保等信息,结合GPS、北斗系统实现远程视频实时监控、旅游安全预警、游客智能疏导、旅游紧急救援、旅游指挥调度等功能,提高旅游行业监管与应急指挥调度能力。以整合拓展优质文化资源,改善文化传播体系结构,完善产业布局的技术平台为主线,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扩大依托先进信息化技术为手段的现代化文化传播覆盖范围,用丰富的文化成果普惠市民,增强城市文化的实力和竞争力,形成均衡化、优质化、特色化、现代化的文化优势。加快智慧广电建设,着力构建高速、泛在、智慧、安全的新型信息化网络,传播文化,赋能产业,服务社会,提质生活。推动智慧广电在公共服务和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能生活等方面提质增效。推进广播电视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推动广播电视“云、网、端”资源要素有效整合、融通共享、智能协同;推进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促进广播电视在内容制作、分发传播、用户服务、技术支撑、生态建设以及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智慧化发展协同推进。

专栏20:智慧文旅重点工程

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服务平台工程。通过建设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赋能区内各景区的运营业务,为旅游产业创造增量,同时依托区大数据资源中心导入“吃住行游购娱”相关产业、市场、交易、消费者大数据资源,结合政府监管部门相关数据,共同构建旅游行业适用的实时游客计算与画像分析,实时游客到达预测、游客消费需求预判、历史游客洞察、旅游行业洞察,舆情监控等全域旅游大数据服务。

黔江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平台。整合资源,实现共建共享,统筹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等公益文化基础设施,提高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网络化水平。建设文物古迹虚拟仿真系统、数字影院、体育场馆可视化管理服务于一体化指挥系统,实施文化遗产数字保护工程,加强对历史文化保存与保护。推进网络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培育富有活力、形态多样的产业集群。

全区应急广播系统。按照“规划设计统一化、平台建设层级化、传输网络综合化、终端部署多样化”的思路,统筹利用现有广播电视资源,建设区、乡镇(街道)两级应急广播管理平台,完善有线、无线多种方式融合、具备多路并发能力的应急覆盖网络,逐步实现全区应急广播终端全覆盖,建成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信息共享、分级负责、反应快捷、安全可靠的应急广播体系,向城乡居民提供灾害预警应急广播和政务信息发布、政策宣讲等平战结合的广播服务。

濯水古镇智慧景区。根据国家5A级景区评定标准及全域旅游应用,全面构建濯水古镇智慧景区。通过建设景区大数据平台,形成统一的旅游大数据库和旅游大数据分析系统,准确反映旅游客源市场情况、旅游产品关注情况、旅游经济发展情况等。同时接入黔江区数据资源共享系统,实现与各部门的数据需求共享。建设景区电子商务系统、票务系统、数据监测平台、智慧路灯、智慧厕所、游客舆情管理系统等,推动景区旅游服务便捷化、旅游管理智能化。

4.智慧金融

依托黔区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系统,整合有关区级部门和事业单位相关数据资源,建设融资主题数据库。结合黔江实际,开展数字普惠金融行动,依托1+2+N普惠金融基地,大力推广移动支付和手机银行业务,鼓励互联网金融机构发挥普惠功能,改进基础金融服务体验,为农户推荐合适的金融产品,同时提供政策咨询、行业情报、融资产品等综合性企业价值评估与能力提升信息服务。

专栏21:智慧金融重点工程

普惠金融平台。数字普惠金融行动。为了更好的推动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助推经济新常态下的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依托1+2+N普惠金融基地,开展数字普惠金融行动。

移动支付应用。通过投入科技创新能力及落地推广资源,到2021年实现政务大厅、车站、酒店、停车场、景区等重点支付场景全面覆盖人脸支付、扫码支付等智能化设备设施,实现个人消费者对智能化生活的体验升级;进一步拓展移动支付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帮助线下商业实现数字化升级,基于二维码商业场景和数据,让线下小微商家享受到经营分析、账务管理、理财、保险、贷款等多维的金融科技服务。

5.智慧商务

以促进商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技术在商务领域的深度融合。构建智慧商务新场景,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的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培育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着力打造智慧商圈。推动传统商务领域企业智慧化转型,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全渠道经营,实现商业模式、管理模式与核心竞争力的数字化。促进智慧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发展智慧仓储、智慧物流、智慧冷链及商品条码等体系,建设重要产品追溯公共服务平台。

专栏22:智慧商务重点工程

智慧商圈工程。推进商圈WiFi全覆盖,实现O2O电商平台、商圈金融、停车诱导、政务查询、社交平台、促销打折、旅游服务等功能。开发智慧商圈移动终端APP、智慧商圈网,实现智能化、便利化、一站式、综合性商圈有效供给。通过智能硬件、物联网等技术建立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增强用户体验,实现商圈数字化、消费需求场景化,对商圈的整体动线规划、商业业态布局、安全、卫生等方面提供支撑。

智慧物流。智慧物流是面向物流以及关联企业的仓储、运输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对物流运输的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订单、仓库、配送等进行整体计划、协调、控制和优化,贯穿物流生产的各个环节,打造互联互通、高效协同的物流管理体系。

6.智慧招商

打造黔江区统一对外宣传推介的“形象窗口”、全区招商引资和投资促进的“服务总台”,构建集推介宣传、招商服务、投资促进、项目管理、智慧政务等核心功能于一体,集企业、部门、开放平台等招商投资主力军于一网的线上“生态系统”以及创新基地。实现招商引资过程中各类产业发展要素资源智能引导和精准匹配,增强重点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力;开展多维度产业数据计算分析,掌握城市产业经济运行趋势和态势,增强重大项目科学合理布局能力;围绕招商引资和投资促进“双核”服务,吸附汇聚政产学研商融等各类数据资源,撮合催生多元化招商主体和多样化招商模式,提高招商效率、服务效能和项目效益,提升全区招商引资和投资促进总体水平和质量,服务黔经济高质量发展。

专栏23:智慧招商重点工程

黔江区招商投资促进大数据平台。坚持“为招商投资全面赋能”的功能导向,建设招商投资促进大数据平台(包括各类主题数据库),提供趋势研判、信息共享、智库支撑、政策推荐、资源配套、金融服务和法律咨询等全流程、全要素、全方位“三全”促进服务,实现定制化、智能化招商投资。

特色智创基地。通过积极引进、培育一批人工智能、云服务、创新中心、人才培养、产业孵化等特色鲜明、前景优越的创新型科技企业来区发展,打造有影响力的特色智能产业创新基地,导入优势资源,培育特色产业,壮大知名品牌,形成区域影响力。

7.智慧园区

以推进园区基础设施网络化、建设管理精细化、服务功能专业化和产业发展智能化为核心,加快智慧园区建设。升级园区信息基础设施,推动园区全光纤高速宽带网络建设,加快园区生产生活配套设施智能化改造,加快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部署。聚焦信息安全、产能共享、融资服务、协调创新、协同制造、协同物流等产业园区共性需求,建设黔江区智慧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围绕各园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建设一批特色化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特色产业“云生态”。引导各园区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积极培育发展智能产业,打造特色智能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提升,推广普及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过程智能化改造和产品智能化升级,打造以智能化应用为特征的特色产业基地。

专栏24:智慧园区重点工程

智慧园区指挥管理中心。新建智慧园区指挥管理中心,建立统一的综合运行视图,整合视频监控、传感测量等物联网数据和业务运行管理数据,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建筑信息模型(BIM)进行可视化展现;建立统一的事件综合协调平台,利用集中的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实现对事件的快速分发和分级响应。通过LED屏和沙盘等方式,展示园区发展历程、新兴产业区及创新产业区的区域优势和招商服务等信息。结合园区的政务服务、企业管理、智慧交通、现代物流等信息实现各类统计指标的融合展示。同时为事件监控、预测预警、指挥协同、应急联动等提供基础环境,汇聚园区企业实时运行数据,实现经营、发展、安全、环保、危化等事件的全程跟踪、分析、处置。

智慧园区服务平台。对现有企业服务中心平台升级,不断完善和提升园区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帮助园区内企业共享服务资源、协同办公,从而减少企业审批时间及运营成本。进一步整合优化企业服务中心“一站式”“一窗式”功能,对接市级“园区服务平台”。通过“园区之窗、招商服务、政务服务、党建服务、融资服务、协同创新、智能应用共享、产业链协作、产能共享、物流协同、公共服务”等统一提供服务,提供对接全域通办和一窗办理、一网审批的企业服务、全面展示园区的招商动态、宣传本地时政、提供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推送、产业链、供应商数据、价格分析以及其他信息交互和大数据应用服务。

智慧园区管理平台。统筹推进全区智慧园区统一管理平台建设,重点围绕园区经济运行监测、协同办公、招商引资、物业管理、资源库管理、产业分析、项目管理、能耗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应急指挥和环保管理、用地监管、标准厂房管理、数字地图、项目建设、辅助决策等方面开发功能,以此为基础,全面增强主管部门对基础设施、安全、环保、能耗等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协同办公水平和辅助决策效率。

(五)提升公共产品,增强公共服务质量

强化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与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求,以共建共享、绿色发展、融合并进为原则,打造以智慧环保为代表的“数智”创新绿色示范项目,加强环保、水利、土壤、能源等多种生态环境资源要素的全面感知,完善智慧生态环境监测监管服务体系,推进水务安全监管智慧应用,构筑起亲水、亲绿、亲自然的“三亲”生态格局,助力三宜山水城和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

4.智慧交通

立足于黔江区交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构建集人、车、路、环境协调运行的新一代智慧交通体系,实施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深化交通物联网和交通视频网络建设,提高城市主要干道及交通路口的监控网络覆盖率。整合交通、公安、城乡建委、城管等单位的车管信息、交通配套设施分布信息、交通警力分布信息、GIS/PGIS地图、车辆电子标签、视频数据、城市交通流量数据等,形成交通领域的主题数据库。启动平台软件建设,实现车流预判、交通信号联网控制、智能调度、诱导信息发布、运营分析等道路交通管控应用。建设交通大数据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搭建交通大数据模型,实现交通场景可视化、运行轨迹电子化、业务管理智能化、行业动态实时化、决策分析数据化,提高出行信息化、智能化服务水平。整合社会停车资源,完善公共停车信息综合服务功能,推进公共停车场停车诱导等智能化改造,实现停车资源动态查询、在线预定、定位导航、自助支付等一体化服务,解决“停车难、乱停车”问题。

专栏25:智慧交通重点工程

城市交通智能管理平台。打造公安交通管理集成指挥、智能交通集成管控、交通管理信息服务“三大子平台”,完善交通信息采集、交通视频监控、交通事件监测管理、交通违法监测记录、交通信号控制、交通信息发布、通信网络、信息安全配套“八大系统”,构建区级城市交通智能管理平台。

交通运行监测与应急调度中心。建设智能交通运行监测与应急调度中心,集成指挥中心大屏、指挥平台软件、办公硬件及配套设施等。建设智慧交通应用系统,包括综合交通运行监测分析系统、交通运行视频监控管理系统、综合交通应急指挥调度系统、96096交通服务热线系统等多个应用系统。依托交通领域的主题数据库,打造交通大数据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搭建交通大数据模型,对出行热力图、交通流量、拥堵指数等交通基本参数进行分析。

智慧停车平台。推进智慧停车建设,对停车位信息、车辆信息等资源进行整合和监控,加强与公安交巡警有关数据系统对接。

1.智慧环保

以美丽山水之地为目标,打造生态文明体系,实现山、水、人、城、景、产与环境融合发展,大幅提升多元生态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建设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全域立体智能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大气、水、土壤、生态等领域时空分析、精准治理、重点区域管控等智能化应用,为强化污染源监管、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提供智能化支撑。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数据实现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实现区级各部门间生态环境监管相关信息的融合共享和深入应用。

专栏26:智慧环保重点工程

智慧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依托重庆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构建生态环境数据资源共享应用体系,实现大气、水、土壤、噪声、固废、辐射、生态红线等环境要素数据汇聚、关联整合,在环保审批、环境监测监管,环保执法、风险管控、机动车等重点领域形成专题数据产品,并依托于全市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实现生态环境相关行业、部门、企事业单位及社会服务有效应用。

智慧生态监管系统建设智慧生态监管系统,通过对矿区和开采单位的监察,实现区内所有非煤生产矿山生态环境的监控和管理。完善各个开采现场现有监控探头和传感布点,实现矿山开采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的监控;针对矿山和开采单位制定开采方案,并定期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分析无人机、遥感等技术的历史和现有数据,区生态环境局实现对矿山采集区以及周边生态环境问题的发觉以及破坏程度的定级,对于矿山生态变化超预期、开采单位违规开采等问题,联合应急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进行联合执法,通过系统定制流程实现问题的闭环处理,坚持“边开采、边治理”原则,全力打造绿色矿山。

生态环境智慧服务平台工程。依托重庆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全区统一生态环境智慧服务平台。围绕污染防治、环境改善、生态管控、社会服务等领域深入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支撑服务于生态环境大数据在政府决策、环境治理、民生服务等方面智能化应用,有效提升生态环境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水平。

智慧垃圾分类系统。以推进垃圾分类基础设施网络化、建设精细化、管理智能化为核心,打造智慧垃圾分类系统。试点建设智能垃圾箱,实现自动称重、气味溢出监测等功能。建设垃圾中转站视频监控子系统,实时采集垃圾收运现状,可视化远程监控,数字分析,实现城市垃圾分类运行的全景展现、仿真预测、指挥调度和决策优化。建设垃圾分类宣传倡导子系统,通过智能垃圾箱分析处理,以“积分兑换制”方式带动居民积极主动参与生活垃圾分类,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延伸。

2.智慧气象。

构建以防范灾害为主线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依托政务外网,基于大数据、云平台、空间信息等技术,提升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提高气象灾害风险防范水平;构建无缝隙、精准、智慧的现代气象监测预报体系,开展地面气象观测系统升级改造,完善高空气象、天气雷达、交通气象观测系统;构建由区政府主导、部门主体、社会参与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完善部门、区域、行业间数据共享机制,建立社会化气象服务数据汇聚交换共享机制;构建聚焦核心技术、开放高效的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体系,强化气象科技创新基础平台建设,增强科研创新,深化气象科技开放合作;构建法治化、规范化的现代气象管理体系,继续推进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构建和完善气象管理数据库,建立健全气象政务管理信息安全体系。通过上述“五大体系”的持续投入与建设,使江区气象整体实力,在重庆市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超过东部发达省市,部分领域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专栏27:智慧气象重点工程

黔江智慧生态宜居及防灾减灾大数据平台。基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需求进行开发,使用5G通讯、人工智能、无人机三维倾斜摄像、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多个部门多类别数据互享互通。通过三维实景和数据图表面板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全区生态和防灾减灾进行可视化管理;与市级垂管系统的无缝纵向对接,实现区内全域、区周边、区内河流上游等区域气象基础数据、预警信息的数据传送;依托区数据资源共享系统,获取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库资源,以及横向获取区内其他部门相关数据,包括水利、生态环保、气象、规划、林业、农业、交通、应急等方面多个部门多类别实时和非实时数据;集纵横向多部门多维度多类型数据创建生态及防灾减灾主题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平台的人工智能分析,及时分析气候灾害事件趋势、准确预报灾害性天气,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并提供分析报告,发布预警信息;统筹利用有关社会资源,扩充预警信息传播途径。充分共享区水利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局、区林业局、应急局等部门的数据资源;叠加无人机倾斜摄影制作黔江区三维实景地图,并基于“一张图”功能实现黔江区气象三维立体可视化管理及灾情推演功能;构建以预警终端、APP、短信、微信、网站、应急广播等手段和广播电视、互联网媒体、大喇叭等多渠道的预警信息传播网络。实现灾害性天气精细化智能分析,以及对生态环保趋势进行推演;同时通过数据的共享开放,充分释放大数据红利。

3.智慧水务

实时监测分析水位、水量、水质、工情、灾情等水利信息,加快防汛信息系统、水电信息管理系统等的集成、升级及集约化建设,搭建水利信息综合管理系统,通过各类数据的综合汇总分析、业务协同处理,实现区域水资源的统一监控、配置、引水调度、运行管理、应急指挥等精细化管理,提升水利工程运用、管理的效率和效能。结合黔水务特点,推进水安全、水资源和水环境等工作,形成智慧水安全、智慧水资源和智慧水环境等系统。

专栏28:智慧水务重点工程

建设水务领域全面的感知体系和传感网络。实现雨情、水情、工情的全面监控,实现水务基础信息的全面数字化;建设水务信息的传感网络,根据水务业务需要,分别建立雨情、水情等水文传感网络,水务设施的工情传感网络,防洪重点区段、工程的视频监控网络,供水管网的水量、压力、水质监控网络,排水管网的监控网络,水环境水生态监控网络,通过不同类别传感网络的建设,全面实现水务领域感知数据的智能传输、存储和管理。

构建智慧水安全基础服务平台。形成水务信息采集、传输、存储与管理以及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修复等业务应用的综合管理平台,为水务领域提供水安全、水资源和水环境等业务服务,为相关企业和市民提供水务相关服务。

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为市级建设系统,属于垂管系统,系统包含PC端、手机APP端和微信公众号三端,管理层级覆盖市、区(县)、乡镇、村四级,用户范围包括各级河长、河长办工作人员、成员单位责任人和社会公众。系统主要功能一是基本解决各级河长巡河履职,包含:巡河管理、事件上报、事件处置等功能;二是基本满足河长办的日常工作需求,包含:统计分析、信息发布、河长组织体系管理等功能;三是实现了与水利部河长制系统的数据上传对接;四是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参与河长制工作的监督渠道。

4.智慧能源

建设“源—网—荷—储”协调发展、智能互补的能源互联网,推进信息系统与物理系统的高效集成与智能化调控,以“集中调控、分布自治、远程协作”为特征,实现能源互联网的实时感知、信息反馈、快速响应与精确控制。强化能源产业链上游企业的信息对接,能源行业与通信、交通等领域的数据互联,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能源流的全过程优化管理。实施能源生产和利用设施智能化改造,加强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厂站的智能化建设,促进多种能源优化互补。利用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鼓励发展基于分布式能源的用户端智能化用能、能源共享经济和能源交易,因地制宜建设新能源智能充放电站等基础设施,推进电动汽车即插即用示范。推进物联网在燃气网络中的应用,整合气源、管网、客户端等供应链数据,完善燃气智能检测、管网预警、区域燃气供求分析,实现燃气全网智能检测、调度和平衡。

专栏29:智慧能源重点工程

智慧能源一体化服务监管平台。统一整合能源配、售、用各环节资源,构建综合智慧能源一体化服务子平台(包含能源营销数字管控平台、智能互动机器人管理系统、增量配电网投资运营管理系统、新能源集控中心等子系统),实现能源企业运营各环节的智能化改造,为用户提供精准化用能解决方案和增值服务。整合全区各运营商充电服务资源和数据,建设具有在线统计监测、安全监管等功能的全区充电设施监管子平台。开发具有互联网金融、车辆检测预警、路况导航等增值服务的全区充电服务网络,实现充电运营商之间、充电设施与电动企业之间互联互通。

燃气能耗分析系统。建设燃气能耗分析系统,通过对用气单位进行智能气表改造,实现用气单位的用气量、用气压力、流量等数据的收集,结合区级数据资源共享系统共享的用气单位信息、数据,实现用气能耗的多维度分析。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深化“平安黔江”

1.智慧公共安全

在新型智慧城市整体架构下,围绕平安城市建设目标,建立治安防控、雪亮工程等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综合体系。实现事发前对各种风险隐患的日常监测监控和预防,事发时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接报预警,事发后对相关应急职能部门的统一调度和协同指挥,营造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的平安城市社会公共环境。运用云计算、视频分析、多模型算法仓等技术,全面整合现有公共区域、行业部门、社会单位视频资源,并进一步推动城市重点公共区域、行业(领域)的视频监控全覆盖,深化视频图像信息的融合应用,优化各部门视频联网应用模式,实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全面应用”的新格局。构建全区司法行政系统“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体系,形成全面覆盖、移动互联、智能应用、信息共享的“智慧矫正”建设新模式。

专栏30:智慧公共安全重点工程

黔江区政法系统跨部门大数据协同办案平台。依托重庆市政法系统信息共享平台,在政法机关之间全面实现设施联通,网路畅通,平台贯通,数据融通,以协同、共享、高效、规范为定位,推进政法各部门业务协同,实现办案数据融合和规范智能办案,实现电子卷宗自动识别分类,自动编目,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政法干警的电子卷宗制作难题。探索全流程网上单轨制办案,以刑事案件大数据为抓手,提升智能监管水平,稳妥推行单轨制办案的试点地区和案件类型,为实现全面单轨制办案积累经验,搭建政法各家的网络安全边界,统一数据库后做好等保三级的认证,构建黔江区政法机关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

黔江区社区治理智能化网格化共治平台。充分整合已建设的综治9+11系统及区大数据局规划建设系统的数据流、政务信息流、业务流,形成多流合一的协同治理体系;逐步整合智慧城管、社会保障、卫生健康、公共法律服务等已建和未建的党政部门延伸到村的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在全区形成纵向贯通各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四个层级,横向联通有关成员单位,建成全区统一的综合性社会治理智能云平台,并对接市级社区治理智能化网格化共治平台。将智慧“安防社区”、“平安乡村”平台集成到区综治9+11信息平台,进一步发挥“雪亮工程”实战作用。重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及数据安全,做到主动防御技术与被动防护技术相结合,与区公共服务中心对接,加快电子政务外网的等保三级建设,配置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对综治9+11系统的300余台电脑进行监管。

智慧法院。构建以审判全量数据覆盖为目标构建审判信息资源库,推进全区法院案件信息、文书信息、电子卷宗和庭审音视频数据汇聚;拓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融合应用,探索研发智能化辅助功能,提升全区法院审判能力现代化水平;探索建设内网、外网司法区块链平台,加快推进全业务数据上链,推广智能合约、跨链互认等链上应用。

智慧检务。构建智慧检务应用体系,打造典型智能化应用,积极应用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推进AI技术、阅卷辅助、证据审查、量刑建议、出庭一体化等只能辅助工具的广泛应用;推动5G等移动技术应用,建设移动办公办案平台;加强支撑体系建设,打造一体化的检察服务云。构建三远一网”系统,即结合远程提讯、远程庭审、远程送达于一体,办案人员“足不出户”便可办理相关案件,而群众也可以少跑腿,进一步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大众平台推广应用12309中国检察网,着实提高群众知晓率,全力提升群众查询案件信息、信访等便利程度。

智慧公安。完善全区自然人信息数据库,提升“警务云”网络、存储、处理和共享交互能力,建设完善新一代公安信息网大数据支撑体系;构建全区统一的执法办案监督管理平台,增强执法监督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全面性;完善可视化侦勘指挥实战平台;完善情报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功能,强化重点人员管控、重大事件预警防范;加快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公安派出所的应用,加速公安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智能化建设;深化“互联网+民生警务,扩大公安政务服务网上办理事项范围;建立统一的智慧辅助办案平台,提升智能辅助办案、智能证据审查、智能审核等能力。着力解决移动支付、邮政寄递、电子印章和信息共享等关键问题,健全完善网上业务落地机制,确保20216月底之前所有网上事项全部实现“不见面”“零跑路”办理。同时,推动打通川渝公安政务服务平台,逐步向周边其他省份拓展,实现“一地注册、跨域通用”和“跨省市通办”。

智慧司法行政。构建全区司法行政系统“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体系,建设一体化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统一平台;加快“人工智能支撑平台”建设,集成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文字识别、材料识别、智能终端等人工智能技术,基于司法行政业务场景,构建业务+场景+用户的全联动体系,提升司法行政智能化应用水平。借助公众号、小程序、网页等,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的标准化、智能化、精准化助推公共法律服务均等。

智慧监狱。通过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监狱各项业务融合,最大限度地整合感测分析监管改造信息资源和社会信息资源,达到对监狱工作的各项需求做出智慧判断响应的标准。构建信息技术与监狱各项业务深度融合,汇聚整合信息资源,为监狱规范执法、安全防控、监管改造、政务警务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智慧戒毒。构建“智慧戒毒”执法管理平台,实现数据自动采集、自动分析和戒毒执法过程全留痕;建设智慧戒毒安防指挥平台,实现智能动态监测、智能辅助分析、智能协同联动、智能可视化指挥;建设智慧戒治物联平台,集成戒毒医疗、心理咨询、运动康复等各类戒治物联设施,通过物联设施自动感知、自动采集、自动获取等非接触方式汇集整合戒毒人员基本数据,提升戒治设施设备和数据采集分析协同应用的智能化水平。

智慧社区矫正”建设。按照“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原则,动态感知、自动采集社区矫正工作数据,实现数据的汇聚和互通。深度挖掘有关部门特别是法院、检察院、公安等的海量数据,形成社区矫正数据的有机整体,为数据应用提供基础支撑及决策辅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社区矫正工作模式进行再造,构建集自动化数据采集与共享、精准化大数据分析与研判、智能化管理与决策于一体的工作模式,推动社区矫正工作从人工管理到智能化管理,从粗犷管理到精准化管理,从单一管理到集约化管理。依托互联网、物联网、智能感知和识别技术,构建各类移动轻应用,将社区矫正信息化平台功能移植到手机、自助矫正终端,实现随时随地随身的智能应用,有效整合共享社区矫正人力资源和业务信息,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效率。完善各级可视化指挥调度管理平台和移动执法终端设备,使社区矫正场所可视、执法情形可视、罪犯轨迹可视,提升全局指挥、精准处置、快速响应的能力。2020年,力争实现司法行政机关与公安部门社区矫正信息化对接,实现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实现社区矫正执法监管工作的全方位、立体化。2021年,建成集社区矫正大数据分析、日常监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远程视频督察等于一体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提升社区矫正智能化水平。

2.信息化项目管理

依托黔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先进信息技术,以信息化项目为核心,以数据共享交换为纽带,构建全区政务信息化系统从申报、评审、立项、实施到运维的投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体系。通过对信息化项目的基础设施、软件平台、数据等内容进行量化评审、全景画像、应用监测、智能评估,有效提升信息化资金使用效率,实现信息化项目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信息化项目投资全过程监测、预警与分析,促进全区各部门公共信息的共享交换,推动信息化项目的统筹规划、集约化建设。

专栏31:信息化项目管理重点工程

江区信息化项目管理平台。构建支撑项目申报、评审、全过程管理所需的相关申报、项目监管对应的指标库,对项目进行评审、后评估的机构与专家库,支撑智能辅助管理、项目监管所需的模型库,以及全区所有信息化项目库;实现政务信息化项目登记、项目评审与评估管理、政务信息化项目监管;同时建立相关的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标准体系。

3.互联网+监管

按照全市“互联网+监管”系统接入要求,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手段,联通区级有关部门监管业务系统,汇聚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监管数据,同时接入社会投诉举报数据、互联网及第三方相关数据,构建黔江区“互联网+监管”系统。开展重点领域监管应用创新,重点推进涉及市场主体、食品药品、卫生健康、生态环境、安全生产、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监管数据接入和监管业务模型构建,构建重点领域的预警防控、态势分析、事件跟踪、舆情监控等机制,及早发现防范苗头性和跨行业跨区域风险,提升监管水平,逐步推动实现精准监管和“智慧监管”。强化大数据分析利用,逐步实现监管数据可共享、可分析和风险可预警,提升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为加强和创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监管、信用监管和综合监管、协同监管、“智慧监管”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专栏32:“互联网+监管”重点工程

黔江区“互联网+监管”平台。全面梳理区级有关部门已有监管业务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充分依托全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系统,建立全区统一的“互联网+监管”系统。系统主要包括通用业务、综合分析、风险预警和监管评估等子系统,不替代区级有关部门监管业务系统和监管职责,主要辅助领导同志大数据决策支撑服务,对区级有关部门协同监管、重点监管提供数据可视化展示,实现对“监管”的监管。

4.智慧市场监管。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先进成熟的移动互联网新技术,全面整合黔江区市场监管局各个独立应用系统,建立涉及市场综合监督管理、市场主体统一登记注册、组织和指导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工作、监督管理市场秩序、宏观质量管理以及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等市场综合管理工作的综合管理主题数据库。统计市场监控业务数据,实现监管对象信息精准推送、执法工作可溯留痕和执法过程全程监控,达到及时发现各类风险隐患,增强安全处置和应急联动效率,提升市场监管现代化水平,逐步推动实现“智慧市场监管”。

专栏33:智慧市场监管重点工程

黔江区市场监管主题数据库。在市级平台的基础上,整合黔江区市场监管局内工商、质监、食药监等市场监管相关部门数据,形成市场监管大数据主题库,打通生产、流通、消费三个环节,链接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市场行为三个对象,推进事前、事中、事后一体化监管。通过收集市场监管综合数据,建设包含黔江区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商户信用管理、空间可视、执法管理、市场预警防控、事件跟踪、舆情控制和应急指挥等业务模块的主题数据库,实现分级分类管控、智能风险预判、经营违规行为提醒以及商户信用管理等目的。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委员会,负责研究部署、统筹协调全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通过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对全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统一规划、统一部署、标杆引领、安全防护,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强化对多部门联合承担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协同推进、数据融合,着力解决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重大问题;鼓励探索创新和试点先行,总结推广经验,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全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二)建立责任体系

绩效评估导向,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参照《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018年)》(发改办高技〔20181688号)和《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案(20192022年)》(渝府办发〔201966号),构建智慧黔江关键指标体系,加大智慧城市建设考核力度,检查和督促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和年度计划的落实情况,法规、标准的执行情况,把智慧城市建设任务落实情况纳入部门和领导班子考核;结合短期、中期目标,根据不同智慧城市发展阶段,分阶段对智慧城市建设推进绩效情况进行评估,定期发布评估信息和白皮书,为智慧城市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落实主体责任,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各政府部门要明确责任主体,细化任务分工,密切协调配合,加强协同、形成合力,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按照“项目化、清单化”和“定人、定责、定目标、定时间、定任务、定标准”要求,明确新型智慧城市推进计划、项目安排以及预期成效。

(三)推进重点突破

加强项目统筹力度,各类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须与全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案衔接。智慧城市建设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务求实效。鼓励和积极推动跨部门数据融合和业务协同。突出重大战略落地项目,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突出问题导向项目,聚焦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两个基本面,优先推进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农业和智慧文旅等领域项目,突出特色品牌项目,打造全市智能化典型示范应用,优先推进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文旅等特色亮点类项目。突出智能中枢项目,构建智慧城市建设智能插座、神经中枢和赋能平台,优先推进黔江区“数智中枢“”项目等基础性、枢纽性、集约性项目。突出支撑体系项目,为新型智慧城市高效有序的建设运行提供坚实支撑,优先推进5G网络规模商用、网络安全技术防护等领域项目。

  1. 强化区域引领

大力发展数字产业,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重点推进黔江区数据湖科技园、重庆数据中心渝东南存储分中心、重庆水土数据中心异地灾备中心等重大信息基础设施项目落地,力争将黔江区打造成独具特色的中国西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高地,充分发挥渝东南中心城市区位优势,带动渝东南乃至武陵山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创新建设运营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等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投融资运营机制,支持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向智慧城市基础平台建设领域倾斜,发挥现有政府投资基金的引领带动作用,利用天使、风投、私募等多种资金渠道,引导社会资本支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进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的应用,鼓励社会资本和专业机构探索市场化经营。大力发展融合规划咨询、投融资、应用、平台、建设、运营等专业服务商的智慧城市生态圈。

拓展资金来源

积极争取国家和市级财政专项资金对黔江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大招商、能力建设、技术开发、示范应用、投融资体系建设和人才培育引进等项目给予支持。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统筹做好项目资金平衡。根据项目类别系统梳理中央预算内和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精准争取支持。加强对口衔接汇报,积极争取市级基本建设统筹和财政有关专项资金支持。对符合方向的有一定收益但难以商业化合规融资、确需举债的项目,采用公益性与有经济效益的建设内容合理搭配实现资金平衡的运作模式,争取市财政加大对我区地方政府专项债、抗疫特别国债的分配额度。对符合条件的项目规范有序推广PPP模式,带动社会资本参与项目投资和运营。争取中央企业和市级企业集团来垫投资建设和拓展市场,通过“以市场换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健全政银企对接机制,围绕新型基础设施以及符合国家要求的领域,抓紧策划储备符合信贷要求的项目,纳入市发展改革委推荐清单,争取国开行、农发行等六家银行中长期低成本融资,符合条件的申请国家城乡融合发展基金融资资金支持。

)强化人才支撑

建立专家咨询顾问机制,成立黔江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技术、信息、管理、评估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和保障。统筹实施各类人才优惠政策,积极引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的复合型高层次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在渝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信息产业重点企业科研工作站,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支持创新创业。加强领军人才、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复合型人才等高端人才的培养引进。加大信息化培训力度,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提高在职人员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

(八)加大宣传推广

扩宽宣传渠道,持续办好开辟专栏、专版、专题,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和案例,借力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做好黔江区新型智慧城市窗口展示,积极参与国际国内交流,加大对智慧城市重点项目和示范应用的宣传报道力度;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多种渠道和媒体,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智慧城市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工作,提高市民科技素养和智慧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公众对智慧城市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加快智慧成果普及,各单位积极配合市智慧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向社区居民推广智慧城市的各项应用,让居民亲身体验智慧城市带来的便捷,使市民了解、接受、适应直至习惯智慧生活,提高群众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认同度,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关心支持、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六、实施计划

按照“基础先行,民生优先”的原则,把提升信息基础设施能级和夯实智慧应用基础放在突出位置,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项目先行建设。通过分阶段发展,滚动推进实施计划,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持续深入发展。

根据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律和黔江现状,黔江智慧城市的建设可分为三期。各期建设项目选择的参考指标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基础优先性、时间紧迫性、民生相关性、是否展现城市新形象、是否有利于产业发展、是否有利于城市管理等方面。智慧城市保障体系建设,如保密安全体系、标准体系、考核机制、评估体系等贯穿智慧城市建设全过程。

(一)第一期(2020-2021)——强基础、搭框架、促民生

第一期,重点建设智慧黔江基础体系,基础体系包括城市数智中枢云平台、智慧城市大数据资源云中心、智慧城市综合服务平台等;搭建智慧黔江框架,并就交通、环保、气象、水务、能源等重大民生领域项目进行建设;同时启动智慧保障体系建设(标准、安全、考核评估等),智慧保障体系贯穿智慧城市建设全过程。

(二)第二期(2022-2023)——建体系、推应用、强产业

第二期,在第一期搭建的智慧城市框架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智慧城市基础,同时扩大和深化教育、医疗、社保、民政等民生服务,强化人民福祉;同时加强产业发展,聚焦智能化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承接发展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文旅、智慧招商等市级重点工程,促进黔江经济发展。

(三)第三期(2024-2025)——促完善、丰内涵、达智慧

第三期为全面深化和完善阶段,巩固和加强已有智慧城市建设成果,不断深化智慧城市应用范围和效果,在新型智慧城市整体架构下,建立治安防控、信息化项目管理、互联网+监管、智慧市场监管和雪亮工程等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综合体系,形成全面覆盖、移动互联、智能应用、信息共享的“智慧黔江”建设新模式。




附件

智慧黔江“十四五”专项规划项目明细表


序号

项目名称

一级

分类

二级

分类

三级

分类

项目牵头单位

项目建设

起止时间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性质

总投资

(万元)

主管(责任)部门

实施

计划

1

黔江5G网络建设

信息基础设施

新型网络基础设施

基础网络设施

中国电信黔江公司、中国移动黔江公司、中国联通黔江分公司、中国铁塔黔江分公司、黔江区通信发展办公室

2020-2025

新建或改建5G基站2000个;新增改造机房300个。

在建

35000

经济信息委

一期、二期、三期

2

5G基站配套建设

信息基础设施

新型网络基础设施

基础网络设施

中国电信黔江公司、中国移动黔江公司、中国联通黔江分公司、中国铁塔黔江分公司、黔江区通信发展办公室

2020-2025

新建2000个基站天面挂载及动力配套。

在建

15000

经济信息委

一期、二期、三期

3

千兆光纤宽带网络

信息基础设施

新型网络基础设施

基础网络设施

中国电信黔江公司、中国移动黔江公司、中国联通黔江分公司,黔江区通信发展办公室

2020-2025

推进全区千兆宽带建设。实现工业园区、商区及景区等重点场所千兆宽带全覆盖。

在建

2000

经济信息委

一期、二期、三期

4

智能无线局域网建设

信息基础设施

新型网络基础设施

基础网络设施

中国电信黔江公司、中国移动黔江公司、中国联通黔江分公司,黔江区通信发展办公室

2021-2023

建成全区公共区域免费Wi-Fi局域网,并接入全市统一的爱重庆免费Wi-Fi运营管理平台,实现全区3A以上旅游景区、主要行政服务大厅、核心商圈、二甲以上医院、星级酒店等公共服务场所免费Wi-Fi覆盖。

在建

10000

区大数据发展局

一期、二期

5

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工程

信息基础设施

信息安全基础设施

信息安全监测平台

中国电信黔江公司、中国移动黔江公司、中国联通黔江分公司,黔江区通信发展办公室

2020-2023

加快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化部署,重点推进区级政府外网和新闻及广播电视媒体网站系统、重点内容分发网络和云服务平台的全部云产品、互联网骨干网及其网间互联体系、城域网和接入网、广电骨干网等由IPv4IPv6演进升级。

在建

1000

区委网信办

一期、二期

6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卫系统

信息基础设施

信息安全基础设施

信息安全监测平台

待定

2021-2022

对交通、金融、医疗、环保、能源等重点行业部门、重要企事业单位的关键信息基础开展安全检测和流量监测,汇聚各单位网络安全设备运行数据、承载的内容信息,及时发现问题隐患、安全线索。

在建

5000

区公安局

一期、二期

7

公共网络安全防护系统

信息基础设施

信息安全基础设施

信息安全监测平台

待定

2021-2022

对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气等重要领域信息系统、大型互联网企业、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等开展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并督促整改,提升整体安全防护能力。

在建

1000

区公安局

一期、二期

8

城市物联网平台。

信息基础设施

新型网络基础设施

基础网络设施

待定

2021-2023

建设视频共享交换平台、传感物联平台两部分。视频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全区所有视频资源的汇聚共享,传感物联平台实现与全区所有要素类传感设备的对接。

储备

1000

区大数据管理局

一期、二期

9

黔江城区基础设施物联网建设示范项目

信息基础设施

新型网络基础设施

基础网络设施

重庆九钰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2021-2023

围绕三岔河片区建设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体系,推动物联网系统体系上线运营,逐步覆盖区主要商业街区。

储备

30000

区经济信息委

一期、二期

10

中国华录黔江数据湖科技园

信息基础设施

智能计算基础设施

数据存储设施

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公司

2021年—2025

建成数据湖基础设施、数据湖产业园

新建

300000

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

一期、二期、三期

11

黔江区城市数智中枢

信息基础设施

智能计算基础设施

数据存储设施

区大数据中心

2021-2022

建设云计算平台和服务器边缘计算节点;建设实现大数据资源中心、城市物联网平台、物联网采集体系、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及城市APP

新建

11454

区大数据管理局

一期、二期

12

重庆数据中心渝东南存储分中心

信息基础设施

智能计算基础设施

数据存储设施

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华录集团

2021-2025

利用中国华录(重庆黔江)城市数据湖,建设区域数据存储分中心,为渝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作用,包括数据中心用地、机房装修、存储设备、供电、网络等内容建设。

新建

50000

区大数据管理局

一期、二期、三期

13

重庆水土数据中心异地灾备中心

信息基础设施

智能计算基础设施

数据存储设施

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华录集团

2021-2025

建设承接水土数据中心异地灾备功能的光磁一体存储工程,利用黔江电力、气候、汉渝光缆一级节点等优势,建设重庆大数据灾备中心。

新建

100000

区大数据管理局

一期、二期、三期

14

黔江区农业“互联网+示范项目

融合基础设施

转型促进基础设施

农业互联网平台

相关企业

2021-2025

完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打通农产品线上线下营销通道。发展共享农业、云农场等网络经营模式。

储备

3000

区农业农村委

一期、二期、三期

15

农牧家禽养殖智慧化改造

融合基础设施

转型促进基础设施

农业互联网平台

相关企业

2021-2025

新建设和改造一批畜农牧、家禽智慧种殖养殖基地,构建基于物联网的养殖生产和管理系统,推进畜农牧家禽种殖养殖数字化、智能化。

储备

10000

区农业农村委

一期、二期、三期

16

种植业信息化建设

融合基础设施

转型促进基础设施

农业互联网平台

相关企业

2021-2025

建设基于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物联网等手段的动态监测系统,建设农业病虫害测报监测网络和数字植保防御体系,建设数字田园,推动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技术与装备在大田种植和设施园艺上的集成应用,建设环境控制、水肥药精准施用、精准种植、农机智能作业与调度监控、智能分等分级决策系统,发展智能“车间农业”,实现种植业生产经营智能管理。

储备

3000

区农业农村委

一期、二期、三期

17

仰头山现代农业园区猕猴桃智慧示范项目

融合基础设施

转型促进基础设施

智慧产业融合

相关企业

2021-2023

改扩建智能避雨大棚设施、智能温室育苗大棚。新建自动水肥一体化系统。建设质量追溯管理和监控系统。集成水肥系统、质量追溯系统、气象系统,建设园区大数据智能管理控制中心。

储备

2000

区农业农村委

一期、二期

18

仰头山现代农业园物联网建设项目

融合基础设施

转型促进基础设施

智慧产业融合

区农业农村委

2020-2022

建设质量追溯管理系统、自动水肥系统,合计5000

新建

900

区农业农村委

一期、二期

19

黔江区智慧城市运行指挥中心

信息基础设施

智能计算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智能化设施

区大数据中心

2021-2022

建设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实体大厅和城市运行管理平台

储备

3000

区大数据管理局

一期、二期

20

智慧市场监管一体化信息平台

融合基础设施

融合应用基础

公共服务智能化设施

区市场监管局

2020-2023

依托重庆市智慧市场监管一体化信息平台,完善市场主体综合信息数据库,搭建黔江智慧市场监管平台,在智慧审批、智慧监管、智慧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逐步实现市场监管领域业务全覆盖。

储备

486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一期、二期

21

黔江区旅游景区大数据指挥中心(二期)

融合基础设施

转型促进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智能化设施

区旅投公司、区鸿业公司

2020-2023

建设智慧景区综合管理平台、“一部手机游”APP、舆情采集与分析系统、景区地理信息GIS系统、环境监测系统、景区游客流量统计分析系统、电子巡更巡检系统、车船调度管理系统、智慧厕所、智慧垃圾桶、智慧消防栓、线上票务、景区智能人脸识别等。

在建

3500

区文旅委

一期、二期

22

黔江区交通信息中心

融合基础设施

转型促进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智能化设施

区道路运输事务中心

2021-2025

建议96096分中心、信息中心服务器、大屏幕、数据库、工位等。

储备

5000

区交通局

一期、二期、三期

23

融媒体技术云平台

融合基础设施

转型促进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智能化设施


2020-2021

新建分布式数据管理平台、资源基础云平台、以太交换网络、生产发布平台、综合平台等,配套建设云平台信息系统、云平台工作场所建设等。

在建

700

区融媒体中心

一期

24

工厂智能改造工程

融合基础设施

转型促进基础设施

工业互联网

相关企业

2021-2025

实施“机器换人”改造工程,鼓励企业使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代替人工,重点推动电子、汽车行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用工人数,降低生产成本。

新建

50000

区经济信息委

一期、二期、三期

25

政法大数据办案系统

融合基础设施

融合应用基础设施

公共安全智能化设施

相关企业

2021-2025

立黔江区政法机关垮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实现政法机关之间设施联通、网路畅通、平台贯通、数据融通,以协同、共享、高效、规范为定位,推进政法各部门业务协同,实现办案数据融合和规范智能办案。

储备

3000

区委政法委

一期

26

电网智能化改造

融合基础设施

转型促进基础设施

数字能源基础设施

黔江供电分公司

2020-2025

新建500伏智能变电站一座,完成110kV输变电站及线路智能化改造6个。完成乌石北线、濯水变电站送出、青杠生活垃圾发电厂送出等1335kV线路智能化改造。完成10伏城乡农网智慧化改造工程。

新建

80000

区经济信息委

一期、二期、三期

27

油气设施智能化改造

融合基础设施

转型促进基础设施

数字能源基础设施

相关企业

2021-2025

完成全区加油(气)站、储备库、调峰中心等设施智慧化改造。

储备

30000

区商务委、区经济信息委

一期、二期、三期

28

黔江区智慧物流枢纽

融合基础设施

融合应用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智能化设施

相关企业

2021-2025

建设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智慧物流中心。

储备

60000

区商务委、区交通局

一期、二期、三期

29

爱莉丝庄园景区智慧景区管理系统

融合基础设施

融合应用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智能化设施

区鸿业集团

2021-2022

景区人脸识别、网络云大数据管理、智慧停车场管理、线上票务偏于、景区智能人脸识别等。

新建

500

区文旅委

一期、二期

30

不停车检测系统

融合基础设施

融合应用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智能化设施

区交通行政执法支队

2021-2025

四个点、五套

在建

2000

区交通局

一期、二期、三期

31

智慧商城

融合基础设施

融合应用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智能化设施

重庆暹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2020-2021

建设集O2O电商、商圈金融、停车诱导、政务查询、社交平台、促销打折、旅游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平台。开发智慧商圈移动终端APP、智慧商圈网,实现智能化、便利化、一站式、综合性商圈有效供给。通过智能硬件、物联网等技术建立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增强用户体验,实现商圈数字化、消费需求场景化,对商圈的整体动线规划、商业业态布局、安全、卫生等方面提供支撑

在建

200

区商务委

一期

32

黔江区应急指挥中心

融合基础设施

融合应用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智能化设施

区应急管理局

2020-2022

建设视频会议系统、视频系统、音频系统、视频融合控制系统。

在建

1000

区应急管理局

一期、二期

33

黔江区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建设项目

融合基础设施

融合应用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智能化设施

区林业局

2020-2022

配备机具及装备,提升以水灭火能力,建设森林防火检查站及卡口、防火卡口系统、林火监测系统等。

在建

1200

区林业局

一期、二期

34

智慧社区矫正

融合基础设施

融合应用基础设施

公共安全智能化设施

相关企业

2020-2021

建成集社区矫正大数据分析、日常监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远程视频督察等于一体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提升社区矫正智能化水平。

在建

1000

区司法局

一期

35

智慧园区

融合基础设施

融合应用基础设施

传统基础设施改造

相关企业

2021-2025

依托园区现有基础化打造智慧园区运营信息化、服务平台化、社区移动化、数字智能化的准四化模式,打造统一平台,设立园区数据中心,具有全面感知、通信顺畅、随需应变等特点,提升产业发展软实力。搭建园区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实用性人才培养、孵化和输送基地,建成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先行区。

储备

3400

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

一期、二期、三期

36

智慧交通

融合基础设施

融合应用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智能化设施

区交通行政执法支队

2021-2025

新建智能交通集成指挥平台、AR防控指挥系统、车辆大数据系统、高清视频分析、综合信息采集系统等。

储备

11843

区公安局

一期、二期、三期

37

黔江区智慧教育项目

融合基础设施

融合应用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智能化设施

相关企业

2021-2025

建新建基础支撑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大数据平台、平安校园视联网平台,配套建设校园网络、互动式多媒体教学设备、在线巡课系统、计算机网络教室、通用技术教室等。

储备

24557

区教委

一期、二期、三期

38

能源大数据中心

融合基础设施

融合应用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智能化设施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黔江供电分公司

2021-2023

依托重庆市能源大数据中心建设黔江区能源大数据中心。面向政府机构,提供数据产品服务,助力政府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公共服务高效化;面向社会公众,提供企业、居民用能分析诊断、节能环保建议等服务,促进社会智慧用能;面向能源行业,发布较为权威的能源行业发展年鉴、能源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等,服务行业创新发展。

新建


区大数据局

一期、二期

39

黔江区智慧水利项目

融合基础设施

融合应用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智能化设施

相关企业

2021-2025

完成黔江区水利基础设施工程安全监测全面覆盖,水情监测报讯设备覆盖所有中型水库;黔江区雨量站、水文站、防洪重点区段、水利基础设施全面在线监测;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覆盖各级河长、河长办工作人员、成员单位责任人以及社会公众。

储备

3000

区水利局

一期、二期、三期

40

智慧城管

融合基础设施

融合应用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智能化设施

区城市管理局

2020-2024

建设智慧城管大数据平台,推进城市管理主题数据库、数据资源共享服务、全景数据门户、大数据分析决策支撑系统建设。

新建

16000

区城市管理局

一期、二期、三期

41

智慧垃圾分类系统

融合基础设施

融合应用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智能化设施

相关企业

2021-2023

以推进垃圾分类基础设施网络化、建设精细化、管理智能化为核心,打造智慧垃圾分类系统。

储备

2000

区城市管理局

一期、二期

42

黔江区路内停车智能化改造项目

融合基础设施

融合应用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智能化设施

重庆市鸿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21-2023

搭建城区路内停车管理服务平台,部署高低位视频监控抓拍、地磁感应系统等,实施对城市存量路内停车场实施智能化改造。

新建

1000

区城市管理局

一期、二期

43

智慧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

融合基础设施

融合应用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智能化设施

相关企业

2021-2023

依托重庆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构建生态环境数据资源共享应用体系,实现大气、水、土壤、噪声、固废、辐射、生态红线等环境要素数据汇聚、关联整合。

储备

1000

区生态环境局

一期、二期

44

智慧生态监管系统

融合基础设施

融合应用基础设施

公共管理智能化设施

相关企业

2021-2023

建设智慧生态监管系统,通过对矿区和开采单位的监察,实现区内所有非煤生产矿山生态环境的监控和管理。

储备

1000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一期、二期

45

生态环境智慧服务平台工程

融合基础设施

融合应用基础设施

公共管理智能化设施

相关企业

2021-2022

依托重庆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全区统一生态环境智慧服务平台,建成“大气、水、噪声、土壤”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

储备

1000

区生态环境局

一期、二期

46

智慧气象工程

融合基础设施

融合应用基础设施

公共管理智能化设施

区气象局

2021-2023

以信息化驱动气象现代化,通过构建气象+大数据平台、建设集智能气象观测、智能预测预报、智慧气象服务和智能预警信息发布等业务系统。

储备

500

区气象局

一期、二期

47

智慧气象防灾减灾工程

融合基础设施

融合应用基础设施

公共管理智能化设施

区气象局

2021-2025

升级智能化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新建219个村级预警工作站;建设渝东南应急气象保障中心、渝东南气象防灾减灾物资储备中心;建立人影防雹作业基地。渝东南气象影视制作发布中心;建成渝东南气象防灾减灾中心。

在建

3000

区气象局

一期、二期、三期

48

智慧医疗

融合基础设施

融合应用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智能化设施

相关企业

2021-2025

黔江智慧医疗云平台,优化智慧医疗云平台运行环境,建设黔江“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否系、黔江基层卫生健康信息化,整合民营医疗机构信息化系统,新建黔江卫生系统“雪亮”平台,整合区级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

储备

42100

区卫健委

一期、二期、三期

49

全民健康信息系统

融合基础设施

新型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智能化设施

中国银行黔江支行、中联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2020-2022

依托黔江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建立一个开放的、标准的、统一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

在建

490

区卫健委

一期、二期

50

应急新技术实验室

创新基础设施

产业创新基础设施

试验验证平台

相关企业

2021-2023

搭建应急新技术研发实验室,组建研发团队。完善应急大数据平台,更新前端感知设备,通过采集汇聚的各项监控、生产数据,优化大数据分析模型,精准预警各类事故的发生,正确率达到95%以上。2020年,完成应急新技术实验室建设,组建研发团队,应急新技术进行试点应用。

储备

12000

区大数据发展局

一期、二期

51

特色智创基地

创新基础设施

产业创新基础设施

技术研发创新平台

相关企业

2021-2023

通过积极引进、培育一批人工智能、云服务、创新中心、人才培养、产业孵化等特色鲜明、前景优越的创新型科技企业来区发展,打造有影响力的特色智能产业创新基地,导入优势资源,培育特色产业,壮大知名品牌,形成区域影响力。

储备

30000

区科技局

一期、二期


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