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区民政局>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区民政局>动态

无边胜景满目新

日期:2022-10-24

无边胜景满目新

——湖北省咸丰县大路坝区“携手”黔江小南海镇边区融合发展

湖北省咸丰县大路坝区,重庆黔江区小南海镇。两地一河之隔,又一桥相连。

时空距离,已然不是距离。湖北人吃重庆的水,重庆人用湖北的电,两地共享一条河流,共行一条公路,相濡以沫,由来已久。

现如今,两地以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创新推行“六项机制”,致力边区“共同缔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蹚出一条渝鄂边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路径,构建“大”“小”相融发展格局,齐心奏响新时代的和谐乐章。

“齐抓共管”促成同台唱戏

从“对河吵”到“同台唱”,是咸丰县大路坝区和重庆黔江区小南海镇两地的真实写照。

两地犬牙交错,政府所在地仅一河之隔,仅几分钟的距离。虽属两个镇,两地赶的却是一个集场大路坝。有的村民打趣道,迈过几个门面就是重庆的地儿,跨过一条街又是湖北的界,“真分不出你我。”

曾几何时,两地因争水、争地、争资源争吵不断,彼此都闹得很僵,便形成偶尔“对河吵”的历史格局。

但是,山水相连、地缘相接、人文相通、经济相融……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两地“握手”、形成齐抓共管格局的基础。多年来,两地党委、政府一直寻找共建共治共享的合作空间。

2007年,两地群众组成一个80多人的鄂渝合唱团,同唱《团结就是力量》。两地政府提出“共建一个镇,连起群众心”,双方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作解决群众共同关注、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共谋产业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民族团结、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局面,推动特色边区共建。

同年,蛇盘溪的“同心桥”建成通车。该桥由两地共同出资70多万元建成。它见证了两地同心携手共进的历程。同时,小南海镇修建水利工程从大路坝区引水,实现“咸水黔调”的创举。

2010年3月,小南海镇发生森林火灾,大路坝区积极支援,不到10分钟便组织民兵赶到火灾现场。同年5月,大路坝两处路段因滑坡造成道路损毁,小南海镇又主动抢修道路。

“六项机制”撑起共治格局

今年10月11日,大路坝小南海党建引领边区融合治理办公室正式启动。由大路坝区、小南海镇内的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等组成的党建引领融合治理联合巡逻队在边区融合治理办公室外整队集合。

制度是推进工作规范化、实体化运行的保障。近年来,大路坝区工委、小南海镇以“构建渝鄂边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目标,以推动边区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就推进边区深度协作,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建立基层组织共建、区域协同共治、基础设施共筑、富民产业共兴、民族文化共荣、治理成果共享“六项机制”。

两地联合成立党建引领边区融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两地党委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下设综合办公室、疫情防控办公室、社会治理办公室,双边各派2人进驻,共同协商开展工作,实现融合治理实体化运行。联合构建交叉村域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架构,打破村域行政区划,实现就近就便、规模适度、有利治理。

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每年联合开展4次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每年至少召开2次项目对接会议,每年共同举办1次“鄂渝边区油菜花节”、每年举办1次鄂渝边区融合发展文艺汇演、探索创建1个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共同打造1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两地立足实际寻找结合点,将活动通过制度固定下来,在交流中实现共融和共荣。

“团结之花”绽放鄂渝边区

今年,天然气管道铺设经过孙家坝院落。该院落是插花地带,既有大路坝区村民又有小南海镇村民。两地村民认为天然气管道离房屋很近,担心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刘某和徐某甚至发动村民阻止施工。两地及时组建工作专班进行研讨并联合进行入户调解。

大路坝区综治中心、派出所、天然气公司联合小南海镇平安办、治安大队多次前往孙家坝院落进行入户调解,讲解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最终在双边政府共同努力之下,天然气管道铺设施工圆满完成。

在大路坝区和小南海镇之间,有一条老街。它是咸黔两地进入大路坝集镇和小南海景区的必经之路,这里居住着95户村民,其中61户属重庆户口,34户为湖北户口,有的上下楼居住的村民则分属两个省市。

“老街见证了边区的发展,我们要让老街焕发新生机。”大路坝村党支部书记王柏平进行逐户宣传政策。届时,将近两公里长的老街进行统一规划,通过植入本土文化元素,共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街。

不仅在基础设施上共建、基层治理上共治共管,两地在产业发展上不断融合,连片发展,真正富裕两地居民。

“大路坝村跟我们桥梁村像兄弟一样,毫不保留地提供白茶种植技术,让我们少走弯路。”小南海镇桥梁村党支部书记田维群感叹。

原来,大路坝村与小南海镇桥梁村交界,两地土壤气候相差无几。2018年秋天,桥梁村看到大路坝村发展白茶效益不错,也萌生了种植念头。大路坝村当即帮忙联系种苗、提供技术支持。

如今,桥梁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流转土地发展的200亩白茶,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4万元。同时,两村在疫情防控和纠纷调解方面,也配合得十分默契。

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头。在秋日暖阳的映衬下,一幅画满团结一家亲、产业连片种植、民族文化带动旅游业发展的乡村振兴蓝图在鄂渝边区缓缓舒展开。

←滑动查看完整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