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黔江区水利局关于黔江区太极水库隧洞渗漏治理设计报告的批复
区泰来公司:
你公司《关于审批太极水库隧洞渗漏治理设计报告的请示》(黔江泰来文〔2019〕75号)收悉。2020年4月16日上午,我局组织、项目法人、设计单位踏勘了工程现场,当天下午召开了《黔江区太极水库隧洞渗漏治理设计报告》专家评审会,提出了修改意见,经设计单位多次修改和专家组复核。2021年4月12日专家组提出技术审查意见,设计单位按照技术审查意见再次修改。
2021年12月3日你司报送《关于审批太极水库隧洞渗漏治理设计报告的请示》(黔江泰来文〔2021〕103号)及《重庆市黔江区太极水库隧洞渗漏治理设计报告》(二〇二〇年五月版本),2021年12月9日、2022年1月7日我局先后请示市水利局审批《重庆市黔江区太极水库隧洞渗漏治理设计报告》(黔江水利文〔2021〕124号、黔江水利文〔2022〕2号),2022年2月16日市水利局办公室《关于黔江区太极水库隧洞渗漏治理设计报告的函》(渝水办函〔2022〕1号)明确《重庆市黔江区太极水库隧洞渗漏治理设计报告》由我局负责审批。
根据市水利局市发改委《关于黔江区太极水库工程设计的批复》(渝水基〔2003〕15号)、《关于太极水库工程设计变更报告(一)(枢纽工程部分)的批复》(渝水许可〔2014〕128号)、市发改委《关于黔江区太极水库工程投资概算调整的批复》(渝发改农〔2015〕1265号),以及2018年3月30日重庆市水利局《关于研究黔江区太极水库防渗处理方案的会议纪要》(专题会议纪要2018-9)、2018年10月25日区政府《关于研究罗家堡水库和太极水库建设有关事宜的纪要》(区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18—49)精神,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水库洪水复核
原则同意太极水库洪水复核成果。采用“原初设集水面积(59.1km2)+1982年洪水重现期(244年)”洪水方案,水文比拟法推求太极水库坝址处设计洪水,当P=0.1%(校核洪水)时洪峰流量为1090 m3/s。
二、隧洞渗漏治理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原则隧洞渗漏治理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成果。
(一)工程区基本地质条件
根据地质勘察、施工地质揭露、一期及二期帷幕灌浆成果分析,枢纽区出露地层为寒武系毛田组、奥陶系南津关组、分乡组、红花园组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地层,南津关组地层中见钙质页岩,分乡组地层中见页岩。区内发育F9、F10、F11三条断层,F10断层基本顺河向发育于右坝肩。放空泄洪隧洞穿过F9、F11断层。取水隧洞受F9断层破碎带影响明显。现阶段主要地质问题是坝区渗漏及绕坝渗漏。工程区内河水、泉水化学类型均为重碳酸—钙(HCO3—Ca)型水,河水、泉水对水泥拌制混凝土无腐蚀性。
(二)工程区岩溶发育特征
工程区寒武系毛田组、奥陶系南津关组、分乡组、红花园组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地层均属岩溶地层,灰岩、白云质灰岩属于可溶岩类。其中南津关组地层中的钙质页岩、分乡组地层中的页岩属于非可溶岩石。地表岩溶形态主要有溶隙、溶沟、溶槽,其发育深度和规模均较小,地下岩溶形态为落水洞,落水洞不发育。工程区未见大型暗河、漏斗、落水洞及大型溶洞。综合岩溶发育规模分析,工程区可溶岩地层在风化卸荷带、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裂隙密集带内岩溶化作用较强。
(三)放空泄洪隧洞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施工地质成果,放空泄洪隧洞布置于河流左岸,全长677.23m。洞身通过地层为奥陶系下统南津关组第一~四段(O1n1~4)的石灰岩、灰质白云岩、泥质灰岩、钙质页岩及寒武系上统毛田组(∈1m)的白云岩,岩层较平缓。防渗帷幕轴线上游侧洞室段隧洞垂直埋深45~107m,侧向埋深10~130m。放空泄洪隧洞穿过F9、F11断层,受断层破碎带影响,岩溶较发育。此次发生渗漏洞室段桩号为放0+268.00~放0+277.00,围岩类别为Ⅴ类。
(四)取水隧洞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施工地质成果,取水隧洞布置于河流左岸,全长680.00m。设计进口底板高程621.00m,出口底板高程620.39m。洞身通过地层为奥陶系下统南津关组第二~四段的石灰岩、灰质白云岩、泥质灰岩、钙质页岩,岩层较平缓。取水隧洞渗漏洞段桩号为取K0+118.4~取K0+138.4,岩体中溶蚀裂隙极其发育,喀斯特发育,岩体破碎,围岩类别为Ⅴ类。
(五)渗漏原因工程地质分析
放空泄洪隧洞、取水隧洞岩体中不良地质发育,库水沿岸坡溶蚀裂隙、风化卸荷裂隙、断层破碎带及岩溶通道进入隧洞围岩,在水压力作用下导致隧洞结构最薄弱的部位发生破坏,形成隧洞渗漏。
(六)工程地质建议
一是建议设计单位进一步复核放空泄洪隧洞、取水隧洞结构安全。二是建议对放空泄洪隧洞、取水隧洞渗漏段(渗透破坏段)进行空腔回填处理。三是建议在岩溶空腔回填处理完成后,对隧洞围岩按工程地质类别Ⅳ类要求进行高压固结灌浆设计处理,对隧洞围岩进行加固。同时对已破坏的水工结构进行修复整治,并研究高水头外水压力折减的工程措施,确保修复后的水工结构安全。四是针对左坝肩渗漏情况分析,建议对左坝肩(重点是断层F9、F11影响区)开展补充勘探工作,进一步查明帷幕轴线上下游侧地下水位与库水位变化关系,查明溶洞空腔发育分布情况,为实施空腔回填设计提供地质依据。五是建议根据地质勘察情况,及时完成投用地质观测孔和变形观测孔。加强坝体浸润线和坝体渗漏观测。蓄水过程中,应重视排查绕坝渗漏问题,加强对F9、F11断层影响带洞室段的监测,对坝基坝肩帷幕防渗效果和F10断层处理效果的监测,加强对各观测区水文点、库坝区水位观测孔的监测。
三、水库泄流能力复核
原则同意太极水库泄流能力复核成果。放空泄洪隧洞过流能力复核成果与设计变更阶段成果一致,泄洪能力满足要求。
四、隧洞渗水原因分析
原则同意太极水库隧洞渗水原因分析。放空泄洪隧洞、取水隧洞岩体中不良地质发育,库水沿岸坡溶蚀裂隙、风化卸荷裂隙、溶蚀裂隙、断层破碎带及岩溶通道进入隧洞围岩,在水压力作用下导致隧洞结构最薄弱的部位发生破坏,形成隧洞渗漏。
五、隧洞渗漏治理设计
原则同意太极水库隧洞渗漏治理设计。本次结构加固设计外水压力按水库满蓄时全水头计入,放空泄洪隧洞和取水隧洞在外水作用下结构安全。一是在放空泄洪隧洞洞身段(放0+151.03~放0+325.70)采取工程结构加强措施,对现有隧洞钢筋混凝土不进行拆除,在其内部进行二次衬砌变成圆形隧洞,放0+151.03~放0+305.70段整治成内径4.0m的圆形隧洞,出口新建渐变段(放0+305.70~放0+325.70),长20m,隧洞由圆形断面渐变成已成城门洞形断面,所有整治段新浇混凝土均采用现浇C40W8HF抗冲耐磨砼。在放0+325.70~放0+425.70段设置消力坎10个,减小隧洞内水流速度。二是对取水洞底板破坏段(取0+118.40~取0+190.00)结构进行处理,对底板有纵向裂缝,长度约20m洞段,拆除底板钢筋混凝土,清除厚度50cm后采用C20混凝土回填,再恢复底板钢筋混凝土浇筑。本段底板、边墙顶拱采用φ20锚筋加固,间距1.0m,排距2.0m,对于底板与边墙形成的结构缝设置止水带。三是对放空泄洪隧洞溶蚀带空腔(放0+263.00~放0+282.00)采用C20砼进行回填处理。四是F10、F11断层增设变形观测点2处、变形观测孔3处、水位观测孔2处等观测设施。
六、施工组织设计
原则同意太极水库隧洞渗漏治理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区距离黔江城42km,交通便利,主要建筑材料、天然建筑材料、水、电等市场供应,以及施工机械、度汛调度能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工程总工期18个月。
七、工程投资
原则同意太极水库隧洞渗漏治理工程投资成果,并将太极水库工程总投资控制在2015年8月31日市发改委批复工程投资概算调整55380万元(渝发改农〔2015〕1265号)以内。本次隧洞渗漏治理工程概算总投资1559.61万元,其中隧洞渗漏整治工程1243.35万元(放空泄洪隧洞整治工程729.08万元、放空泄洪隧洞渗水段洞顶空腔回填251.49万元、取水隧洞整治工程262.78万元),太极水库变形、水位观测工程43.63万元,施工临时工程投资272.63万元。
重庆市黔江区水利局
2022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