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黔江区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例行督察第37号具体问题整改销号情况公示表
重庆市黔江区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例行督察第37号具体问题整改销号情况公示表
根据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印发的《重庆市黔江区贯彻落实〈重庆市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黔江委办发〔2020〕16号)的例行第37专项整改子问题 “水产养殖尾水直排现象普遍。2018年,重庆市水产养殖面积83024公顷,其中配套建有尾水处理设施有只有1505公顷,仅占总养殖面积的1.8%,每年大约10770万吨尾水未经处理直接外排”已完成整改,现按照《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销号工作规则(试行)》相关要求进行销号公示,具体情况见附件,公示时间为2022年1月7日—2022年1月13日。公示期间如有异议,请向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联系电话:023-79245501,电子邮箱:491198886@qq.com,传真:79222925,通讯地址:重庆市黔江区正阳街道桐坪居委市民西路,邮编:409000。
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交办问题整改销号情况公示表
整改任务概述 |
《重庆市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例行督察第37项具体问题:水产养殖尾水直排现象普遍。2018年,重庆市水产养殖面积83024公顷,其中配套建有尾水处理设施有只有1505公顷,仅占总养殖面积的1.8%,每年大约10770万吨尾水未经处理直接外排。 |
整改责任单位 |
黔江区 |
整改目标 |
全面完成黔江区7个养殖场共200万吨水产养殖尾水的整改任务,提高水产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率,有效遏制养殖尾水直排问题。 |
整改措施及成效 |
整改措施: (一)全面排查摸底。2020年10月底前开展全区近三年(2017-2019年)池塘养殖尾水直排及治理情况摸排,收集汇总前期整改情况,建立池塘养殖环境问题清单台账,全面排查直排隐患。 (二)推行生物技术。推行池塘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模式,将渔业和种植业有机结合,原位修复池塘水体和消纳减控富营养化物质。推行多级人工湿地模式,模拟天然湿地系统,对池塘养殖污水进行处理,达到水质净化作用。推行生态沟渠净水模式,通过沟渠种植植物或设置过滤坝等形式,截污和吸附氮磷。 (三)推行工程技术。推行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主推池塘内循环微流水养殖、集装箱循环水养殖等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促进废水循环利用。推行多级沉淀池,通过在养殖尾水排放端设置阶梯型沉淀池,实现池塘尾水清液回收,干物质用作肥料。 (四)推行资源化利用。推行尾水资源化利用,将池塘养殖尾水收集用于农业灌溉;推行池塘底排污生态化改造模式,通过在养殖池塘底部建设排污井,将排出的废弃物进行固液分离,在用于农业生产的同时,尾水还可循环用于养殖池塘,实现资源化利用。 (五)抓好宣传引导。通过强化技术培训和法律法规宣传,提高水产养殖业主的环保和绿色发展意识,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监督,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尾水有效治理。 整改成效: 1.对全区养殖水面情况进行全面普查摸底,对部分水产养殖场开展尾水排放抽样调查。 2.制定“一场一策”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争取专项整改资金开展整改工作。 3.黔江区7个水产养殖场全面完成排水管道安装及沉淀池、过滤坝、生物净化池等尾水治理设施建设,尾水治理设计面积约31.09亩,尾水检测合格,200万吨尾水治理任务完成。 |
整改时间 |
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 |
社会监督联系人及电话 |
白兴袤,79245501 |
备注:社会监督联系人由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有关人员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