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区统计局>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统计公报
您当前的位置: 区统计局>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统计公报
  • 索引号 11500114009130039C/2009-01538
  • 发文字号
  • 主题分类 统计
  • 体裁分类 统计分析
  • 成文日期 2009-03-12
  • 发布日期 2009-03-12
  • 文件标题 2008年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发布机构 黔江区人民政府
  • 有效性

2008年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黔江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黔江区统计局

(2009年3月6日)

2008年,全区各族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三届三次、四次全委会精神,认真落实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应对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和严重困难,坚持科学发展,扩大改革开放,构建和谐黔江。经济运行绩效优良,各项社会事业同步推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明显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0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48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78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29.28亿元,增长21.7%;第三产业增加值22.42亿元,增长15.3%。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6.1∶45.6∶38.3调整为14.5∶48.4∶37.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7%、59.9%和34.4%。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13873元。

年末全区就业人员达到25.28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17.54万人,第二产业就业2.53万人,第三产业就业5.21万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018人,指导帮助城镇下岗职工和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382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8%。 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业内生增长乏力,后续项目跟进不足;金融危机影响加深,制约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面临新的困难。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99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种植业5.85亿元,增长3.7%;林业0.97亿元,增长11.4%;牧业6.89亿元,增长10.9%;渔业0.13亿元,增长11%。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82.73万亩,比上年增长0.06%;油料种植面积11.42万亩,增长6.5%;蔬菜种植面积11.87万亩,增长8.3%。粮食总产量24.4万吨,比上年增产1.13万吨,增长4.9%,其中小麦产量0.14万吨,减少9.7%;玉米产量6.77万吨,增长14.1%;水稻产量7.29万吨,增长3.2%;薯类产量8.3万吨,增长1.4%。全区烤烟产量0.73万吨,增产33.2%。蔬菜产量12.39万吨,增长9.1%。 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5.01万吨,比上年增长7.8%,其中猪肉4.5万吨,增长9.5%;牛羊肉0.4万吨,增产11.7%。年末生猪存栏51.56万头,增长32.2%;牛存栏7.93万头,增长11.8%;羊存栏1.82万只,增长4%。全年生猪出栏64.81万头,增长16.1%。全年水产品产量0.11万吨,增长0.7%。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8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5.61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占全区GDP的比重为42.3%,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7%,拉动经济增长9.6个百分点。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4个,实现产值47.31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其中国有企业实现产值13.74亿元,增长18.8%;股份制企业实现产值22.29亿元,增长45.5%。黔江卷烟分厂、乌江电力有限公司、黔龙集团、弘扬建材集团、黔江供电公司、汇豪硅业等6家骨干企业共实现产值40.8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6.4%。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06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工业产销率为99.8%,提高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76.2%,提高78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17.96亿元,增长37%;实现利润总额5.34亿元,增长64.1%;总资产贡献率为28.9%,提高7.2个百分点;人均劳动生产率达到32.67万元,增长16.1%。 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67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1.32亿元,增长24.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91亿元,比上年增长42.5%,其中建设与改造投资完成50.95亿元,增长41.2%;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96亿元,增长57.3%。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农林牧渔业投资2.6亿元,增长55.4%;工业投资12.77亿元,增长16.4%;交通运输邮电业投资18.27亿元,增长58.2%。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62.98万平方米,增长34.9%;竣工面积13.31万平方米,增长68.5%;商品房销售面积14.97万平方米,减少17.8%,销售额3.29亿元,增长6.2%,其中住宅销售增长12%,占商品房销售额的比重为88.2%。 渝湘高速公路黔江段、正阳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路、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卷烟分厂技改等重点建设加速推进,全区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2.1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57.6%。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4.87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分城乡看,城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6.49亿元,增长27.9%;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38亿元,增长19.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2.27亿元,增长25.6%;餐饮业零售额2.6亿元,增长19%。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25.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6.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4.6%;中西药品类增长18%;家 具类增长19.7%;通讯器材类增长21.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5.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9.2%;汽车类增长30.5%。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4.4%,比上年上涨4.4%。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区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29公里,累计达到225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769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1309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4%;完成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49900万人公里,增长2.1%。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8114万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892万元,增长19.9%;电信业务总量16222万元,增长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27万户,减少14.7%;移动电话用户20.16万户,增长34.5%;互联网用户14786户,增长28.5%。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36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全区接待旅游人数86.53万人次,增长14.4%,其中住宿设施接待旅游人数33.92万人次,减少4.9%;景区景点接待旅游人数52.25万人次,增长31.5%。蒲花河农业开发园区创建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小南海被命名为“巴渝新十二景”、“重庆市十大标志性景观”。 

七、财政、金融

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17.45亿元,比上年增长34.3%。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83亿元,增长46.9%。实现税收收入3.31亿元,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城维税、烟叶税分别增长22.3%、20.7%、80.2%、26.6%、74.2%。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8.66亿元,比上年增长37.3%,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65%,教育支出增长13.5%,医疗卫生支出增长54.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38.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45.7%。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9.41亿元,比上年增长29.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84亿元,增长26.4%。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7.47亿元,增长9.7%。其中短期贷款11.67亿元,下降12.9%;中长期贷款25.5亿元,增长26.3%。 全区全年保费收入2.09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14亿元,增长36.6%;人身险保费收入0.95亿元,增长32.3%。全年各保险公司共赔付各类保险金0.87亿元,比上年增长2倍,其中财产险赔付0.66亿元,增长5倍;人身险赔付0.21亿元,增长16.7%。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我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27所,其中小学178所,中学19所(初级中学14所,高完中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特教学校1所,幼儿园20所(公办1所,部门办2所,民办17所),中职2所(公办、民办各1所),电大1所;有在校学生110804人,其中小学50984人,初中30838人,高中10178人,特教64人,幼儿园11145人,中职6508人,电大1540人。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初中入学率为99.9%,辍学率为1.15%;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86.8%。小学毕业率为99.7%,初中毕业率为98.8%;初中升高中阶段比例达到94.02%。脱盲巩固提高率达100%,15周岁人口非文盲率达99.88%。中职教育全年实现招生2825人,增长34.2%,区职教中心成功创建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 全年向科技部、市科委编制申报科技计划项目7项,有5个项目被科技部、市科委立项,其中“青蒿新种质及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项目”获科技部国家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新禹投资集团获科技部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黔江蒲花柚脱毒苗木繁育及高效生态栽培技术开发与示范”获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实现了建区以来获科技部项目、资金支持“两个零”的突破,创下了区县一年获科技部3个以上项目支持的先例。“黔江优质红薯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被市科委列入民族地区科技专项行动计划,“新型薯类直条营养粉丝系列产品开发”项目被列入市级新产品计划。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开工建设蓬东乡、黎水镇等7镇乡综合文化站;将农家书屋与村文化室合二为一建设,为82个农家书屋配备了图书29110册,光碟2624张;黔江图书馆新馆、民族影剧院、文化宫续建等工程取得实质性推进;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完成457个2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农村电影放映惠民工程全年放映3366场,观众126.4万人次。制定保护规划,建立传承基地,开展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南溪号子”的传承保护;申报“高炉号子”、“濯水后河戏”、“沙坝盐客调”、“濯水绿豆粉”、“吴幺姑”、“两河帅氏莽号”为市级保护名录。成功举办重庆黔江民族文化周活动;全年新增有线电视入网用户1300户。 2008年,全区医疗机构门诊142.7万人次,比2007年上升2.2%;住院3.3万人次,上升4.7%。“四苗”全程调查接种率98.1%,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95.5%,流脑疫苗接种率90.1%、乙脑疫苗接种率90.5%,较去年同期均有上升。与去年相比,全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从86.2%上升到90.5%;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从88%上升到89.5%;婴儿死亡率10.04‰,与去年持平;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12.41‰下降到12.38‰。自愿无偿献血率继续保持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5.11万人,参合率82.5%。 我区体育健儿参加重庆市2008年度锦标赛成绩突出,分别参加了网球、跆拳道、田径、举重、柔道比赛,共获5个团体第一名,2个团体第二名,21个单项第一名,26个第二名,16个第三名的好成绩;象棋队代表重庆市参加在福建泉州举行的全国农民运动会上取得了中国象棋女子团体和女子个人第二名的好成绩;参加重庆市第二届“中国电信?商务领航杯”公务员乒乓球赛,男女队分获团体第7名和第3名的好成绩。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52.17万人,比上年增加0.49万人。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8‰。全区常住人口43.5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2.55%,比上年提高1.65个百分点。

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32元,比上年增加1352元,增长13.8%。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478元,增长12.3%。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3.8%。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332元,比上年增加504元,增长17.8%,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108元,增长13.6%;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1862元,增长18.4%;人均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362元,增长29.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72元,增长13.2%,其中用于食品、衣着消费分别增长8.8%、23.2%;用于居住、交通通讯消费分别下降12.3%、22%;用于文化教育娱乐、医疗保健消费分别增长8.6%、30.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3.2%。 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员2165人,参保人数达13670人;失业保险新增参保人员1706人,参保职工达18940人;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员736人,参保职工达25125人;工伤保险新增参保人员1021人,参保人数达12633人;生育保险新增参保人员643人,参保人数达7659人;农民工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员1762人;为4167名被征地农转非人员、202名城镇超龄人员、492名村(居)三职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参保。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每人每月由175元调整为230元,人均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72.49元调整为128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由每人每年700元调整为1400元,农村低保人均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301.44元调整为672元。全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待遇12612户,25447人,全年累计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603万元(其中临时性生活补贴314万元); 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待遇7602户,18127人,全年累计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218万元(其中临时性生活补贴109万元)。全年支出救助金364万元对全区9247人实施医疗救助。 

十一、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全年黔江城区空气污染指数平均值为57,达到优和良的天数为365天,满足二级以上天数的比例达99.73%,三级天数1天,占0.27%;建设完成污水管网1.2公里,污水处理设施一座;完成深沟子老垃圾场的封场整治工作。小南海、洞塘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国家Ⅱ类标准,阿蓬江、黔江河次级河流地表水质满足功能区环境要求。对城区实施了精品绿化、香化、美化建设,巩固扩大城周绿化成果,完成城周及正阳、舟白荒山绿化1500亩,绿化城市建成区1000亩;完成了12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任务。 2008年,全区完成森林工程建设13.23万亩;义务植树175万株,1.1万亩;退耕还林荒山造林2万亩;低效林改造0.8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封山育林补植补造0.5万亩。年末全区活立木蓄积达到51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2%。

十二、扶贫开发

在80个贫困村投入扶贫资金1436万元,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新修和改造村道公路130公里,其中新建村道71公里,改扩建村道59公里;新建水池15口700立方米,安装管道3.85万米,解决4000人的饮水难;投入烤烟、生猪、猕猴桃、蚕桑等产业发展资金615万元,为贫困群众增收创造了条件。加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督促检查,共搬迁205户852人。实施 “雨露计划”,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8期3500人次,帮助农村建卡贫困户子女1200名就读中职,干部政策培训9期205人。加大区级部门定点帮扶力度,开展80个贫困村的定点扶持,以及对全区6324户绝对贫困户和300户城镇低保户的结对帮扶。全年共减少农村建卡贫困人口10080人,其中减少绝对贫困人口4012人、相对贫困人口6068人;贫困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050元,比2007年增加262元。

注:公报中所列数据均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