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区统计局>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统计公报
您当前的位置: 区统计局>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统计公报
  • 索引号 11500114009130039C/2016-01550
  • 发文字号
  • 主题分类 统计
  • 体裁分类 统计分析
  • 成文日期 2016-03-10
  • 发布日期 2016-03-10
  • 文件标题 2015年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发布机构 黔江区人民政府
  • 有效性

2015年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兴区”总任务,深入推进“工业强区、旅游大区、城市靓区”战略,全力稳增长,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年全区经济稳定发展,各项事业顺利推进,社会和谐安定。

  一、综合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46.2万人,比上年增加0.5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3万人,农村人口24.9万人。城镇化率46.13%,比上年提高1.01个百分点。

  年末户籍总人口55.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48万人,非农业人口24.57万人。


  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02.55亿元,比上年增长1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9.03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11.77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71.75亿元,增长11.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4∶55.2∶35.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4099元,比上年增长8.9%。


  就业得到保障。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0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0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56%。

  价格水平涨幅较低。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6%。

  财政收入保持平稳。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23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税收收入14.19亿元,下降1.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4.32亿元,增长11%。其中,城乡社区支出4.99亿元,增长12.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6亿元,增长11.9%;教育支出10.52亿元,增长12.1%;农林水支出9.17亿元,增长24.3%;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42亿元,下降15.4%;医疗卫生与计生支出5.29亿元,增长19.9%;文体与传媒支出0.69亿元,增长30.5%。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04亿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种植业11.21亿元,增长6.3%;畜牧业6.37亿元,增长2%;林业1.2亿元,增长8.5%;渔业0.26亿元,增长0.1%。

  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2.85万亩,比上年下降1.4%。油料种植面积15.15万亩,增长2.9%。蔬菜种植面积15.81万亩,增长1.6%。烤烟种植面积6万亩,下降4%。建成优质蚕桑基地10万亩、猕猴桃等特色水果基地5万亩。

  粮食产量保持稳定。全年粮食总产量25.1万吨,比上年增长0.1%。其中:水稻产量6.61万吨,增长0.4%,玉米产量6.96万吨、薯类产量10.4万吨,两者均与上年持平。全区烤烟产量0.62万吨,减少11.4%。蔬菜产量20万吨,增长5.2%。水果产量4.1万吨,增长7.8%。

  畜牧业总体平稳。全年肉类总产量6.55万吨,比上年减少0.4%。其中:猪肉5.84万吨,减少0.9%;牛肉0.53万吨,增长0.8%。年末生猪存栏56.6万头,减少1.8%;牛存栏8.2万头,增长1.1%;羊存栏2.6万只,增长5.4 %;家禽存栏143.52万只,增长30.6%。全年生猪出栏79.36万头,减少0.8%。生产蚕茧2.45万担,增长21.9%。水产品产量1950吨,增长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93.64亿元,比上年增长8.7%,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46.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0.73亿元,增长8.6%。

  工业总产值238.47亿元,增长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8.82亿元,增长11.9%。其中:股份制企业总产值182.35亿元,增长17.4%;国有企业总产值45.56亿元,下降5.7%。

  五大产业板块有升有降。全年电矿联产材料产业总产值91.90亿元,比上年增长32.6%;轻纺食品加工产业119.59亿元,增长1.1%;高效节能电机产业4.61亿元,增长10.5%;汽摩配套协作产业4.81亿元,增长35.3%;生物医药产业7.91亿元,下降13.3%。

  企业效益有所放缓。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18.9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利税总额51.51亿元,下降10.6%;利润总额17.12亿元,下降12.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497.6%,比上年回落24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59.96万元/人,增长1.1%。

  建筑业加快发展。全年633个在地建筑项目。建筑业总产值85.2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建筑业增加值18.13亿元,增长14.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定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分性质看:国有投资194.73亿元,增长33%;民间投资72.35亿元,下降19.3%。分类别看:建设与改造投资243.53亿元,增长11.8%;房地产开发投资23.55亿元,增长29.1%。分行业看:农林牧渔业投资19.45亿元,增长70.3%;工业投资58.5亿元,下降36%;教育卫生文化事业投资13.42亿元,增长63.9%。

  房地产业保持平稳态势。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245.1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6%。商品房竣工面积48.74万平方米,增长1.5倍。商品房销售面积51.21万平方米,增长2.2%。商品房销售额24亿元,增长12.4%。

  五、国内贸易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1.96亿元,比上年增长9.8%,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5.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6.72亿元,增长8.8%,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3.3%。

  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88亿元,比上年增长13.8%。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2.4亿元,增长13.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8.48亿元,增长13.4%。按行业统计,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2.69亿元,增长13.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8.17亿元,增长13.3%。全年全区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销售额181.13亿元,增长18%。住宿餐饮企业营业收入12.48亿元,增长18.2%。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平稳增长。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95亿元,比上年增长7.4%,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2.9%。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508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100公里。全区乡镇通畅率100%,行政村通畅率100%,村民小组通畅率88%。全年公路货物运输403万吨,比上年增长10.1%,公路旅客运输量1072万人,下降13.5%,

  黔江武陵山机场已开通黔江至重庆、黔江至成都、黔江至北京、黔江至上海、黔江至广州、黔江至昆明、黔江至杭州7条往返航线,初步形成“米”字形网络。全年旅客吞吐量14.2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3%。其中:进港4.87万人次,出港4.82万人次,过站4.57万人次。邮货吞吐量114.2吨,增长50.5%。

  邮电业稳定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7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37亿元,增长5.5%;电信业务总量3.33亿元,增长4.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0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6.9万户;互联网用户9.53万户。

  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年接待游客668.1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7%。旅游总收入26.43亿元,增长37.7%。

  七、金融

  金融业快速发展。全年金融业增加值12.13亿元,比上年增长42.2%,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6%。其中,新型金融业增加值增长79.1%。

  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全年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25.53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个人存款余额113.72亿元,增长5.6%。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73.42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短期贷款62.36亿元,下降5.8%;中长期贷款110.06亿元,增长22.7%。全年保费收入7.34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94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5.38亿元。全年各保险公司共赔付各类保险金1.49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0.95亿元;人身险赔付0.53亿元。

  八、人民生活

  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91元,比上年增长12.4%。全区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380元。城乡收入比为2.79∶1。

  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72元,比上年增加2284元,增长10.2%。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2155元,增长8.9%;人均经营净收入7910元,增长13%;人均财产净收入1996元,增长15.3%;人均转移净收入2611元,增长4.5%。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202元,比上年增长10%。

  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55元,比上年增加977元,增长12.4%。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498元,增长9.9%;人均经营净收入2784元,增长18.1%;人均财产净收入187元,增长20.4%;人均转移净收入3386元,增长9.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400元,比上年增长11.8%。

  九、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体育

  教育稳步发展。全年共有195所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0.85万人。全区学前3年毛入园率80.2%,普惠幼儿园占比77.9%;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在93%以上,办学规模、教育质量均居渝东南第一。职教中心成功创建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全年高考重点本科上线1223人,其中6人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本科上线率突破50%。全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11年。

  科技日益进步。“黔江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建设”下设的5个子课题进展顺利,其中“科技企业孵化服务平台建设”及“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基地”已建成投用。3家众创空间获 “重庆市众创空间”称号。其中,“黔江阿蓬创客社区”被认定为“2015年重庆市首批示范众创空间”。全区成功获批高新技术企业1家,高新技术产品10个。全年共完成10个技术合同交易,交易总额2580万元。成功立项区级科技项目55项,落实项目资金200万元。全区专利申请125件、获专利授权89件。

  文化蓬勃发展。打造的首部连续剧《侯天明的梦》在央视8套首播并重播。全区创作了《怕个么子》、《嫂子进城》、《溜溜子十三寨》等多部获奖作品。成功举办“武陵骄子·精彩黔江”全国摄影大展、重庆·黔江国际钓鱼邀请赛。全年全面实施“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全年送文化进基层120场,开展流动文化服务进村705场,服务人口40万人次。开展惠民电影放映2075场,开展中小学生爱国主义电影放映100场,完成乡镇固定放映厅2个座。完成直播卫星“户户通”设备安装1.11万套,完成广播电视台一级台达标建设的基装部分,实现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全年完成30个脱贫村的文化中心户建设。全年举办书画作品展5次,举办器乐、声乐、舞蹈、摄影、书法等各类讲座和培训共计80余次,惠及群众1万多人次。

  体育全面发展。全年新增田径、篮球等2个市级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总数达到6个。新增体育协会2个,体育俱乐部4家。全区在全市年度锦标赛中获55金69银72铜。全年举办国市级以上体育赛事6个、区级体育赛事62个,观众达30余万人次。开展“好体育人行动”,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开展免费体质监测3680人次。完成体育设施增量4.36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8平方米。

  十、卫生和社会服务

  医疗卫生不断改善。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84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9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乡镇卫生院2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全区共有卫生机构床位数3691张。其中:医院床位2793张,乡镇卫生院床位458张。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338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35人。全年孕优参检2377人,目标人群覆盖率103%。全年完成266所托幼机构、小学校的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查验证17867人,补种22571针次。全年“八苗“接种率98.95%。全区居民健康档案累计建档43.42万人,建档率97.6%,电子档案43.29万人,建档率97.3%。

  社会服务事业持续推进。年末全区共有城乡低保对象1.77万人。其中,城市低保0.66万人,农村低保1.11万人。全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4488万元。其中,城市低保2279万元,农村低保2209万元。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差326元,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差176元。全区有城市“三无”人员2257人,农村五保对象112人,足额兑现城市“三无”供养金1163万元、农村五保供养金34万元;有孤儿89人,足额兑现孤儿基本生活费121万元。

  十一、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全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2天,比上年增加12天。PM10年平均浓度较上年下降4.7%。基本无煤区面积7.2平方公里。建成濯水等14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并配套建设污水管网58.6公里。阿蓬江流域达到III类水质,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Ⅱ类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在85%以上,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58%,医疗废物集中处置100%。新创建市级安静居住小区1个,关停噪声不达标企业1家,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91.2%。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60%。

  全年森林覆盖率5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23.15万亩。完成造林绿化11万亩。其中,人工造林7万亩,封山育林4万亩。巩固优质桑园面积10万亩,新栽蚕桑0.667万亩。建义务植树基地31个,完成义务植树125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95.5%。

  十二、扶贫开发

  脱贫攻坚工作顺利推进。全年30个贫困村销号。5491户19996人越线脱贫。其中:产业扶持脱贫711户2442人;教育资助脱贫1854户7321人;医疗救助脱贫2035户6874人;培训转移脱贫525户1820人;民政兜底脱贫159户476人;扶贫搬迁脱贫202户694人。

  全年整合行业扶贫资金65285万元。获得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村集中供水等专债专贷资金24.4亿元。累计发放各类小额扶贫贷款5012万元。获山东日照、市卫生帮扶集团等对口帮扶资金2326万元。筹集民营企业结对帮扶资金300余万元。新建村道公路323公里,改扩建村道公路823公里,硬化村道路343公里,村民小组通达率100%。推进实施65个贫困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6.1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14个贫困村农网升级改造。实施772户农村危旧房改造。落实配置65个贫困村垃圾箱(桶)1182个、垃圾运输车156辆。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72家,培育专业大户1945户,引导6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贫困村产业发展。建成异地避暑纳凉和农业观光体验示范点12个,培育示范户152户。建成渝东南电商孵化园1个、区级电商营运中心1个、乡级电商服务站25个、村级电商服务点10个。全年筹集资金8200万元,资助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7.2万人次,帮助落实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1411万元,连续3年组织“武陵都市报·助我上大学”活动,募集社会资金1173万余元,资助贫困大学生3450人。全年实施贫困家庭医疗救助3380户11830人。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2063人。筹集资金1064万元,帮助133户深度贫困户搬迁。

  注:

  1.本公报中2015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