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区文化旅游委>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基层政务公开>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公共服务>群文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区文化旅游委>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基层政务公开>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公共服务>群文活动

黔江区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继续推进 助力传承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 完成第二期珍贵古籍修复工作

日期:2019-10-15



2019年第27期)


黔江区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继续推进

助力传承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

完成第二期珍贵古籍修复工作

在继黔江区在渝东南片区率先完成首批濒危市级珍贵古籍抢救性修复并取得一定阶段性成效之后,黔江区图书馆不敢有丝毫懈怠,继续大古籍修复保护力度,积极争取财政和上级部门的多方支持,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将古籍保护技术对古籍个体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经区图书馆领导和古籍保护中心负责人研究决定,拟定第二期修复计划和方案,近日,已完成对馆藏第二期市级珍贵古籍的抢救性修复和数字化加工整理。

本次所修复的8种珍贵古籍分别是:《済阴纲目》,10册,549页;《文心雕龙》,4册,210页;《説文解字》,6册,436页;《四书文选》,6册,441页;《寄傲山房塾课新增幼学故事瓊林》,2册,84页;《李義山诗集》,3册,226页;《易经备旨图考大全》,3册,139页;《渔洋山人精华录笺注》,5册,535页;共计39册,2620页(包括书皮在内)。

黔江区图书馆该批馆藏古籍,由于历史原因,有部分已处于严重破损的状况(如:霉变、虫蛀、酸化、水渍、粘连、焦脆、残缺、污染变色等破损严重)急需抢救修复。

本次修复本着修旧如旧,恢复古籍原貌的原则,所使用的材料具有良好稳定性和可逆性。在保护过程中坚持最少干预的原则进行保护与修复,以便修复后延长其使用寿命。对每一种古籍都定制了精美的函套,并在每一册书页中都放置了防虫纸,书柜中也放有芸香草,力求以最大努力来保护古老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

(经修复后的古籍)

此次古籍的保护修复,采用的是传统手工技艺,选用的材料不会产生有害气体,基本不使用有害有毒生化剂,不会造成对人体或环境的危害。修复的古籍弥足珍贵,是黔江区图书馆众多藏品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古籍的综合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历史信息和难得的实物资料。

区图书馆供稿

20191015

附:修复前后对比照

:

;

后:

前:

后:

←滑动查看完整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