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区文化旅游委>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
您当前的位置: 区文化旅游委>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

重庆市黔江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区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118号提案的答复函

日期:2023-06-30

重庆市黔江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118号提案的答复函


农工党黔江区支委会: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文化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繁荣的建议》(第118号)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一区两群”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立足“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清新黔江”品牌定位,按照“一城主导、两区示范、三核驱动、全域融合”发展思路,强化责任担当,创新工作举措,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文旅发展,不断加强文化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繁荣,文化旅游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文旅美城”建设迈出了新步伐。

一、在“文艺作品”上攀高峰,推进文艺创作繁荣发展

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立足时代精神、坚持黔江特色,加大文艺作品创作生产力度,推进优秀文艺作品展示展演。一是文艺创作百花齐放。围绕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全面开展文化艺术创作生产,创作民族音乐《南溪号子九道拐》《幺妹喊你吃鸡杂》、舞蹈《犇》、情景舞《幸福灯火》、美术《红军树》、摄影《军绿闪耀的青春》等文艺作品。其中,《南溪号子九道拐》在第十九届全国群星奖重庆选拔活动荣获音乐类二等奖,《幺妹住在十三寨》荣获2022乡村振兴主题电影推荐活动提名影片,舞蹈《犇》入围第七届重庆市舞蹈比赛决赛,群舞《苗乡》入围第十届重庆市乡村艺术节舞蹈类决赛。二是文艺演出常态开展。举办群众文化免费开放文艺汇演、“成渝地•巴渝情”书画摄影展等文艺作品展演活动,开展《南溪号子九道拐》线上演出60余场,结合旅游景区开展歌舞演出、琵琶独奏、陶笛演奏、游船演艺等活动,推进更多优秀艺术作品与观众见面、供群众鉴赏,区文化馆荣获2022“欢跃四季•舞动山城”重庆市广场舞(第二片区)展演活动二等奖。

二、在“公共服务”上提质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以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扩大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一是公共文化设施更加多样。成功将民族博物馆、万涛故居增加纳入市级免费开放场所、享受每年免费开放资金,新打造民族博物馆、万涛故居、三台书院等公共文化服务免费开放阵地。利用烟厂闲置资产新建“红心驿站”等文化场所,联动图书馆开展免费阅读服务,援建武警支队建设“书香军营”,挂牌成立区美术馆,努力拓展新型公共文化服务新空间。二是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按标准开展文化馆、图书馆及30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常态化免费开放,文化馆、图书馆分别服务到馆群众18万人次、12万人次,图书文献外借11万册余次。策划举办阅读及推广活动10场、群众文化活动15余场;开设美术、书法、舞蹈、声乐等线下免费文化培训14类54期,线上培训25期,培训23000余人次;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120场,累计开展流动文化进基层活动500余场。三是广播电视完成安全播出任务。完成党的二十大、节假日等重要保障期安全播出任务,央视700MHZ完成迁移并投入运行,完成黔江人民广播电台频道许可证更换,应急广播系统和广播电视村村通维护工作有序开展。四是文旅助推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完成太极镇鹿子、石槽文化广场建设,建成寨子社区、金鸡坝旅游公厕,阿蓬记高碛社区纳入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创新“乡村振兴+全域旅游”融合发展案例》被《中国改革年鉴》采用,作为典型案例全国推广。

三、在“文化遗产”上展活力,绽放传统文化时代风采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好文物合理利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让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一是文物保护利用扎实开展。签订文物安全年度责任书,持续推进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检查文物70余家次,出动人员300余人次。完成文物资源普查,新发现阿蓬江镇山王庙遗址、尼姑庵遗址2处清代宗教文化遗址。启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张氏民居现场地质勘查,文物修缮纳入市级项目盘子。举办“金银曜烁——黔江明代墓葬出土文物图片展”巡展等活动5场,万涛故居、三台书院等文物实现活化利用。二是非遗保护传承不断深入。持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分级保护,新获批15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完成第八批区级非遗项目评选,新增区级非遗项目15个、区级代表性传承人31名。推进非遗记录工程,启动数字非遗馆建设和黔江区非遗图典编辑出版工作。创新开展非遗传播传承,完成渝东南非遗馆建设,建成首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首届西兰卡普创新创意大赛、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非遗购物节等活动。创新推进非遗进校园,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非遗美食进高校·师徒结对育英才、黔江鹅池镇中心学校南溪号子传承实践入选2022年度“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深化非遗与旅游融合,濯水景区《赏濯水古韵·品非遗美食》入选2022年度“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优秀案例,濯水景区获评非遗小镇,小南海新建村获评非遗村寨。有序推进了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各项工作。三是强化文创产品开发。推出定制款文创商品“峡客酒”、中国“黔江鸡杂”美食文化节形象公仔“PAJIPAJI”1.0版本,创新制作工艺的土陶、西兰卡普、剪纸等旅游商品深受市场欢迎。大力推进研学旅游发展,推出“渝鲁心连心”——黔江区暑期文物研学体验、“五一研学‘官’关闯”、主题写生、实践课堂等研学活动。

以上复函已经我委主要领导庞一胜同志审签,对以上回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领衔代表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黔江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3年6月26日

←滑动查看完整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