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蓬江“一江两岸”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富民效果突出、发展潜力巨大,一直被视为新时期居民休闲度假旅游消费的重要方式,同时也肩负着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黔江区大力实施“旅游大区”战略以来,冯家街道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关于阿蓬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带“一点拉动”“一江引爆”工作部署,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交通、自然风光、人文资源等突出优势,全力以赴发展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农民不断增收,已建成爱莉丝、官村2个国家4A旅游景区。
一、发展现状
(一)“一江两岸”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阿蓬江“一江两岸”休闲农业示范带冯家段全长10.5公里,主要涉及中坝社区、寨子社区,已流转土地6000余亩,已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水系建设、高标准农田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50余个,完成投资2.8亿元,一江两岸示范带建设直接受益群众3000余人。主要农业园区有:中坝扶贫产业园。位于中坝社区1组,由重庆博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园区占地80余亩,现拥有菌棒生产厂房3000平方米,菌棒生产线1条,15个共10000余平方米的高标准食用菌培育大棚,1500立方冷库,菌棒生产、培育设施设备齐全,投资140万元建设香菇联动观光采摘大棚4000平方米,并设置400平方米黔江农特产品展示厅。该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已吸纳全街道举家外出和无劳动力79户贫困户290人参股分红,常年吸纳建卡贫困户在内的20余户农户就近务工。黄土湾中药材基地。位于寨子社区黄土湾,由重庆好农时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已建设生态立体农业园1200亩,主要以养生农产品的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开发为主。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土地流转涉及农户340余户,吸纳带动周边100余农户就近务工和发展乡村养生产业。唤乡岭生态观光园。位于寨子社区唤乡岭,由黔江区属国有重点企业农投公司投资建设,总占地面积约280亩,建有“亭中感泉”、“永动风铃”、“心心相印”、“凤凰来仪”等20余个网红打卡点。该园区常年解决富余劳动力30余人就近务工,年支付农民工工资60余万元,支付土地租金130余万元,带动寨子社区130余户农户实现增收。青霄农场。位于寨子社区4组(小地名:小溪沟),是重庆青霄农林有限责任公司农业产业基地,合同流转土地1100余亩,已建成年出栏5000头无抗生猪基地, 连片形成精品水果等立体循环农业。青霄农场年支付土地流转租金30余万元,支付各项建设农民工工资100余万元,共计带动寨子社区200余户农户实现增收,常年解决富余劳动力30-40人就近务工,人均务工收入2万元以上。植裕生态农业园。位于冯家寨子社区一、二、三组,由重庆植裕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整体流转土地300余亩,主要经营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开发、经济林木、花卉、水果、水产养殖、餐饮服务、水上游乐服务等。植裕生态园年支付土地租金20余万元,常年解决100余个劳动力就地务工(其中女性占60%),年支付农民工工资60余万元,每年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妇女15名,带动当地100多户农户户均年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水稻种植基地。该基地共200余亩,为寨子社区村集体发展项目,该项目通过坡地改梯田,一方面使闲置的坡地得到了盘活,丰富了乡村景观,另一方面水稻种植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2021年共收获水稻5万余斤。
(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重庆市小黄牛食品有限公司。位于寨子居委4组,主要以销售鲜牛肉和加工牛肉干为主。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在金溪、马喇镇灰千梁子建立了肉牛养殖基地,带动养殖户20余户。周边群众在此常年务工,解决26人务工问题,每月工资在2000元左右。另外,寨子社区正在发展特色传统手工麻糖加工,重庆博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正在发展食用菌产品初加工,重庆好农时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正在发展养生农产品加工,同时官村创新创业园正在加快建设,46家企业意向入驻,其中多为农产品加工小微企业。
(三)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爱莉丝庄园国家4A级景区。位处中坝社区,景区占地面积约800亩,由黔江区属国有重点企业重庆鸿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出资打造,由国内爱情主题景区一流设计单位上海摩玛兄弟公司设计,已累计投入建设及运营资金约2.5亿元,建成生态、人文为一体的国家4A级综合旅游景区。景区以童话故事《爱丽丝梦游仙境》为原型,提炼“爱”文化为主题,精心打造多元化特色建筑、景观等,现已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集婚纱摄影、婚庆、酒店、商业街、度假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创意性旅游庄园、旅拍圣地,是重庆市摄影协会常务理事、副会长单位,被评为重庆市双百佳文化消费新领地评选最佳“文化体验”称号,是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景区自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达300万人次,接待境外游客量达到15万人次,年经营收入达到600万元以上,直接带动了周边205户群众脱贫致富,作为阿蓬江“一江两岸”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示范带的核心景区,也带活了沿线产业观光园的发展。中坝社区组建了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1个,发展了49家农家乐和86户庭院经济示范户。官村国家4A级景区。位于寨子社区,官村古寨具有600多年历史,以“蓬江往事 家国田园”为主题,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助推乡村振兴,已建成游客服务接待中心、河滨休闲步道、漫漂码头、小微湿地公园、屯兵文化广场等, 累计发展农家乐、民宿10余家,乡村旅游游客量呈现增长势头。挖掘整理“一江两岭,三族四园,五寨六景,七文八宝” 地域特色文化和官村屯兵文化,根据历史文献的研究和黔江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寨子社区共有10余处重要文化遗产,其中已有蓬西汉墓、粟家坡汉墓、大堡文化遗址、寨子石拱桥、正谊乡碑记、郁酉古盐道、小溪沟盐码头、官村百户所8处列入文物保护点,申报官村手工麻糖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电商发展情况。中坝社区建有农村电商超市一个,寨子社区建有寨子社区电商服务中心、植裕生态农业园电商平台。重庆博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重庆好农时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均规划电商平台,采取实体门店和电商相结合的模式,线上线下集中展示和销售农产品。
(五)基础设施建设、编制规划情况。编制完善了《冯家街道寨子社区乡村振兴规划(2020-2022)》《寨子社区村规划》《官村景区创建4A级景区提升规划》《官村湿地公园规划》等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寨子大桥建成通车,项目总投资约2800万元,是连接319国道和寨子社区、马林社区、柏腊社区的重要交通要道。完成冯濯公路改扩建及油化9.5公里,新建及维修整治农村各类道路30余公里,自行车步道11公里。建成旅游服务中心、公厕、垃圾箱、路灯、休闲椅子等配套设施。彻底整治寨子水厂,完成农网改造、通讯提升和天然气入户工程。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认真落实河长制,加强江畔农户畜禽管理,完成阿蓬江“一江两岸”山体绿化1279亩、水系绿化3.8公里,栽种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精品桃树、花卉、观光油菜等3000余亩,完成义务植树约6万株。整合资金4000余万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注重建卡贫困户环境整治优先,突出抓好桃花溪、徐家堡、官村、余家嘴、中坝等片区500余户人居环境整治,桃花溪、徐家堡片区美丽乡村形象全面展现,成为乡村旅游打卡点。新建官村污水处理站并完善配套管网设施,新设置分类垃圾箱体200余个,全面启动“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健全常态化保洁制度并实行网格化管理。
二、发展难点及建议
冯家街道乘着“一江两岸”示范带建设和寨子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东风,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环境面貌发生了极大改变,居民增加了收入,但是政府投入的大量资金还没有完全发挥成效,乡村旅游始终不热、游客始终难引难留、居民始终难以真正吃上旅游饭的情况客观存在。乡村旅游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可以从特色化、参与度、专业化几个关键词入手。
(一)搞特色化。要有自己的特色文化、特色产品。特色文化:阿蓬江在冯家街道的核心是渔滩-中坝段,而核心中的核心是寨子官村段,要想有区别于其他地方的特殊,主要还是要挖掘特有的兵屯文化、麻糖文化,做大做强“蓬江往事,家国官村”文化品牌,树立鲜明的乡村意象,保持独特的乡村气息。一方面要有意识的在整个区域营造一种可印象性的整体兵屯文化氛围,包括从景观小品的塑造、宣传标识的制作、房屋的风貌、消费体验等方面多层次加深这种意象,形成一种由外到内的共同心理图像。在宣传的形式、内容和途径上同样要与塑造的兵屯文化进行呼应,达到内外统一的效果。另一方面要有意识的去除城市对乡村生活的影响,从文化、生活习惯的演变,民俗的沿革上保持真实、纯粹的乡土田园风光和生活,形成与城市生活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氛围。特色产品:充分利用与长江美院师生合作的机会,将他们具有原创性的创作成果开发为多种多样的旅游产品包装,为土特产换上洋包装。同时充分开发利用小黄牛手工牛肉干、官村麻糖、粟家坡酸扎鱼等农特产品,让乡村文化变成可尝、可闻的乡村味道。
(二)提参与度。提高旅游活动的参与感是吸引游客、留住游客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一是从旅游体验上入手,可以从建筑布局、景观造型、声音图像,日常用品,穿衣打扮等方面让游客体验置身兵屯的感觉;二是从实际操作入手,可以让游客与村民共同熬制麻糖、制作手工土陶、牛肉干;三是从活动举办入手,多举办民族节庆活动如丰收摸鱼节、桃花节,扩大影响力。
(三)走专业化。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乡村旅游开发看似技术含量不高,但从既有的事实看,政府主导的乡村旅游切实难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规模。从周边看,酉阳近年来开发的松鼠乐园、叠石花谷、菖蒲盖等旅游项目均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原因在于他们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了专业的团队做。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乡村旅游设计、建造、运营整体外包思路,也许是一条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