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石会镇>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基层政务公开>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旅机构名录
您当前的位置: 石会镇>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基层政务公开>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旅机构名录
  • 索引号 115001140091436818/2023-00046
  • 发文字号
  • 主题分类 文化、体育、广电、出版
  • 体裁分类 其他
  • 成文日期 2023-07-04
  • 发布日期 2023-07-04
  • 文件标题 石会镇文物点档案
  • 发布机构 黔江区石会镇
  • 有效性

石会镇文物点档案

石会镇文物点档案
序号 保护级别 名称 GPS坐标 类别 地址 简介
北纬 东经
1 区级 天子殿 29.54773 108.62635 古建筑 武陵居委五组武陵山页岩质山顶 位于石会镇武陵居委五组武陵山页岩质山顶,西距真武观约800米。占地约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40平米。坐西南向东北,方向40。清代建筑,穿斗式梁架,单檐歇山式顶,青瓦覆盖。正殿面阔3间13米,进深7柱6穿13.6米,通高8.5米。明间前有亭式亮厅,穿斗式梁架,结构复杂,檐角高翘,面阔2柱7米,进深3柱间4.9米。左右次间原本对称,但右侧已被林场改建。天子殿形制特殊,对于研究宗教文化及建筑艺术具有重要价值。
2 区级 香山寺 29.545 108.60879 古建筑 武陵居委三组 香山寺位于黔江区石会镇武陵居委三组,朝向270,坐东向西,呈四合院布局,现占地面积1528平方米,建筑面积1108平方米。始建于清康熙末年,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被火焚,于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培修,中华民国三十五年重修。现存正殿、南北配殿。正殿:硬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进深11.5米、面阔9间44.5米。南北配殿:硬山式屋顶,进深分别为13.5米、面阔5间22.1米。寺内院坝均为块石铺地。香山寺至今仍是人们尊崇佛教的去处,对研究古代寺庙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于2002年被黔江区政府公布为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又是渝东南佛教中心,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及现实意义。
3 区级 真武观 29.54727 108.61664 古遗址 武陵居委五组武陵山孤峰顶 真武观遗址位于石会镇武陵居委五组武陵山孤峰顶,西南距香山寺约700米,东距天子殿约800米。明万历四十年(1612)知县杨再栋创建真武观,后因大火几经改修,1866年重建,毁于1965年。现存山门及建筑基址,面积1150平方米,遗址上长有较多灌木等植物。山门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方向145,建筑面积16平方米。条石砌成长方形墙体,墙高4.7、宽5.1米,拱形门道宽1.9、高3.3米。门楣楷书阳刻“武陵古刹”四字呈弧形布局,楹联刻:“玉笋凌霄曾向瓶中靡珠露,山环皓月好泛钵里献昙花”。2003年7月,为配合武陵山旅游开发,区文管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揭露面积1150平方米,发现台基、踏道、后花园、柱础、山门、前殿、正殿、耳房、柱础石、石级、天井、水井、墓碑等重要遗存。出土了三枚椭圆形银锭、比利时玻璃杯、清代钱币、青砖、镀金佛像及陶瓷残片等遗物。据清同治《西阳直隶州志?地舆》记载:“武陵山孤高峻削,为黔江诸山之冠,寺僧恒数百人,常住丰足向数年一启戒坛,远近流,奔赴不绝,香火之盛,殆甲全州,近闻亦稍稍凌替矣”。光绪二十年《黔江县志》记:“在县西七十里石会乡,观踞武陵山顶,灵应久播遐迩,皈依寺僧常数百人”。该遗址对于研究武陵山地区佛、道教文化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武陵山景区最重要人文景观。2002年7月,黔江区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区级 两会坝烟房 29.56761 108.61239 古建筑 黎明居委六组两会坝
两会坝烟房位于黔江区石会镇黎明居委六组两会坝,始建于清咸丰十一年,安徽积溪人胡晋在此始开发松烟作墨,清同治年间,徽州人詹桂廷弟兄建房作烟草贸易。该建筑朝向90,坐西向东,四合院布局,四周为封火墙,内为木结构,天井1个,分前厅、后厅、左右厢房。总进深18.3米、总面阔12.4米,总面积227平方米,建筑面积206平方米。前厅为单檐硬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4柱3开间,面阔3间,进深4.3米;天井进深2.15米、宽4.4米,南北廊道宽为0.8米,东西廊道宽为1米左右厢房各3间,单檐单坡式屋顶,穿斗式梁架,面阔8.3米、进深2.8米后庁单檐硬山式屋顶,穿斗式梁架,4柱3开间,面阔3间12.4米、进深6.35米。左厢房与后厅之间有一宽3.5的过道。后厅有一间直角梯形的耳房,原来是用于藏丫鬟的地方。烟房东南角水井1ロ,根据当地人口述,建于清代咸丰年间,当时烟房使用,现仍在使用;用块石切成圆形水井,井深4.2米,井圈外直径0.8米、内直径0.54米,井圈上下两端用整石打造,中
间用块石镶嵌;该水井保存完好,从清代延续至今,即枯水季节井水仍源源不绝,具有重要的历史及使用价值。该房为黔江工业基地前身,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5 区级 斜岩寺 29.62512 108.62512 古建筑 黎明居委九组三叉岩页岩质坡地 斜岩寺位于石会镇黎明居委九组三叉岩页岩质坡地,背靠三叉岩,前望老鹰嘴山。占地约6500平方米,方向150,坐西北向东南。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光绪四年被大火焚毁,第二年重修。原有房屋近100间,现殿宇仅有三幢,建筑面积约650平方米。其中两幢为木结构,一幢为砖木混合结构。木结构部分为穿斗式梁架,单檐悬山式屋顶,青瓦覆盖。正前殿前有青石板铺成的两个坝子。四周用条石砌成厚1米的围墙。前殿,建筑面积247平方米。穿斗式梁架,面阔5间28.5米,进深3间5米,通高6.8米,台基高0.6米。明间前有阶梯踏道4级,长6.7米、级宽0.3米。前壁砖墙边沿彩绘卷草纹,檐饰兽面瓦当及蝴蝶纹滴,还有木刻花窗、卷草纹砖、铁瓦等较有特色的建筑构件。厢房呈对称分布,穿斗式梁架,各面阔2间10米,进深6.3米,通高6.8米。厢房与前殿有宽1.2一1.3米的廊道相通。正殿,建筑面积180平方米。穿斗式梁架,面阔3间15米,进深4间12封檐板和屋梁上彩绘二龙戏珠、卷云纹等图案。后殿,穿斗式梁架,建筑面积223平方米。明间为木结构,其余为砖木混合结构。面阔5间21.2米,进深3间10.5米,通高7.1米,台基高1米。左侧阶梯踏道8级,长1.5、级宽0.3米,右侧踏道被泥土掩埋。正面廊道宽2.1米,中间有一石门洞。石灰墙上有彩绘图案。天井,2个,石板铺砌。前、正殿与左右厢房的天井长24米、宽8米。后殿与正殿之间的天井长21.8米、宽2.9米。山门已毁,现残存三重踏道及石质门斗1方。踏道各4级。第一踏道长1.7级宽0.4、高0.25米第二踏道长2、级宽0.3、高0.25米;第三踏道长3、级宽0.5、高0.25米。围墙总长280、厚1米,墙体高2.2-3.5米。用大小不等的长方形条石砌成。厚重而牢固,保存完好。斜岩寺规模大,功能设施齐全,特别是其厚重的石围墙,彰显庄重严肃。对于研究武陵山佛教文化的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2011年4月,黔江区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