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塘镇以“智”促“治”,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如何有效衔接各级部门,快速解决各类基层治理问题?中塘镇在党建引领下积极探索、真抓实干,依托“141”基层智治平台,结合村(社区)实际推动“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的基层自治体系落地落实,把服务延伸到群众的“家门口”,做到群众“心坎上”,有效解决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切实化解了基层治理的难点、堵点、痛点,实现大事一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以“智”促“治”,基层治理效能水平进一步提高。
以“智”提“治”之效:运转更高效
“2024年5月21日13:59分巡查,中塘镇兴泉社区十一组干沟中心家苑居民小区,谭绍忠家门口公路上污水管网井盖破损严重,老人、小孩行走存在安全隐患,群众反应强烈”,14:07分兴泉社区六网格网格员郭胜林便将这一道路安全事件上报兴泉社区居委会,14:28分兴泉社区治理中心积极响应,将这一道路安全隐患事件转交由中塘镇人民政府办理,“请任兴军牵头,经济发展板块规建环保岗庞娟、汪兴达具体负责,及时解决”,14:43分中塘镇人民政府给出处置方案,15:55分工作人员到达井盖破损现场测量井盖大小,并展开后续采购安装工作。从14:07分到15:55分,从村(社区)网格员到镇街指挥中心,一环扣一环,不到两小时的时间内解决了一个道路安全隐患问题,如此灵敏感知、快速反应的背后是“141”基层自治体系的有力支撑。
“141”基层自治体系对事件三级闭环流转路径、应答模板、时限都有明确要求,网格员通过将问题录入进闭环运行的“141”智治平台,杜绝了“谁排查谁处置的乱象”,便于多岗协同,实现“村社吹哨、政府报道”,更快捷、高效的服务当地群众,以基层高效能治理提升群众生活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提升群众对政府的认同感和满意感。
以“智”清“治”之责:责权更明确
“中塘镇兴泉社区7组老鸦洞缸豆种植基地受病虫害影响,豇豆减产严重导致农户经济收入减少,急需专业防治病虫害技术指导。”兴泉3网格网格员向荣达了解到这一问题后迅速响应,将农户需求上报兴泉社区,兴泉社区上报中塘镇,中塘镇按照农户需求统筹考虑将此事件分派到经济发展板块钟志祥主任处,钟主任协调农业服务中心人员进行现场核实和指导,提供病虫害防治技术支持,给出降低经济损失意见方案,精准解决了农户的“烦心事”。网格员与各责任岗位各负其责,责权清晰,分工明确,做到了有人管事也有人干活。
老鸦洞缸豆种植基地技术指导事件只是中塘镇基层治理体系权责明确高效运转的一个缩影。中塘镇以“141”平台为依托,采取“定人、定岗、定责”的工作原则,在全镇建立1个基层治理指挥中心,作为镇街运行的中枢;设置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4大板块,每个岗位实行AB岗责任制;在2个社区、3个村设置38个网格确保信息摸排、风险排查、纠纷化解等工作的精准化服务能够落地落实。指挥中心抓统筹、四大板块抓调度、基层网格抓落实,撑起治理一张网的同时也抓住了治理的每一根线,“141”基层智治体系破除了基层职能交叉,力量分散等难题,为基层治理明确了责任边界和链条,切实推进了基层减负。
以“智”赋“治”之能:能力更强大
随着近段时间的高温连晴天气,中塘镇段溪河流域再次迎来了大批的游泳群众,暑期是溺水事件的频发期,“请看紧自己的小孩”“陌生水域,禁止下河”,这些都是以前每到夏季中塘镇各沿河路段会听到的巡河员的呼喊声,但仅依靠人力巡查存在人力成本消耗大、监控有死角、紧急情况无法第一时间响应等缺点。围绕数字重庆“141”基层智治体系建设要求,中塘镇锐意创新引入智能感知数字设备,在段溪河流域安装防溺水摄像头,“以算力换人力”,用“千里眼”筑牢防溺水生命线。
2024年7月中旬,中塘镇人民政府与中国移动公司合作在段溪河流域安装7个防溺水监控摄像头,通过IRS感知系统直接连入“141”基层智治平台。拿起手机或打开电脑,点开应用,段溪河流域几个溺水事件高发点的环境清晰呈现,是否存在人员聚集,是否发生溺水事故等情况一目了然。摄像头包含音柱,接入“141”平台后可以定时定点播放安全提示,除了“能看”还“能听能讲”,夜间也能够实现24小时视频巡查,实现无人力成本消耗、公共区域监控无死角、紧急情况第一时间响应,流域情况一屏掌控,镇村力量一键调度,以“智”赋能加“数”前进,为中塘镇防溺水构建立体安防,赋能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指挥调度看得见、网格管理效率高、综合执法能力强,中塘镇以“小平台”推动基层“大治理”,自中塘镇基层治理平台运行以来,已下发工作任务165件,网格任务231件,完成率达100%,上报网格事件1830件。下一步中塘镇将继续完善“141”基层智治体系建设,持续优化体制机制、压紧压实责任分工、提升增强治理效能,书写以民为本、基层善治的优秀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