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六稳”“六保”/信息发布

区人力社保局:抓防疫 保“六稳” 促发展  访谈

日期:2020-03-18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防控工作,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2020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不动摇,努力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近日,黔江区出台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统筹做好“六稳”工作任务分解方案》。围绕如何把“六稳”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稳定市场主体生产经营信心,黔江区有关部门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抓防疫 保“六稳”促发展访谈  

问: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区就业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促进稳定就业,全力稳住就业?

区人力社保局负责人答:

一、其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面临企业用工需求缩减带来用工量的不确定。这次疫情影响总体面较大,特别是对外向型经济和服务业的影响更大。从我区就业方向和就业结构来看,全区农民工常年保持在11.5万人左右,主要从事建筑、采掘、加工制造、餐饮服务等行业,务工地集中在广东、上海、浙江、福建、四川、陕西、新疆、重庆市内等地,其中在沿海一带省市务工人数约在4.5万人左右,在四川、重庆市内务工人数约4万人左右,其余人员散落分布在其他省市务工,务工人数占总的城乡劳动力比例较大。一方面,疫情对一些服务业生产经营旺季的影响巨大,比如餐饮住宿、零售、文化旅游娱乐等,这部分行业在错过旺季后的用工需求将会理性地选择阶段性压缩用工;另一方面,外向型较强的企业,特别是沿海地区的一些企业由于生产订单的影响也将会不同程度地阶段性收缩用工规模。同时,受疫情影响的建筑、采掘、加工制造等劳动密集性产业的开工延后等因素叠加,给稳就业工作带来空前压力。目前,城镇新增就业指标同期大幅下降的状况,就直观反映出企业用工需求在这一阶段呈明显缩减态势。

二是面临居家滞留时间过长导致企业用工替换后重新找岗位的压力。疫情防控中实行了严格综合管控措施,特别是人员流动面的强力管控,对疫情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发挥了根本的有效的遏止作用。但由于农民工居家滞留时间过长,导致企业开工复产后原岗位人员不能及时返岗复工。因此,企业需另招人员替补,原岗位人员又需重新找岗,导致部分人员可能出现短期内失业。

三是面临疫后一些企业调整生产经营方式带来用工结构变化的冲击。这次疫情对一些服务性行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带来了挑战与创新,线上服务为一些行业提供了新的运行模式尝试,如餐饮业、零售配送服务业等,疫情后这类行业的用工方式和用工规模也将会发生一些调整和变化,对原岗位人员的稳定就业造成压力,出现新的就业结构性矛盾。

四是面临解决劳动力就业存量与统筹解决新增就业群体的扩就业难度。一方面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再创新高,另一方面企业生产经营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智能化生的加快应用等因素综合影响,将对稳岗稳员带来了现实挑战,进一步扩大就业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五是面临网上用工招聘和技能培训短期内部分农民工不完全适应的困境。疫情防控期间,原线下的企业用工招聘和技能培训转为线上开展,虽极大便捷城乡劳动力获得相关信息、求职机会和技能提升,及时性可及性覆盖面极大增强,但是对年龄较大、文化程度偏低的城乡劳动者而言还不完全适应,还需要有一定的网上求职和网上受训的习惯养成过程,如何提高训后就业的实效性仍是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二、积极应对挑战,全力稳住就业

一是坚定信心稳定就业。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更加坚定地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刻认识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的科学判断,围绕“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发展”新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落实好减负、稳岗、扩大就业并举工作,分类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统筹保障农民工返岗复工。抓住机遇稳岗位、狠挖潜力增岗位,着力强化工作能动性把握工作主动权,切实把稳就业这一重中之重工作抓紧抓好。

二是综合施策促进就业。继续加强农民工流动监测统计,建好农民工实名制信息台账,做好与输入地的精准对接,有序引导农民工安全有序流动。加强部门联动协作,做好农民工返岗复工服务,规模转移农民工外出务工创收,同时做好外地来黔就业人员服务。认真落实好社保费缓缴、援企稳岗返还、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等系列惠企政策,及时全面落实减负政策稳企业稳岗位稳就业。对受疫情影响,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确实无力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2020年一季度保险征收期可延长至4月底。延迟缴费期间,不收滞纳金,不影响参保人员正常享受待遇,切实保障用工单位和相关享受待遇人员权益不受影响;对受疫情影响,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按规定经核准后,享受返还标准为3个月的企业及其职工应缴纳社会保险费的50%。收集储备和及时发布企业用工岗位信息,大力开展线上求职招聘活动,多渠道拓展全区农民工就业空间,稳定就业规模;持续落实好进企业问需服务,引导区内企业更多招聘区内居家农民工,助其就近就地就业;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扩大和延长创业担保贷款的额度和还款时限,力争发放创业贷款1.5亿元以上,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有能力和条件的农民工在家利用当地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等,确保全区城乡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疫情结束后,加大进园区、进企业、进乡镇就业创业指导力度,多渠道挖掘各行各业就业岗位,确保全年新增就业10000人以上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三是强化技能拓展就业。进一步突出“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增频加密职业技能线上线下培训,开展定单定岗定向培训,增大训后就业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有效破解企业用工难和农民工就业难同时存在的就业结构性矛盾。积极落实分类培训,分层指导。采取请上来集中培训一批、走下去分散培训一批、跨区域协作培训一批、送上门统一培训一批等“四个一批”培训方式,推动职业技能培训贴近新形势、新业态、新需求,不断提升全区企业职工职业技能和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切实以直接降低企业人力培训成本促进企业稳岗,大力提升城乡劳动力综合素质促进多渠道就业。

四是聚焦重点保障就业。累计扶持培育30个就业扶贫车间,大力帮助贫困户就近就业实现增收脱贫;针对性开发基层就业服务协管、公共环境卫生保洁、乡村道路维护等公益性岗位1500个以上,新增和腾退的公益性岗位优先用于安置难以通过市场化就业的贫困劳动力;提供100个免费创业工位、100名青年见习岗位、100名大学生实习岗位,点对点开展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定制服务,重点保障高校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不低于90%,贫困人员、低保人员和符合就业条件的残疾人群体实现兜底就业,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推动线上登记失业和申领失业保险金工作,确保失业人员应发尽发、应保尽保。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面对稳就业的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始终带着感情和责任践初心担使命,更加知重负重,勇于担当,克难前行,全力以赴推进稳就业这一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落实落细落效,确保全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滑动查看完整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