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府工作报告

2004年黔江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2004-04-30

    政府工作报告

    ——2004年2月12日在重庆市黔江区一届人大六次会议上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区长 张宗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全区各族人民团结拼搏、克难奋进,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市委二届三、四次全委会和市委、市政府第三次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场办公会,区委一届六、七次全委会精神为主线,以构建渝东南经济中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揽改革发展全局,紧紧依靠全区各族人民,把握大局,抢抓机遇,攻克难关,战胜了“非典”疫情,实现了“五增”目标,较好地完成了区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面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新局面。

    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5.5亿元,增长11%,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0.6:49.8:29.6调整为19.5:51.6:28.9,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64.3%、27.5%,分别拉动经济增长7.1和3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完成6.18亿元,增长2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46亿元,增长1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15亿元,增长8.1%。以实施7个农业产业化十万工程、3个中心镇建设和1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为重点,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村经济组织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扎实推进,贫困人口发生率由去年的16%降到14%。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完成15.3亿元,增长11.2%,实现利税5.74亿元,增长70.2%。正阳工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黔江卷烟厂销售收入和税利总额分别首次突破10亿元和5亿元大关,实现销售收入10.3亿元、税利5.25亿元,单箱税利首次突破2000元大关,达到2169元,入库税金4.7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76%。乌电集团、黔龙集团、弘扬集团等重点骨干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南海制药、弘龙水泥、舟白电站等新建续建工业技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第三产业较快发展,三产业增加值实现7.36亿元,增长10.3%。以武陵山边贸市场、电力大厦市场、帝业商贸城等为重点的市场建设和培育工作扎实开展,以新大兴集团引进、渝东南药品配送中心组建、区外餐饮品牌入驻为重点的商业业态调整取得实效,主城区核心商贸圈建设迈出新的步伐。以小南海、武陵仙山景区景点建设为重点的旅游支柱产业建设步伐加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65亿元,比年初增长14.6%,各项贷款余额27.82亿元,增长14.8%。信息服务、社区服务、证券行业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区GDP的比重达36%,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重点项目建设和城镇建设步伐加快。39个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完成投资11.88亿元。正阳供水、中心镇建设、武陵仙山道路工程等16个项目实现开工,黔江舟白机场正式奠基。城市防洪、“2小时黔江”、农网改造二期、农村能源等18个续建项目进展顺利。“8小时重庆”黔江段、烟厂三期技改续建、小南海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9个项目完工或基本完工。渝长高速公路黔江段、绿色食品产业开发等33个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有力。渝怀铁路黔江段建设进展顺利。完成了既定的城镇规划编制工作。污水处理厂主厂区、文体中心“一场三馆”主体工程、河滨公园四期及一、二期改造工程等城建项目完工,其余项目按要求推进。老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及城镇管理工作富有成效,提升改造步伐加快。新城管委会和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启动运作,新城区开发扎实有效。3个中心镇建设有力实施,农村小城镇建设力度加大。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工商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一批改制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顺利推进,行政审批中心运行良好。事业单位改革基本结束。财政支出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农村税费改革等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成功地组织了赴厦门、温州招商和重庆民营企业进山等一系列招商活动,积极组团参加市第五届高交会暨第八届投洽会,达到了扩大开放、促进发展、展示形象的目的。全区新签订外来投资协议项目35个,协议引进资金14.7亿元,实施项目20个,实际到位资金1.63亿元,增长30.3%。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科技对经济发挥了有效的支撑作用。民族职业教育中心、新华中学素质教育中心、民族中学科技楼、中小学危改、优质高中等教育项目按计划推进。我区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远程教育项目综合实验区。“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迅速,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办学质量和水平稳步提高。中心医院急诊大楼、疾控中心主体工程如期完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有效开展。创建市级卫生城区取得成功。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参加全国民运会取得较好成绩。重庆黔江·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节筹备工作有序开展。较好地完成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任务,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6.5‰。深入推进“治企、推清、碧水、宁静、固废、生态、能力”等7大环保工程,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大力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全年新增就业岗位2563个,城镇登记失业率2.9%。“一个覆盖”、“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和“五个提标”继续巩固落实。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413元,增长23.6%,农民人均纯收入1716元,增长8.6%。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生猪定点屠宰工作取得较大突破,“放心肉工程”有效实施。国土管理工作得到强化。广播电视、文化艺术、新闻出版、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乡镇企业、民政优抚、防灾救灾、审计、统计、人事、人防、民族宗教、台侨外事、档案、保密、地震监测、气象、农机、地方志、老龄、残疾人、妇女儿童等工作和军民共建、“双拥”工作、民兵预备役建设等取得新的成绩。

    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的成效。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严格依法行政。深入推进“四五”普法。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达到100%。认真执行维护稳定的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全面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强化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预防和遏制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加强信访工作,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中的各种矛盾,确保了社会政治稳定。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弘扬和升华黔江精神。广泛开展了“健身健心强素质,诚信文明奔小康”等系列活动。广场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等较快发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多彩,城乡居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新的成效。广泛开展了以“思想大解放,黔江大发展”为主题的“学查改”活动,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全区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我们突出抓了五件关系全局和长远的大事:一是抓重大发展机遇的争取。成功争取了市委、市政府第三次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场办公会在黔江召开,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在项目、政策、资金上的重大支持;成功地争取到重庆至长沙高速公路、黔江舟白机场、正阳工业园区等对黔江发展至关重要的重大项目;成功地争取、巩固了渝东南经济中心、区域性中心城市、武陵山经济高地的发展定位。二是抓重大决策的落实。完善了“一枢纽六中心”的分项发展规划;确定了城镇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阶段要求和政策措施,加快了“做硬基础、做强产业、做大城市、做优文化、做活政策”五大工作重点的实施步伐。全区城镇化率达到25.1%,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三是抓重大前期工作项目的策划和重点项目责任制的建立。策划了2010年前140个重大项目规划,制定了分阶段推进的工作方案。重大项目建设实行“分工负责,集团承包,责任到人,强化考核,重奖重惩”的领导责任制度。争取国债资金和其它国市补资金突破5亿元。四是抓投融资渠道的突破。通过组建鸿业公司、地产集团、机场公司等投融资主体,引进市高投司、城投司、地产集团参与我区重点建设,与国家开发银行开展了综合授信合作,有效缓解了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压力和矛盾。五是抓特殊局面的应对。准确把握事关我区经济发展命脉的烟草和电力体制改革,经过积极而艰苦的努力,巩固发展了两大骨干支柱产业;沉着应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群防群控,万众一心,打胜了“非典”防治攻坚战;积极化解出口通道严重不畅的制约,在艰难环境中促进了发展,推动了对外开放;有效克服渝怀铁路投资下降的影响,各项建设按计划快速实施。

    各位代表,以上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大力支持、有效监督和积极参与,凝聚着全区各族人民的辛劳和智慧。在此,我谨代表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向为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黔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中央、市在黔单位,向给予政府工作积极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黔江建设和发展的各级领导、老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黔江的改革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与构建渝东南经济中心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结构性矛盾突出,发展速度不够快;城乡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民增收缓慢,农村教育、文化、卫生设施建设滞后;开放程度不高,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交通、资金和人才的“瓶颈”制约短期内难以消除;市场经济发育相对滞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任务繁重;就业与再就业压力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困难;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少数领导干部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弄虚作假、铺张浪费行为,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仍较严重。区政府的工作也还存在思想不够解放、作风不够深入、督查力度不够等问题。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4年工作安排

    2004年是完成“十五”计划目标的决定性一年,也是谋划“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综观全区发展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希望与困难同在,希望大于困难。世界经济将出现更大的复苏,预计增幅在4%左右,国际间产业梯度转移加快,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我国经济已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扩张周期,国家进一步落实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措施,稳定扩大内需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债资金实行“五个倾斜”政策,将有利于民族贫困地区的发展;全市改革发展盘子已经统一到“五个统筹”的要求上来,特别是随着对农村投入和平衡区域发展力度的加大,将增强我区的争资立项效果;随着今年一批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学查改”活动的巩固深化,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将进一步改善,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会不断增多,这为做好经济工作创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我区交通“瓶颈”制约、资本与建设的矛盾、大项目大投资跟进乏力、城市扩张中的产业“空心化”、农民增收缓慢、城乡就业困难、消费拉动力弱、出口拉动缺位、拔尖专业人才奇缺等发展中的困难和压力。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坚定不移地实施“双带”战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进一步开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二届四次全委会及区委一届七次全委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五个统筹”、“五个坚持”,按照“能快则快尽量快”的要求,围绕“五增”目标,壮大规模、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以构建渝东南经济中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揽改革发展全局,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集中全力做硬基础、做强产业、做大城市、做优文化、做活政策;坚持以开放促开发、以改革促发展,努力增强区域经济的活力和动力;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调控目标初步确定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1%;财政总收入增长11.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8%,确保减少绝对贫困人口8000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4%;城镇化率达到27.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新增就业岗位2500个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重点落实好以下八项任务:

    (一)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创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按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切实做强产业,努力在结构调整中增加经济总量。

    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围绕“跳出农业抓农业,突破重点抓农业,依托业主抓农业,做好项目抓农业,招商引资抓农业”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统筹协调,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年农业总产值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0元。加快实施7个农业产业化十万工程,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区域布局,把优质基地建到重点镇乡、重点村组,并加强重点基地农户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实现粮食总产恢复性增产1万吨,人均粮食稳定在500公斤以上。突出抓好烤烟、畜牧、蚕桑、林果、特菜(茶)等5个重点产业,绿色食品集团、珍珠兰茶业有限公司、畜牧食品公司、蚕业有限责任公司、森海总公司等5个重点龙头企业,蒲花河流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林业现代化苗圃、麒麟盖草食牲畜示范带等1个重点项目建设。以资本为纽带,积极引导区内外有实力的民营经济创建龙头企业。下决心扶持1—2个龙头企业挤进市上“小巨人”行列。以3个中心镇建设为重点,带动10个经济强镇,推动其它镇乡和农民新村建设。加快农村水、电、路、沼气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立足现有基础办工业,发挥资源优势办工业,突破两头在外办工业”的思路,加速渝东南加工工业中心建设,促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特色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长20%,工业增加值增长19.5%,工业项目完成投资4亿元。稳步发展卷烟产业,加速发展制药、建材、食品、电矿产业。黔江卷烟厂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税利6亿元;黔龙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税利2200万元;乌电集团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税利5000万元;弘扬集团实现产值1亿元,税利1600万元。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新培育市级名牌产品2—3个。开工启动正阳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弘龙水泥公司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南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GMP改造、梯子洞电站建设;新开工建设黔江卷烟厂三期技改配套项目、城网改造、渔滩电站技改、箱子岩电站。加强项目的策划、储备和前期工作,完成铝土矿、石英砂、白云岩资源的详查工作。选择有条件的街道、镇乡试办吸引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主的特色产业园,大力发展乡镇工业。

    大力推进市场化。围绕构建渝东南商贸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的目标,夯实基础,加快发展,促进大市场、大商贸、大流通、大旅游的快速形成。完成南海城商业广场、电力大厦市场、黔江片区药检所、食盐配送中心建设任务,加快正阳铁路油库建设;开工建设时代购物中心、旧车交易市场、福运来小商品市场。加快濯水、石会等集镇商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启动建设正阳物流基地。加强以核心购物广场、专业市场、特色街区打造和社区商业发展为重点的市场培育工作。引导城市商业企业向乡镇延伸连锁经营店铺。积极推进“两社两化”,抓好5个专业合作社、10个综合服务社建设。以知名商业企业引进和发展物流配送为重点,调整商业业态,逐步形成“集武陵山产品卖全国,集全国产品卖武陵山”的物流格局。积极发展会展经济,加快培育住房、汽车、通信、教育等消费热点。切实加大外贸工作力度,推动出口创汇取得实质性进展。以巩固生猪定点屠宰成果为重点,加强食品药品等市场专项整治。以小南海、武陵仙山、阿蓬江原始风貌景区建设为重点,加快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以民族特色为主线,着力塑造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旅游品牌。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大力发展假日旅游,全力培育以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南民族生态旅游市场。

    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着力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消除体制性障碍,使非公有制企业与其它企业享受同等待遇。放宽准入条件,降低市场门槛,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其它法律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励机制和创业服务平台,积极鼓励机关工作人员带薪创业。全区个体工商户达到9000户,私营企业达到400户,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以上。

    (二)加快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实现城镇化建设新突破

    按照 “以新区开发带动老城提升、以改造促建促管”的思路,抓重点、带一般,建管并举,统筹主城区与镇乡之间、镇乡与镇乡之间协调发展,努力做大城市,确保全区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

    在规划上取得突破。在完成城市总规、正阳和张家坝新城区详规、主城与中心镇绿化规划、城市节点和城市景点设计、镇乡总规修编等一系列城镇规划的基础上,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执法,切实预防和坚决查处违规建设行为。

    在建设上取得突破。以正阳新城区开发为重点,全面推进新城区、中心镇和其它小城镇的开发以及加快老城区的改造。正阳新城区开发要以火车站和工业园区为依托,先期建设正阳大道,配套完善管网、通讯、广播电视、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舟白新城区要以机场全面启动建设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安置小区建设。老城区改造的重点是完善新华大道三期工程、城市防洪堤、万米河滨公园、文体中心建设。在“文化节”举办前,黑山大桥至闸桥河段实现蓄水,万米河滨公园基本成型,文体中心全面竣工。新华大道三期工程要加紧启动,并贯通观音岩隧道,实现老城区与新城区路隧桥的链接,形成3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框架雏形。同时,以官坝、桃子坝、谭家湾小区开发和新华东路二期北侧旧城改造等为重点,加快主城区旧城改造和新区拓展,大力培育房地产市场。

    在管理上取得突破。围绕办好民族文化节,展示黔江新形象这个中心,突出抓好净、绿、亮、美、特工程。巩固完善二级城市管理机制成果,实现城市管理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在经营上取得突破。依托城市土地、公用设施等资源,走出一条负债建设、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三)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上新台阶

    按照“推进续建一批,新开工一批、竣工扫尾一批”的要求,着力做硬基础。实施41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推进续建24个,新开工17个,完工投用17个,计划完成投资15.2亿元,增长27.9%。

    加速构建渝东南现代化立体交通枢纽。千方百计争取重庆至长沙高速公路黔江段控制性工程开工建设。加快推进黔恩二级公路黔江段工程建设,完成投资5000万元。全面启动国道319线黔江段标美路建设,完成相关配套工程,完成投资4000万元。基本扫尾“2小时黔江”乡镇干道公路建设,实施石家至鹅池、庙垭至新华、水市至石家、濯西至水市、马喇至金洞、八角至白土、两河至细水、石会至武陵仙山、亮垭子隧道至武陵仙山等9条乡镇公路路基工程125公里和石家至鹅池、濯水至水市、麻田坝至邻鄂湖北界、黄溪至黎水、黄溪至杉岭、黔江城至杉木垭、金溪场镇过境路、石会至茶厂、武陵仙山旅游公路等9条公路路面工程127公里,完成投资6510万元。进一步强化支铁工作,确保铁路建设顺利推进;加快黔江舟白机场建设进度,完成投资8000万元。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完成小南海水库枢纽病害整治、正阳水厂、城防工程分洪隧洞、二期农网改造扫尾工程建设,加快舟白电站土建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实施阿蓬江流域电源点梯级开发,努力推进太极水库主体工程建设,切实抓好农田水利建设。

    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渝东南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完成移动综合楼、联通综合大楼建设,实施移动“村村通”工程和移动网络扶贫工程、联通CDMA四期工程。加快推进黔江信息港建设。加大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两大信息平台建设力度。

    集中抓好36个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确保达到目标进度要求。加快黔江至石柱二级公路、黔江至万州高速公路、黔江至张家界铁路、正阳汽车站前期工作进度,完成一般通乡公路和重点通村公路建设规划编制。力争世行贷款城镇化基础设施项目、老城区供水管网改造、新办大学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入研究国家和市上制定“十一五”规划等重大政策走向,及早策划上报一批重大项目争取支持。

    (四)全面实施科教兴黔和人才强区战略,推动各项社会事业上新水平

    按照统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以举办重庆黔江·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节为契机,加快构建渝东南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致力做优文化,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精心筹备和办好文化节。按照“重庆一流、周边认同、全国瞩目、影响深远”的基本目标和打造重庆黔江·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节国家级品牌要求,以软硬件建设、相关活动任务分解和与市上、周边地区的衔接协调为重点,加强筹备和策划各阶段工作的督查和指导,加大宣传力度,实行倒计时管理,努力提高办节水平,确保办节圆满成功。

    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升华“黔江精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积极探索新的载体,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行业等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城镇文明程度。做好科普工作,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加强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完成黔江中学国债项目、民族职业教育中心综合楼、传染病医院和万米河滨健身中心二期工程等建设任务;启动建设黔江中学分校、急救中心、小南海土家族文化生态博物馆,继续抓好中小学危房改造、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切实抓好乡镇卫生院配套建设工程。

    提高社会事业发展质量。加快科技事业发展,加大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推广和普及力度,做好科技项目的申报、对接和实施工作,逐步建立农村科技信息网络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创造条件普及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现“三教”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和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建设工程,巩固“两基”成果。强化政府公共卫生管理职能,整合现有公共卫生资源,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切实抓好卫生防疫和保健工作,严防传染性疾病的暴发流行。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加大对民族文化的研究和开发力度,加强基层文化建设,逐步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全力培育文化产业。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构建群众体育服务体系。进一步做好统计、档案、民政优抚、救灾救济、地震监测、气象、农机、新闻出版、保密、史志、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及弱势群体救助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做好民兵预备役和双拥、人防工作。继续做好民族宗教和台侨外事工作。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发人才资源,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合作的政策和机制,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抓住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活动的机遇,广泛吸引优秀人才来黔江创业。

    (五)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提供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

    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按照“五个坚持”的要求,着力做活政策,扎实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

    深化农村改革。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土地双层经营体制,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推动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全力实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民营资本参股、控股。认真清理和依法解决已改制企业的遗留问题。

    狠抓市场体系改革。按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要求,加快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和市场监管机制,推进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

    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培植和壮大鸿业公司、地产集团、机场公司等建设性投资主体,提高建设性投资公司的信用等级。要从政府层面举债为主,转变为以政府资源为背景的建设性投资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形成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领域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投资格局。加快构建渝东南金融中心,建立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加大金融对工商企业、基础设施和骨干产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抓好农村信用社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工作。继续推行金融联席会议制度,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支持发展商业保险业。

    加快公共财政体制建设。严格依法治税,强化征收管理。非税收入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推进部门预算,开展国库集中支付试点,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转移支付机制;规范乡镇、区级机关事业单位举债报批程序,科学制定偿债规划。加强财政、审计监督,完善财务等级评价制度。建立健全重点项目建设投资评审机制、会计委派制和业主代理制。推进国有资产有效经营,防止资产的闲置和浪费。

    深入推进就业、分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市场调节和政府促进就业机制,配套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按劳分配与要素参与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积极发展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保险。加强城市低保,探索农村低保新路子。

    深化社会事业体制改革。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以引导社会事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为目标,扎实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体制改革。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宽松发展环境。

    (六)继续整治发展环境,开创对内对外开放新局面

    坚持以整治发展环境为重点,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切实把统筹区内发展与对内对外开放落到实处。

    坚持把整治发展环境作为扩大开放的重中之重,深入开展以“六大环境”为重点的发展环境综合整治。按照做活政策的要求,营造优惠的政策环境,建立健全政策执行监督机制。完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功能,把需要审批的事项全部纳入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坚决杜绝审批事项“体外循环”。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打击制假售假、偷税漏税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不法行为。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法人的信用档案,树立良好的政府信誉、企业信誉和社会信誉。

    扩大开放要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瞄准大公司、大财团,在项目推介、综合服务等方面采取措施,走通走好产业招商、配套招商、以商招商新路子。抓好项目库建设,策划包装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的招商项目。加强招商引资项目的追踪落实,抓好协议的履约、资金的到位和项目的投产。进一步落实招商引资领导责任制,完善奖惩机制,形成招商引资的强大合力。加强区域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七)尽心竭力地关心群众生活,增添为民办实事新举措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群众利益无小事。各级政府和全体公务员要掌握社情,真心诚意,殚精竭虑,切实为人民谋利益。

    继续实施“六大民心工程”。实施以沼气池建设、解决农村饮水难和用电难、乡镇河堤建设、土地整治、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和扶贫开发工程;以“2小时黔江”、村道路建设为重点的交通畅通工程;以环境设施、消防通道建设为重点的城市人居环境工程;以解决部分乡镇通讯难为重点的电信通讯工程;以城市防洪堤建设、供水管网改造、垃圾处理场建设、贫困学生救助、乡镇卫生院建设、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等为重点的公共服务工程;以社会保障平台建设、法律援助、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工程。

    着力解决下岗职工就业问题。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再就业援助资金和服务体系。加强就业再就业技能培训和渝东南人力市场建设。全年指导帮助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500人,完成就业和再就业培训1000人任务。实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扩面新增参统职工1000人目标。

    切实解决农村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有序推进1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高度重视和切实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严禁拖欠农民工工资,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受教育等问题。加大对革命老区镇乡的扶持力度。切实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全面启动121个市级特困村建设,贫困人口发生率控制在13%以内。

    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落实三大基本国策。完善落实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查处人为破坏人口性别结构的违法行为,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土地管理,严格土地审批,强化用地保障,确保占补平衡。加强天然林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抓好荒山造林和退耕还林,防止水土流失。促进矿产资源有效利用,防止乱采滥挖。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污染源治理,改善城乡环境质量。

    创造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措施,强化安全监督管理,大力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严打”方针,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处理工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预防和处理各类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八)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努力塑造服务型政府新形象

    自觉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全面提高行政效能、服务管理和执政能力。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按照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大职能的要求,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真正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实现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创新行政方式和运行机制,规范和优化行政流程,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强化法律意识。严格依法行政,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继续抓好“四五”普法教育。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充分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的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切实解决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

    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对所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要认真听取专家意见;对意见分歧较大的决策,要进行反复比较和论证;对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要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对政府承诺的事项,要全面兑现落实。继续深入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优化决策程序,继续开展人民建议征集活动,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

    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理念,进一步巩固“学查改”成果,加强公务员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求真务实,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大力加强廉政建设,坚决查处腐败行为,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戒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从严治政,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

    各位代表,形势催人奋进,任务光荣艰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全新的形势,机遇空前,压力空前,慢进则退,不进更退。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有力支持监督下,紧紧依靠全区各族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做好今年的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为加快构建渝东南经济中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