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看黔江】服务园区促发展 就近就业稳增收
正阳街道朝阳社区位于黔江区正阳街道西侧,因朝阳洞得名,是黔江新城建设和工业园区开发的核心区域,是正阳街道党政办公驻地和政治、经济、文化、公共服务中心。曾几何时,朝阳社区居民也是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然而,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向周边拓展,挡不住的现代脚步,让耕地变园区,农民变工人。朝阳社区开始摆脱过去的衰败模样,实现华丽“变身”。朝阳社区由此也获得发展的新希望,激活了社区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
企业负责人(左二)介绍企业发展
近日,黔江区融媒体中心“一村一品”看黔江系列报道采访组来到了正阳街道朝阳社区,当地依托农产品产业园区优势,精心服务园区发展,让企业入得了、住得下、发展得好,以此来带动当地群众就近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多家企业入驻
园区欣欣向荣
走在朝阳社区,道路四通八达,车辆穿梭,路旁绿植郁郁葱葱;园区里,一幢幢标准厂房整齐排列、气势恢宏;上班时间,工人们统一着装,园区格外热闹。
日期逢1和6,朝阳社区延续着赶集的传统,集镇上热闹非凡,周边的土货集聚这里,拉动内需;双河丝绸厂里机器全天开动,工人一字排开,动作娴熟;烟厂项目塔吊林立,挖掘机长臂挥舞、机械车来回穿梭……
“目前,我们朝阳社区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2家,主要涉及15个产品,年产值预计2.4亿元左右。12家企业带动了务工就业1100多人。”正阳街道朝阳社区党总支书记龚明昊说。
本土产品火爆
销往全国多地
记者一行来到重庆市正好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火锅底料生产车间,一股火锅的香味扑鼻而来,8台大型炒锅正有序地熬制着火锅底料。
火锅底料生产车间
“就像我们现在背后这口锅,一锅要炒400—500公斤,每天炒料10锅左右,每天的用料有4吨。”重庆市正好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车间主任王宗成说。
据介绍,在另一家食品公司,主要生产毛肚、水发鱿鱼和脆鸭肠等产品。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该企业每天有80多个工人生产,每天的产量是4—5吨水发毛肚,另外还有半吨左右的水发鱿鱼和半吨左右的脆鸭肠。每天成吨的成品销往全国多个地区。
企业发展,给朝阳社区居民提供了工作岗位,居民可以选择就近务工,同时也吸引了周边和外来务工人员。
据火锅底料厂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厂目前有员工20余人,月工资3000—4000元不等。
毛肚生产车间
“我们在这个厂里上班,一个月工资有3000多元,收入比较稳定,离家也近,照顾家庭也比较方便。”在火锅底料厂上班的工人陈正琼告诉记者。
社区服务园区
促进企业发展
为了让园区有一个好环境,企业安心落户搞生产,朝阳社区还落实专人专班,做好协调企业招工等服务工作。
毛肚打包
“我们社区总共派了两个专职人员,这两个专职人员的任务就是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当中需要社区解决什么问题。如果说我们社区能解决,那么我们就立马解决,比如说用工方面。如果说,我们社区不能解决,我们就上报上一级部门,由街道办事处为企业解决问题。”龚明昊说,社区先后两次组织召开了企业联席会,通过企业联席会来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资源共享。企业为我们社区服务,就是解决我们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园区一角
朝阳社区在服务好园区发展的同时,依托园区优势,对当地群众就近就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据介绍,朝阳社区总共12家企业带动了务工就业1100多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当中,朝阳社区主要依托食品产业园的聚焦效应,以农产品深加工为核心,突出服务意识,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进一步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记者 黄英 田丹 )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