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两个字把我们紧紧相连 ——区长周恩海在黔江籍在外企业经营人士暨区内工商界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召开这样一个座谈会,我想具体有四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沟通情况,二是听取建议,三是增进感情,四是推动发展。因此,与其说今天是座谈会,不如说是一场老乡会。大家都是黔江人,对黔江比我更熟悉、更了解,我主要介绍三个方面情况。
第一,黔江发展的目标思路
1988年以来,黔江一直都是国市定位的渝东南中心城市。经过历届区委、区政府和全区人民共同努力,黔江综合实力在渝东南保持领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交通枢纽地位凸显,工业支撑作用凸显,集聚辐射能力凸显。
2022年初,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班子换届以来,谋划未来5年发展,总体上就是“12345”思路,即:彰显“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形象功能;做实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两翼支撑”,提升宜居宜业宜游“三宜”水平,推动文旅美城、集散兴城、工业强城、开放活城“四城建设”迈向更高台阶,打造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区、山区、脱贫地区“五区”高质量发展样板。
从具体目标上看,主要有八个方面,即努力建成“一中心一枢纽三区三地”。一中心即渝东南区域中心城市。一枢纽即武陵山区综合交通枢纽。“三区”,一是文旅融合发展先行区,二是特色产业发展集聚区,三是区域协作发展示范区。“三地”,一是公共服务高地,二是对外开放高地,三是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2022年12月,区委五届三次全会进一步优化细化到2026年的具体目标。经济实力方面,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7万元以上。科教实力方面,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建成,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城市综合实力方面,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人口30万人,区域集聚辐射能力明显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方面,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改善、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碳达峰、碳中和实现阶段性目标。社会治理水平方面,基层治理机制全面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平安黔江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力争四捧“长安杯”。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领先渝东南,中等收入群体稳步扩大,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第二,2022年黔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刚刚过去的2022年,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
推动产业特色发展。一是农业提质增效,二是工业蓄势向好,三是服务业扩能升级。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一是城市空间扩容提质,二是城市更新统筹有序,三是乡村振兴有效推进。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一是开放通道不断扩充,二是区域协同持续深化,三是对外贸易有效拓展。推动民生均衡发展。全年投入民生领域资金45亿元,15件民生实事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一是就业社保持续发展,二是教育高地加快构建,三是医疗服务持续改善。
第三,聚力优化营商环境情况
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班子组建以来,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全区各级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干部思想观念和作风快速转变。思想观念全面更新,各级力量全面协同,干事激情全面迸发。
政务服务水平和质量明显提升。站在企业视角、贯穿企业生命周期全过程抓服务提升,是我们抓营商环境的主要内容。开办企业更便利,项目审批更优化,要素保障更及时,企业保护更有力,问题解决更实际。
产业扶持力度和精度全面加强。我们聚焦重点产业发展,既积极争取、全面落实国市惠企政策,又持续完善区内产业政策,目前正在执行的上级产业扶持政策有8项、区级产业扶持政策9项,涵盖工业、商贸流通业、现代服务业、农业产业化、科技创新等领域。2022年减免税费10.8亿元、兑现产业扶持资金4.2亿元。一是落实上级政策确保普惠性,二是制定本级政策突出针对性,三是配置扶持资源注重多元性,四是招商引资政策增强包容性。
创业就业平台和环境持续优化。我们把创业者的多少、创业氛围是否浓厚、人才吸引力是否强烈,作为营商环境的重要体现。一是搭建多元平台,二是倡导创业文化,三是坚持人才引领。
俗话说:“最浓不过故乡情,最甜不过故乡水”,“黔江”两个字把我们紧紧相连。近年来,黔江在交通建设、产业布局、营商环境、项目服务、人才建设等方面,为各类企业落地成长、发展壮大创造了条件,也为各位才俊返乡兴业提供了舞台,希望大家把自身发展与黔江发展紧密连在一起,积极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广泛宣传推介家乡,积极回乡投资兴业,多为家乡牵线搭桥,为共同致力于黔江高质量发展贡献才智和力量,我们竭诚为大家搞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