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黔江动态

重走红军路 砥砺赤诚心

日期:2023-07-05

水车坪

黔江是全国一类革命老区,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原湘鄂西苏区领导人、红三军政委万涛的故乡。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奇袭大路坝、攻占黔江城、三进马喇湖、抢渡阿蓬江,贺龙更是先后四次进出水车坪,留下红军渡、红军树的传奇故事。

一直以来,黔江区大力弘扬老区精神,孕育传承“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时代精神。深挖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文化基因,让红色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力。不仅建成3个国家4A级红色旅游景区,整理出版了《中国共产党历史黔江区卷》《黔江红色故事》《黔江革命先烈传》《红色记忆》等书籍,建成黔江红军革命纪念馆,同时创建了“黔江精神展览馆”,让红色血脉在黔江大地上永续传承。

强建红色阵地 锻造“红色引擎”

红军树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近年来,黔江区着力加强红色阵地建设,点燃发展引擎。建成国家AAAA级景区8个,其中红色旅游景区3个。维修保护万涛故居等红色文化阵地,将万涛故居、三元宫革命纪念地等申报为市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物保护单位。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命名红军广场、红军渡、万涛广场等。

在黔江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养育了湘鄂西革命武装和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前委书记、政治委员——万涛烈士。万涛故居,距黔江老城区15公里。近年来,黔江区曾多次对万涛故居进行维修,恢复了木屋古朴清香、院中丹桂飘香、房前屋后翠竹环绕的风貌。

濯水镇红军渡,是一个有几百年历史的老渡口——黄泥沱渡。二十世纪30年代,贺龙率领红三军来到渡口,想要过河,与当地老百姓上演了一场军民鱼水情的故事。后来,为了铭记这段鱼水情深的历史,黄泥沱渡口被改为红军渡。如今,红军渡再也不需要摆渡。因为渝湘高速公路在濯水镇白杨社区开了一个口子,一桥飞架南北,互通直接与集镇相连,加上1978年建成的空腹式悬链线石拱桥——濯水大桥、2010年建成的世界第一风雨廊桥——沧浪桥,古镇已是天堑变通途。

水车坪红军纪念地,流传着贺龙四到水车坪的故事,为了铭记这段珍贵的历史,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就将这棵皂角树改名为“红军树”。得知贺龙已去世后,水车坪群众自发在“红军树”下立起了“永垂不朽”的石碑,以寄托对贺龙的哀思和怀念。红军树与传统古村落水车坪老街、植物奇观千年藤王、田园美景千丘梯田、地质奇观三层岩、传统建筑石朝门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与配套设施云顶赛马场、云顶露营基地、悬崖观景台、悬崖秋千、空中自行车等体验项目,共同塑造了“云上水市·避暑胜地,红色水市·生态画廊”旅游品牌。

弘扬红色文化 盘活“红色文旅”

万涛故居

黔江红色文化底蕴厚重,红色旅游资源富集。近年来,黔江区深耕红色文旅资源沃土,将万涛故居、水车坪红军纪念地、濯水黄泥沱红军纪念地等红色遗址纳入经典乡村旅游路线。整理出版了《黔江红色故事》《红色记忆》等书籍,为黔江红色文化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黔江老城区出发,沿319国道往冯家方向行驶15公里左右,便到了万涛故居。万涛故居始建于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坐北朝南,占地0.18公顷,总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有房23间,青瓦木结构,土家四合院建筑,中有天井坝,四周为砖土结构的围墙,门前地势平坦,田连阡陌,后院为竹林和果园,四季常绿。既彰显土家悠久历史文化,又蕴藏红色革命精神,万涛曾在这里生活过19个春秋。如今,万涛烈士故居已成为革命烈士故居纪念建筑之一,是黔江区的一道红色文化靓丽景观。每逢桂花飘香,村民们聚集在这里讲万涛的故事,畅谈现在红火的日子。

从万涛故居出发,再沿319国道行驶15公里左右,便到了濯水古镇红军渡。这里以前曾是阿蓬江上两大官渡之一,是两岸往来、货物装卸的综合性码头,濯水的繁荣多半依赖这一优势。如今,每年的端午节,濯水都会举办大型的龙舟赛,这里就成了龙船码头。红军渡虽然已经不再是渡口,在这里乘船,可以找寻革命先烈足迹,接受革命传统的洗礼,体验濯水古镇的红色浪漫。

从濯水古镇出发,行驶20公里左右,便到了水市镇水车坪老街。水车坪景区平均海拔1200米,森林覆盖率达73.5%,夏季平均气温22℃,负氧离子极为丰富,空气质量较好,是避暑纳凉、休闲养生的理想之处。近年来,水市镇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将原有的自然资源和红色文化打造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彻底带“火”了水车坪景区。目前,水车坪景区正在依托红色旅游的巨大优势,正打造集红色教育、研学、体验、度假休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旅游景区,让更多游客走进景区,走进黔江红军革命纪念馆,感受红色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 铸燃“红色火苗”


红军渡

黔江作为革命老区,有红军渡、红军街、红军树、红三军政委万涛故居等众多革命历史遗迹分布域内。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黔江通过修复和开发,让这些红色景点重新焕发生机,成为人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追忆和弘扬红军精神的重要场所。

近年来,黔江区深入开展党史“五进”活动,积极开展红色故事宣讲。紧扣“传承红色基因,交流助推老区脱贫经验,共谋老区发展规划”主题,成功举办湘鄂西、湘鄂川(渝)黔革命老区第六次联席会议,助力湘鄂西、湘鄂川(渝)黔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重视新的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创建了“黔江精神展览馆”并作为扶志教育基地运用。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传承,黔江充分运用红色资源做好红色文章、讲好红色故事,以红色精神激发披荆斩棘的奋进力量,以红色资源带动乡村文化振兴,发好红色声音,切实发挥无穷的榜样的力量。

一个个红色旅游景区,点缀黔江这座红色文化之城,一条条路线将红色史迹、历史景点“串珠成链”,让红色文化焕发时代光芒;一个个红色革命遗址,串起了熠熠生辉的“党史记忆带”;一段段红色历史浇铸了革命精神的不朽丰碑。黔江将继续弘扬红色文化,让红色“火苗”在黔江大地绵延赓续。(记者 黄英 文/图)

本版图片由黔江区文旅委提供

←滑动查看完整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