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黔江动态

农工融合闯新路 黔江区农产品加工业成乡村振兴“新引擎”

日期:2025-06-27

今年以来,黔江区紧扣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以农工融合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业产业化迈上新台阶。2025年一季度,全区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29亿元,同比增长11%,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从政策扶持到主体培育,从品牌打造到外贸拓展,黔江区正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政策加码,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黔江区将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农业产业化奖励扶持政策的重点,出台一系列激励措施,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新建项目。2025年初,全区聚焦烟草、茧丝绸、中药材、火锅食材、休闲食品等重点产业,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推动产量、产值、税收、就业等关键指标实现突破式增长。

“我们依托全市‘33618’产业布局,重点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仅一季度就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家,总数达到15家。”黔江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年产6000吨白酒产业项目为例,该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超5亿元,带动就业500余人。此外,1000吨火锅食材加工项目、蚕桑食品加工项目等重大工程加速推进,进一步夯实了产业基础。

政策红利还惠及中小企业。黔江区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贷款贴息、设备补贴等支持,发放农业产业化奖励资金,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激发市场活力。

主体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全链升级

产业要发展,主体是关键。黔江区持续强化农产品加工经营主体培育,目前已培育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百强领军企业1家、成长型企业5家,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动模式。

以重庆海通丝绸有限公司为例,作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公司依托黔江优质蚕桑资源,开发出蚕丝被、桑叶茶、桑葚酒等系列产品,年产值突破3亿元。“我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5000余户蚕农增收。”公司负责人表示。2025年,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新建蚕桑食品加工生产线,预计年增产值8000万元。

火锅食材产业是黔江的另一张名片。2025年1月,全区首个来料加工复出口水产品项目投产,通过海陆联运方式经山东日照港销往日本市场。“我们主要加工水产品,全部符合国际标准,未来还将拓展东南亚市场。”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的落地,不仅填补了渝东南水产品精深加工的空白,还为当地提供了就业岗位。

品牌赋能,“爆品”战略打开市场

品牌是农产品增值的核心竞争力。黔江区积极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推荐3家企业5个产品进入2023-2025重庆市消费品工业“爆品”培育清单,累计获得市级以上农业品牌认证268个,涵盖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等多个类别。

“黔江鸡杂”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农产品品牌之一。2025年,黔江区进一步推动鸡杂预制菜产业发展,支持企业开发即食鸡杂火锅底料、真空包装鸡杂等产品,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我们的产品不仅畅销川渝地区,还通过电商平台卖到了北上广。”某食品公司负责人介绍。

此外,黔江还依托高山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2025年,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稳中有升。“我们生产的玄参、黄精等中药材,已通过GMP认证,并打入国内大型药企供应链。”某中药材加工企业负责人表示。

2025年,随着一批重大项目的投产和市场的持续拓展,黔江的农业产业正焕发新的生机,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未来,黔江区将继续深化农工融合,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为全市乃至全国的农业现代化探索新路径。 (记者 谭登帆 )

←滑动查看完整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