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黔江动态

“三方议事”+“廉情驿站”老社区焕发治理新生机

日期:2025-08-25

在黔江区城东街道官坝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面特殊的“回音壁”记录着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2024年这里矛盾纠纷化解率达100%,群众满意度98.9%,集体经济收入增长35%。这个拥有4万人口的老旧社区,通过创新“三方议事”机制与“廉情驿站”监督体系,将“群众生活在组织中,干部生活在群众中”的理念转化为治理实效,成为重庆市基层治理的标杆样本。受到各级领导高度评价:“这里既有民声,又有民意,还有民智民力”。

近日,记者来到城东街道深入探访,解码这个“重庆市示范社区”如何通过党建引领、数字赋能与清廉建设的三重奏,书写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黔江答卷。

“三方议事”

民主协商破解“三不管”难题

“十年了,我们终于用上了放心电!”阳光花园小区居民李阿姨至今记得2023年那个夏天。这个住着上万人的小区因历史遗留问题长期存在用电安全隐患,通过社区“三方议事桌”,人大代表、电力公司代表和居民代表经过三轮协商,最终促成问题解决。这是官坝社区运用“群众点单、代表接单、政府领单”模式化解的213件重大矛盾纠纷之一。

官坝社区党委书记尚绍军介绍,“三方议事”以“一接二访三议四评”形成闭环:通过人大代表走访、“收音壁”接单、“码上收”等渠道收集问题;组织现场走访核实;召集群众代表、人大代表和职能部门开展议事;最后由群众评议办理结果。2024年,该机制共收集1403条建议,开展202次议事活动,解决180件急难愁盼问题,其中就包括困扰居民多年的城北片区公厕建设、御景龙庭人行通道修建等“老大难”问题。

在状元府小区门前,一条曾被称作“三不管”的300米支路是典型案例。涉及交通、城管、公安等6个部门的道路整治问题,通过“三方议事”平台,两个月内完成管网疏通、停车规范、路面整治。道路通车当天,“回音壁”贴上对比图:左边是2023年4月的泥泞路,右边是新铺的透水混凝土路面。这种“多方同题共答”的模式,现已在黔江全区建立45个议事平台,形成“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治理格局。

“廉情驿站”

三级监督网管住“小微权力”

在官坝社区“廉情驿站”,退休教师张明德每周都会翻阅《基层微权力监督手册》。作为社区聘请的廉情信息员,他最近发现某小区物业费使用不透明的问题,通过驿站“直报通道”反映后,街道纪工委迅速介入调查。这是城东街道构建的“街道纪工委+社区廉情驿站+网格监督点”三级监督网络的日常一幕。

据街道纪工委书记介绍,社区创新“一站二栏三督”模式(廉情驿站、线上线下公示栏、日常/专项/重点监督),将监督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现有1名监察监督员、3名居务监督委员,还吸纳21名网格员、15名志愿者担任廉情信息员。在集体“三资”管理方面,社区对919.53亩林地、3.1公里农村道路等资产建立台账,停车场、门面租金全部扫码可查。2023年通过专项整治,整改审计问题6个,完善制度12项,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35%。

这种监督力量与数字治理的融合,在“双网格”机制中更为凸显。城东街道建立1279个实体网格对应的线上微信群,网格员通过“和美城东”群,仅用6天就协调完成民主街102号回迁房旧改方案:6月24日召开业主大会成立业委会,27日住建委、施工方与居民代表达成一致。“现在有了‘双网格’管理,事事有人管,马上管、马上办。”社区居民刘明秀的感慨,道出了物业小区、网络志愿者“进圈入群”带来的治理效能。

“双融”新生态

数字赋能与文化浸润的“二重奏”

2025年7月,第三期重庆市“数字社区达人”培训班在黔江举行,86名社区工作者学习AI工具用于短视频创作,服务“双融行动”宣传与实践。这场以“数字赋能基层·智治惠及黔江”为主题的培训,折射出城东街道治理现代化的新探索——官坝社区正将“三方议事”机制接入“141”基层智治系统,在党建核心业务板块设置特色子跑道。

社区打造了“看得见的清廉”。彩虹步道上镌刻家风家训,共享图书室设“廉政读书角”,文化墙展示本地廉洁故事。今年以来开展“家风助廉”“青春倡廉”等活动8场,覆盖2000余人次。双创基地将廉洁要求融入就业服务,通过直播带岗56次服务600余家企业,帮助810人就业且零投诉。

“清廉建设不仅要管住干部,更要浸润群众。”官坝社区党委书记尚绍军说。通过修订32项“小微权力”清单、完善“四议两公开”程序、建立“12345”闭环管理流程,社区形成了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生态。这种“党建引领、制度固廉、监督护廉、文化润廉”的路径,使官坝社区从曾经的“头疼”社区蜕变为拥有5项市级荣誉的先进典型,其经验正在黔江全区推广。

从“三方议事”的民主协商到“廉情驿站”的权力监督,从“双网格”的智慧治理到无处不在的清廉文化,城东街道的“双融行动”实践表明:基层治理的密码,在于让干部真正沉下去、让群众真正动起来。“三方议事”把民主参与嵌入基层治理全链条,实现了民声有人听、问题有人管、结果有人盯、成效有人评。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征程中,这个武陵山区的老社区正用创新与实干,书写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鲜活注脚。(记者 谭登帆)

←滑动查看完整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