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人山下“廉”花开 中元村里清风来
中元村产业基地
今年8月底,清晨的羽人山还笼罩在一层薄雾中,山脚下的黔江区石会镇中元村的广场上已经聚集了不少村民。他们或锻炼身体,或驻足观看广场两侧的廉政文化展板,开启新的一天。
“看,这就是我用文明积分兑换的奖品。”村民庞丽华向来访者展示从村里积分超市换来的米和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她看来,这些日常用品不仅实用,更是全家讲文明、有素质的见证。
在中元村,像庞丽华这样通过参与乡村治理获得积分兑换奖品的村民已达数百人。这个由汉、苗、土家等多民族组成的移民村落,通过探索“六式六力”新路径,将清廉村居建设融入基层治理各方面,打造出班子清廉、干部清正、村务清爽、民风清朗的“四清中元”。
党建领廉
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
中元村的变化,始于一次大规模搬迁。十多年前,近半数村民还居住在千米以上的羽人山上,生活极其不便。“山上雾满坡,山高路陡土地薄,辛辛苦苦忙到头,又缺吃来又缺喝。”这首民谣形象地道出了当时的困境。
2009年起,村里开始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程。“我们负责扶贫搬迁的干部三天两头往山上村民家里跑,逐家逐户做工作。”村党支部书记费远忠回忆道。
中元村民代表大会
搬迁只是第一步。面对管理半径大、服务对象分散的现实挑战,中元村坚持党建统领,将全村细划为5个网格和2个微网格。
每个网格建立党小组,按照“1+3+N”模式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0名、网格指导员5名和其他网格员76名,形成全覆盖的“群防群治网”。
“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上线以来,网格员完成上报网格事件770件,帮助常年在外、年老行动不便群众办理各类业务300余人次。这种“一网包揽”服务制度,真正实现了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制度固廉
打造权力运行“透明墙”
走进中元村清风广场,500平方米的场地两侧精心布置着27处宣传标识标语。村民何洪海经常在这里组织院坝学习,“我们一起学习清廉故事、村规民约,村里争吵少了,笑声多了”。
中元村以全区“清廉村居”建设试点为契机,规范“小微权力”运行,完善村集体“三资”管理、工程项目建设等各项工作制度。
专题党课
村里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多渠道向群众公开项目、开支等信息100余项。同时强化镇纪委、派出监察室与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级监督员联动,构建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村级监督网。
“积分制管理”更是中元村的一大创新。村里将遵纪守法、产业发展等10个方面、37小项乡村治理事务量化为指标。
村民通过参与各项活动获得积分,可到村里的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截至目前,该村积分超市已累计为村民兑换价值超过6000元的各类商品。
文化润廉
培育乡风文明“新风尚”
中元村的廉洁建设不仅体现在制度上,更融入了日常生活中。村里依托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整合村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资源,创新设置“六治调解室”,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
一退休老教师是调解室的常客。近日,两位因修路发生矛盾的村民在他的调解下握手言和。今年来,中元村已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8起,全部妥善处理并销号清零。
科技手段也为乡村治理赋能。中元村建成村基层治理中心,安装可视化大屏运行联防联控平台,在村主要道路、重点场所和村民聚集区安装高清监控探头30余处。
更为贴心的是,村里免费为农户安装移动看家监控探头213个,为村民提供全天候安全监控服务。
培育文明乡风离不开文化载体。中元村打造了法治图书角、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广场等宣传阵地,并积极组织开展新乡贤、身边好人、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推动全村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成果显廉
实现乡村振兴“全域兴”
清廉村居建设不仅净化了中元村的政治生态,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
产业发展不断壮大。村里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1200余亩,着力发展壮大蚕桑、辣椒、羊肚菌等主导产业。汉珍玉丝公司、黔术中药材等一批企业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蔬菜种植、山鸡养殖、电商直播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
人居环境大幅提升。村里新建产业路2.5公里,硬化4.3公里,村内过境主干道和1.2万平方米集中居民点公共区域全面油化;新建自来水厂1座,整修污水管网200米,整修民宿10间。现在的村容村貌与昔日相比,已然天壤之别。
文明乡风质效提升。村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组建文明新风锣鼓队,选树新乡贤3名,评选了身边好人、最美家庭、最美庭院等一批先进典型。红白理事会发挥作用,厚葬薄养、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得到根本性改善。
乡村治理成效显著。中元村持续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黔江实践落地,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法治宣传教育,积极推行“法治小板凳院坝宣讲”14场次,推动“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近3年矛盾纠纷数量年均下降20%。
中元村俯瞰
夕阳西下,羽人山的轮廓在晚霞映衬下更加清晰。
山脚下的中元村,广场逐渐热闹起来,村民们结束一天劳作,聚在这里聊天、锻炼、交流一天的新鲜事。
“通过乡村治理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尤为重要。”费远忠说。从昔日“山高路陡土地薄”的贫困村,到如今荣获“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多项国家级、市级荣誉的先进村,中元村用实践证明了清廉村居建设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更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记者 谭登帆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