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不让须眉 乡村振兴路上的“她力量”
“说起扶贫、脱贫和乡村振兴路上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黔江区五里镇河南村的‘娘子军’村干部。因为这个村的村干部九成都是女性,他们真正体现了什么叫做巾帼不让须眉。”近日,笔者来到黔江区五里镇河南村采访时,一位村民如此告诉笔者,她们视村民为亲人,带着感情深入农户、到田间地头,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温暖了民心;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村民一步步踏实地行走在扶贫、脱贫和乡村振兴路上;她们用实际成效兑现了当选村干部时的庄严承诺。
贫困村的蜕变
五里镇河南村2014年被确定为贫困村,也是“软弱涣散村、后进党支部”,更是集体经济“空壳村”。全村户籍人口410户1479人,建档立卡58户222人。通过三年时间的精准扶贫,在2017年实现了全村脱贫。在这批“娘子军”的带领下,在村民的拥护和支持下,全村的产业建设、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和物质生活条件都发生了变化,各项工作也赢得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2024年,河南村终于一举摘去“软弱涣散村、后进党支部”的帽子,集体经济从零元发展到超过10万元,在全镇经济社会综合实绩考核中从倒数第一名跃升到前三名。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着村干部’”。这美丽的变化背后,与这批‘娘子军’村干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河南村综合专干张彩云说,好的村干部,就是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不管走到村上哪里,村民都能笑着跟你打个招呼。
当上村干部之后,她们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他们初任干部时的庄严承诺,那就是让父老乡亲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安全的水喝、学生能上学、生病能就医,彻底摘掉贫困的帽子。瞧瞧,从2014年确定为贫困村到现在,该村发生了怎样的美丽蜕变。
路亮心更暖
当暮色笼罩大地的时候,河南村的太阳能路灯好似点点繁星降临人间,照亮了村内民居院落和蜿蜒的村道。
“以前我们村天色一暗,就一团漆黑,晚上串个门不打手电筒都不行。现在好了,夜晚不再是伸手不见五指,太阳能路灯把村道照得亮堂堂的……”看到村里喜人的变化,村民张永刚高兴地说。
2023年,河南村通过村民“一事一议”后,决定实施明亮工程。这批“娘子军”带领党员、村民身体力行,将289盏太阳能路灯竖立到村内主道上和院落中,为全村人民夜间安全出行提供便利。
唤醒沉睡田
河南村田多、撂荒地多、劳力少,如何推动撂荒地复耕复垦,促使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成为村“两委”干部的第一课题。
干!村“两委”统一思想,就在土地上发展集体经济这一文章,把黄家坝上、泄洞坝的撂荒田盘活,走“村集体经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路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村民增收。
村上1男4女(村干部),他们自加压力,舍小家顾大家,不畏惧、“全脱产”,召开多次村委会、党员会、院坝会,数次商定筹资用资办法,因地制宜制订工作措施,不分晴雨天、发扬“白+黑”、持久战精神,采取挂图作战、倒排工期方法,硬是在近一个月内,将120余亩撂荒田盘活,种植上优质水稻。当年,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10万元,20余名村民实现就地务工增收。
2025年,又是这批“娘子军”,发展优质水稻150余亩,通过区农业农村委测产,亩产达到550公斤以上,又是一个增收年。
解决饮水难
“我们有稳定干净的自来水了,好安逸!以前,洗脸、洗脚水还要拿来喂猪、喂牛,十天半月才洗上一次澡。”河南村二组村民杨胜武说,村里饮用水因水源点多线长、地势陡峭,加上是季节性供水,管网缺乏有效管护,管道堵塞、多处渗漏,导致无法正常供水,自来水的“消失”给群众造成了诸多不便。
村支两委高度重视,查明原因,由综合专干王芳与蓬东乡自来水厂协调,村民投工投劳,家家户户连上了自来水;同时,村上还筹资对大岩口原蓄水池进行了维修、对水管进行更新、安装净水设备,让群众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惠民贴心人
路,既是向外看的途径,也是向内寻的指引。
该村不断完善村道路建设,推进洞口至西洋村公路提档升级,维修村党群服务中心至大岩口部分村道路,新修三组入户路,一组至海洋村连接路,不断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方便群众出行,助力乡村振兴。
“现在好了,‘公路’直通院坝,真正实现了出门脚不沾泥,出行方便快捷。”村民汪文周高兴地说。
此外,河南村还积极动员村民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减少大病医疗支出,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和防止因病返贫。
通过发放宣传单、入户走访等方式,宣传医保新政策,向村民介绍缴费时间、标准、流程以及参保后的保险待遇、异地就医政策等村民关心的问题,让村民详细了解政策,放心参保。
同时,针对脱贫户、低保户、残疾户、留守老人户等,建立摸排台账和管理台账,本着“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理念,耐心为村民答疑解惑,一对一指导村民医保缴费,提供上门代缴服务,把民生事办好办实,在2023年、2024年率先完成全镇下达的指导性目标任务。
以上这些能触摸的见证,只是该村这批“娘子军”在扶贫、脱贫和乡村振兴路上的一个缩影。
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为让全村人民的生活水平更上一个台阶,河南村“两委”积极做实工厂化养殖产业发展,规模化发展小春生产、申报巴渝和美乡村建设、小河流域综合整治等项目。这批“娘子军”用她们的实际行动默默滋养着河南村大地。她们向前的脚步从未停歇,带领群众致富之路永不止步。(通讯员 李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