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呼啸至黔江营商无忧启新章
渝厦高铁的汽笛声穿透武陵山云雾,恰似黔江奏响营商环境优化的激昂乐章。近段时间,正阳新城核心区,星都荟商业综合体灯火璀璨,50多家品牌商家入驻,几乎满铺运营,在高铁通车与“恐龙+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契机下,正迅速汇聚起旺盛的人气和商气,为区域消费中心建设注入新动能。
高铁站
这不仅展现了黔江的商业活力,更是当地优化营商环境的成果体现。与此同时,在“迎接高铁时代建设中心城市”大讨论活动期间,开展“百企万众评效能”营商讨论活动,让企业的心声转化为改革动力,推动黔江在高铁时代倾力打造“黔诚无忧”营商环境品牌,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倾听企业呼声精准纾困解难
重庆佳加荣食品有限公司的崛起,便是黔江优化营商环境的经典案例。这家渝东南地区首家获得食品安全生产许可的水产品生产企业,从2024年6月注册成立到同年12月正式投产,短短半年内,便成长为拥有200多名员工、年产值超3000万元的“潜力股”。它的快速成长,是黔江营商沃土上结出的一颗闪亮硕果。
高新区一家食品企业生产车间(记者 杨敏 摄)
奇迹的背后,是区市场监管局全程“保姆式”服务的强力支撑。筹建初期,技术人员化身“助产士”,手把手指导车间布局、设备选型和制度建立;建设中期,持续跟进,在细节上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申请许可前夕,工作人员开启“加班模式”,争分夺秒攻克控温设施等难题,并积极协调上级部门,最终创造了从受理申请到发放许可证仅用1天的“黔江速度”。
这种“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的高效服务,直接点燃了市场活力。今年上半年,全区新登记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达2766户,同比增长7.29%,千人企业拥有量连续3年居渝东南首位。
黔江深知,企业对营商环境最有发言权。为此,全区将营商环境改革列为20项重点改革的核心任务,以“百企万众评效能”大讨论拉开革新序幕。18个部门组建专业团队,深入一线,走访195家企业,向500余家市场主体发放问卷,并召开百企座谈会,广泛倾听、细致梳理,最终汇聚182条意见建议,形成“营商环境优化需求清单”。这份清单,成为黔江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的重要依据。
为解决问题,黔江构建“四位一体”排查机制。各部门主动上报34个历史难题,96名企业服务专员下沉网格、靠前服务,收集79项诉求,百名纪检干部发挥监督“探头”作用,发现141项“难办”问题。所有问题纳入闭环管理,能解决的立即解决,需分步实施的制订计划,不符合政策的做好解释,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让企业安心发展。
创新机制保障铁腕推进改革
曾几何时,黔江的商超、门店为促销活动占道审批发愁——审批时间长、频次低、程序烦琐。这不仅抑制了市场活力,也影响了城市烟火气的提升。区城市管理局迅速行动,直面痛点,出台方案,在特殊时段,符合条件的商户临时占用户外区域促销,免审批、零费用、当场办结登记服务!
新城商业氛围浓厚
政策一出,180家商超门店享受到政策红利,街头巷尾促销活动人气火爆,商户满意,市民便利,城市经济更具活力。此外,区城市管理局推行“轻微首违不罚”,体现了包容审慎的监管理念,多家企业因此免罚,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机制创新上,黔江构建了“1+2+6”立体化作战体系,形成了强大的改革攻坚合力。在区委、区政府领导统筹下,营商专班与监督专班双轮驱动,6个工作组协同并进。同时出台制度文件,细化99项任务,形成“统筹——并进——护航”新格局,确保改革方向不偏、力度不减、节奏不乱。
执行监督方面,工作专班采用“周计划——半月调度——月督查——季通报”管理模式,区领导亲自推进,以上率下,层层压实责任。6个督查组运用“三色”督导机制,对进度滞后的亮“黄灯”,连续滞后的亮“红灯”并问责,以强有力的督查问效,确保各部门履职尽责。另外,还充分发挥《今日关注》建设性舆论监督作用,聚焦优化营商环境等多个领域,主动曝光推动问题解决。截至目前,该栏目已推出舆论监督报道80余期,整改率达95%以上,有效改变了“不作为、慢作为”等现象。黔江区还推出《问政黔江》电视问政栏目,进一步促进干部作风转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优化服务体验点滴温暖人心
因未按期年报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在黔江迎来了“破冰”时刻。自2025年5月1日起,一项暖心举措落地:经营主体只需补报相应年度报告,系统即可自动完成“脱异常”操作。且线上线下多渠道办理,申请100%当日办结。
这项改革,变过去的“企业跑路”为如今的“数据跑腿”,今年已有多户企业法人、60余户企业、400多户个体工商户受益,有效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扫除了发展障碍。
高新区一电子科技企业生产车间(记者 杨敏 摄)
黔江推出“专员管家”制度,变被动服务为主动上门,96名业务骨干服务398家规上企业,属地街道专员服务6100余家规模以下主体,实现服务全覆盖。专员们“月访季诊”,为企业建立专属档案,提供个性化服务,成为企业身边的“贴心人”和“解难者”。
在诉求响应上,黔江打造“码上办+热线接+专班跟”体系,设立投诉中心畅通了企业反映问题的“高速路”。同时,建立起“三色三单”机制,要求简单问题3日内办结,复杂问题专班攻坚,疑难问题领导包联。
这套组合拳,确保了企业诉求高效流转、快速响应、闭环解决。目前,已解决177个问题,办理200多个问题,23项长期问题也有了清晰规划。
借力高铁东风谋划崭新篇章
科瑞南海制药公司曾为多部门检查头疼,如今“综合执法团”2小时就能完成检查并给出整改建议。企业负责人由衷赞叹:“以前迎检是负担,现在是助力!”
黔江推进“综合查一次”改革,64个执法部门入驻数字平台,整合检查计划,设定“企业宁静日”,实现精准监管,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的干扰,推动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监督的眼睛更亮、服务的温度更暖、发展的动能更强”——这便是“黔诚无忧”的深厚内涵,也是黔江献给高铁时代的最好答卷。
高新区丝绸企业生产车间(记者 杨敏 摄)
下一步,黔江将依托“黔诚无忧”品牌,从多方面发力:构建物流枢纽,放大高铁辐射效应,完善交通网络;汇聚人才,深化与高校合作;升级政务服务,推进“极简审批”;培育产业集群,加强区域协同,培育竞争新优势。黔江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务实的举措,拥抱高铁带来的无限可能。
星都荟的璀璨灯火,辉映着黔江商业的繁荣;佳加荣的“一日许可”,印证着黔江审批的“加速度”;街头巷尾的促销热浪,诉说着政策松绑的活力;科瑞南海的高效检查,彰显着监管的智慧与服务的温度。当高铁载着机遇驶入武陵山腹地,黔江这片用心用情用力打造的“无忧”沃土,正吸引着四面八方的目光与投资,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记者 徐朝政 蔡肖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