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黔江动态

一锅鸡杂的产业进阶:黔江味道如何香飘全国?

日期:2025-10-21

授牌仪式

一道地方小吃从江湖菜跃升为百亿产业,需要经历怎样的蜕变?

近日,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一场关于“黔江鸡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论坛举行。会场内外,酸辣鲜香的黔江鸡杂让与会者回味无穷,而更引人深思的是,这道起源于民间的江湖菜,如何从农家灶台走向标准化生产线,从地方小吃发展成拥有万余家门店的庞大产业。

品牌矩阵全面发力

在论坛现场,黔江区商务委主要负责人描绘了黔江鸡杂的品牌发展蓝图:“一是做优‘品质内核’,建立从鸡源养殖到泡菜腌制的全链条标准体系;二是做强‘品牌矩阵’;三是做活‘市场文章’。”

目前,黔江鸡杂在区域总品牌下,已形成了以阿蓬记、国庆、天龙为代表的10余个二级品牌,以及以酸萝卜、酸海椒、南瓜鱼为主的23个配套预制菜产品。

品牌的背后是文化赋能。黔江鸡杂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更是武陵山区的味觉图腾。通过打造酱园巷鸡杂美食街、濯水古镇黔江鸡杂美食街等“沉浸式”消费场景,黔江让美食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授牌仪式成为论坛的高潮。22位“黔江鸡杂烹饪大师”、11家“黔江鸡杂老字号”、11位“黔江鸡杂推荐官”以及4家“黔江鸡杂龙头企业”依次上台接受授牌。

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个人的认可,更是对整个产业体系的构建。

“规范了黔江鸡杂从零餐不规范化一个单品到规范化的定义,提高了黔江鸡杂的口味。”阳隆记黔江鸡杂经理阳杨表示,这次论坛对于黔江鸡杂走出黔江起到了非常正面的意义。

一道菜的华丽转身

黔江鸡杂的故事,始于三百年前的阿蓬江畔。在黔江濯水古镇,挑夫们将废弃的鸡内脏与泡海椒、泡萝卜猛火混炒,竟意外成就了这道酸辣鲜香的美味。

从那时起,黔江鸡杂就沿着川湘公路传播开来,成为沿途客栈的招牌江湖菜。

时光流转,这道地方风味已成长为重庆美食界的一张硬核名片。

2025年,黔江鸡杂获评“渝味360碗”十大魅力名菜,并登上央视总台元宵晚会,完成了从地方小吃到非遗珍品的华丽转身。

在互联网时代,黔江鸡杂同样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今年6月,互联网大佬“红衣大叔”周鸿祎的隔空互动,让“吃鸡杂下米饭”挑战赛引爆全网。

话题#周鸿祎喊你来重庆黔江吃鸡杂#在短短一小时内冲上重庆热搜榜第四,浏览量超1200万。

产业链的深度整合

在黔江区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的蓝图中,鸡杂产业被定位为两个百亿级全产业链之一。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链式思维”的深度整合。

标准化是产业升级的第一步。2024年12月,重庆市发布了《渝菜·黔江鸡杂烹饪技术规范》地方标准,为黔江鸡杂的加工烹制立下统一规范。

“统一的烹饪标准、食材标准、门店标准是今年的新变化。”黔江一餐饮公司负责人介绍,标准化解决了黔江鸡杂“好吃不好带”“链条短效益低”的桎梏。

如今的阿蓬记在全国已有69家加盟连锁门店,其袋装黔江鸡杂全年销售额逾2000万元。

科技赋能则为传统美食注入了新活力。黔江餐饮企业推出的“鸡状元·黔江鸡杂系列”和“俏爪爪·调味鸡爪系列”,通过AB包锁鲜科技,将非遗技艺与现代食品工业完美结合。

同时,黔江还积极打造鸡杂食材供应链,建设中央厨房预制菜加工园、泡菜加工园、辅料加工园,提升鸡杂、洋芋、萝卜、辣椒等原材料的本地供给品质和能力。

论坛结束后,与会者步入展厅,四款新发布的黔江食品爆品引人驻足——高山鲜养·富硒低盐榨菜、鸡状元·黔江鸡杂系列、俏爪爪·调味鸡爪系列和天妇罗巨无霸蟹柳。这些产品展现了黔江食品产业从高山到深海的风味创新图景。

从街头小店到产业园区,从地方风味到国民美食,黔江鸡杂的蜕变印证了传统美食的产业化之路。(记者谭登帆 文/图)

←滑动查看完整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