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人才高地 做强“智力引擎”
“十四五”以来,黔江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市委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人才强区首位战略,持续推动全区人才工作迭代升级、整体跃升,为加快建设渝鄂湘黔边际区域中心城市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人才队伍量质齐升
支撑发展卓有成效
全区人才队伍建设呈现出增量提质的良好态势。据统计,“十四五”期间,全区经“渝才荟”认定的新重庆人才达4283人,总量位居全市第六;年度人才净流入持续超过1200人,稳居渝东南首位。人才引领发展的效能日益凸显,涌现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最美产业工人等先进典型;区内企业连续斩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2024年以来全区技术合同登记额激增十倍以上,居渝东南第一,折射出人才创新活力持续释放。
平台能级跨越发展
集聚效应显著增强
黔江区正着力构建高能级人才发展平台体系。武陵山科创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全区综合科技创新指数领跑渝东南。随着渝东南首家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创建,高新技术企业与科技型企业数量实现“双倍增”,科技型企业总量稳居区域首位。目前,全区已建成国家级、市级“双创”平台28家,各类研发和服务机构超百家,并先后布局西部(重庆)科学城黔江孵化中心、易智网渝东南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创新节点。同时,拥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一批优质实训基地,携手院校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实体十余个,人才培养集聚的承载力大幅提升。
改革创新激发活力
体制机制优势凸显
黔江创新探索“银龄人才”跨区域配置模式,已累计聘用重庆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等127名退休高级职称和高技能人才,经验做法获《中国组织人事报》等媒体推介。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也成效显著,中心医院编制备案管理改革助力医疗技术水平跃升,区外患者来黔就医比例达39.4%。在乡村振兴人才培育方面,建成武陵山乡村振兴学院,率先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分类评价试点,相关创新案例获评全国优秀。
服务生态持续优化
近悦远来氛围浓厚
黔江聚力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生态,严格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高标准建成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和渝东南规模最大的人才公寓项目。“渝才荟”数字平台全面应用,实现73项服务线上线下通办,人才关心的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关键需求得到精细化解。创新实施人才服务配额制,赋予重点企业自主推荐关键人才享受专属服务的权限,让尊才爱才惜才的氛围更加浓厚。
协同格局不断完善
区域合作走深走实
黔江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构建起齐抓共管、协同高效的工作格局。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在产业政策中集成人才引进、项目“揭榜挂帅”等激励措施。通过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建网络联盟医院,联手重庆市科研院共建武陵山产业技术研究院。此外,还牵头打造“武陵山人才节”品牌,加快构建渝鄂湘黔边际区域人才协同发展新机制,区域人才集聚辐射能级显著提升。
未来,黔江区将继续厚植人才沃土,广纳天下英才,以更高水平的人才工作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记者 潘婷)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