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交通服务保障体系 着力提升市民出行品质
清晨的黔江城区,6条主干线、21条支线公交车准时发车,编织成一张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网,让市民出行更加顺畅。
今年6月,黔江区交通迎来重大变革。为适应城市发展需要,黔江区将原有25条公交线路优化调整为6条主干线+21条支线的新格局,并于6月26日正式运行。
这一调整使公交覆盖更广、班次更密,惠及沿线数万居民。
线网优化,提升服务效能
家住黔江区城西街道洞塘社区的居民发现,从6月26日开始,102路公交车的终点站延伸到了社区门口。“现在进城方便多了,再也不用走很远去坐车了。”一位居民高兴地说。
这次公交线网重构并非简单的线路调整,而是基于对市民出行需求的深入调研。新格局形成了层级分明、衔接顺畅的公交网络,主干线保证主要客流走廊的快速通达,支线则深入社区,消除服务盲区。
在黔江区交通运输管理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各条线路的运行情况。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我们通过数字化手段,实时监测客流变化,及时调整发车频次,确保运力与需求匹配。”
温情服务,守护民生出行
在今年高考期间,黔江街头出现一道温馨的风景线:211辆系着绿丝带的“爱心送考车”穿梭在大街小巷,为中高考考生保驾护航。
这些车辆中,既有公交车,也有“雷锋的士”,它们用安全准时的服务,保障考生顺利赴考。“看到孩子们安心赴考的表情,我们再辛苦也值得。”一位参与送考多年的出租车司机说。
据统计,今年爱心送考活动累计服务考生及家长1万多人次,实现了零安全事故、零服务质量事故的目标。
在强化公益服务的同时,黔江区还大力整治巡游出租车乱象。交通执法部门在重点区域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拒载、议价等违规行为。
“现在打车规范多了,司机都主动打表,再也不用为车费扯皮了。”正在打车的市民王女士表示。
数字赋能,创新监管模式
在黔江区交通运行监测中心,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各类交通数据。这是黔江区智慧交通系统的大脑中枢。
“我们梳理了核心业务架构图1个,承接市级核心业务事项清单979项,完成感知资源编目65条,业务事项编目90余条。”工作人员介绍。
通过归集公共数据36类9521条,推广使用“一表通”智能组件,黔江区实现了6个应用贯通、12个多跨事件贯通,应用和有效智能预案覆盖8个子跑道,覆盖率达到100%。
数字化监管成效显著。1-6月,辖区3处非现场执法点检测车辆25.06万台次,认定超限超载3.34万台次,立案59起,处罚53起,大大提升了执法效率。
同时,数字工作台办结事件1377条,实现了问题的快速发现和及时处置。
华灯初上,公交车依然在有序运行。在新投入使用的公交站台上,电子显示屏实时更新车辆到站信息,候车的市民不再焦急张望。
“现在出行确实方便多了,公交线路优化了,出租车服务规范了,就连农村客运也更有保障了。”刚下班的李女士笑着说。
从线路优化到服务提升,从公益护航到数字赋能,黔江区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民生交通”的暖心答卷。(记者 谭登帆)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微信
微博
您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