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水田乡>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机关简介>街镇简介
您当前的位置: 水田乡>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机关简介>街镇简介
  • 索引号 11500114768888318G/2024-00014
  • 发文字号
  • 主题分类 组织机构简介
  • 体裁分类 机构;机构职能
  • 成文日期 2024-02-27
  • 发布日期 2024-02-27
  • 文件标题 重庆市黔江区水田乡简介(2024年版)
  • 发布机构 黔江区水田乡
  • 有效性

重庆市黔江区水田乡简介(2024年版)

【概况】:水田乡位于黔江区南部,东邻正阳街道、冯家街道,南接濯水镇、太极乡,西与金溪镇接壤,北与城南街道交界。乡政府驻水田社区1组,距离主城区19千米,距离新城行政中心(正阳)12千米,距正阳火车站8千米。耕地面积818公顷,林地面积181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0%。

【建制沿革】:水田乡隶属于重庆市黔江区,建立于1953年。1941-1943年,水田乡属于第二指导区金溪乡管辖;1952年,水田乡属第六区金溪乡管辖;1952年1月,全乡成立了3个村:大塘村、水田村、枹桐村;1954年,水田乡属金溪区;1956年2月,水田乡属金溪区管辖;1958年,实行政社合一体制,水田乡(公社)属金溪区公所管辖;1962年,水田公社属金溪区公所管辖。1968年8月,水田公社革命委员会成立;1983年11月,水田公社管理委员会改称“水田乡人民政府”。1997年5月,水田乡归属黔江地区;2000年黔江建区;2002年11月,水田乡所辖9村调整为水田村、大塘村、石郎村、龙桥村4个村。

【行政区划】:辖区面积40平方千米,辖3个村、1个社区、28个村(居)民小组。截至2024年1月,户籍人口2390户、9021人。

【地理环境】:阐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自然资源、交通等情况。水田乡处于山地,地质构造复杂,属新华夏构造体系。在地貌上属中山地区,整个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辖区内山峦起伏,大部分地区以中高山为主。境内主要高山有西部的烂池子,北部的岩口。全乡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最高海拔石郎村1229米,最低海拔龙桥村郑家坝680米,政府所在地海拔740米。境内气候具有温和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垂直气候等特点使得立体气候明显。一年四季分明,季节温差较大。

【经济发展】:坚持以建设“田园风情、清凉水田”为总目标,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着力把水田建设成“城乡融合型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示范乡”。2023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77万元,同比增长7.5%,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77万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400亩,播种粮油面积15060亩(大春+小春),蔬菜5000余亩。出栏生猪1.6万余头,养殖肉牛400余头,肉兔、家禽5万余只(羽)。推动占地40亩的四季菌菇产业园、7000平方米的渝东南最大食用菌菌种繁育场发展,形成集菌种培育、种植、加工、营销于一体的食用菌全产业链,培育羊肚菌菌种800万棒,实现产值1300余万元,投产鹿茸菇、秀珍菇、桑黄生产线,产值1900万元,同步推行桑菌套作、果蔬间作、菌菜轮作,实现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群众收益最大化。2023年9月,黔江羊肚菌首次出口国外,我乡羊肚菌业主与加拿大采购商签订合同,成功开拓海外市场,“山韵黔江”区域公共品牌农特产品出口海外迈出可喜一步。

【社会发展】: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易返贫致贫人口常态化监测和帮扶。全年集中开展三大行动3次,全覆盖走访脱贫户、监测对象和大病、重残、低保、特困等重点群体。新识别监测对象8户33人,低保兜底68户149人,临时救助15人次8.06万元,“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动态清零,饮水安全保障更加巩固。2023年引导脱贫户、监测对象市内外务工514人,开发公益性岗位74个,零工市场用工86人。全年兑现到户产业补助12.75万元、交通补贴3.9万元,累计发放小额信贷144户640.67万元、富民贷4户73.6万元。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3.78%。全力保障黔江大河沟220kV输变电工作有序施工,投资290余万元,改造站外道路1.4公里。全面完成“四改三”项目建设,横贯水田社区、龙桥村的9.582公里“四改三”项目全线通车。完成300万元水保项目前期设计工作。集镇厕所搬迁投用。全年组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18次,清理各类垃圾40余吨,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综合治理3000亩。

【文化建设】:2023年举办群众文体活动14场次,积极参与片区篮球赛、摆手舞、川渝春晚拍摄等文体活动,联合开展“大手牵小手·共筑森林防火墙”宣传活动”。全年开展村社文艺骨干培训4次,举办培训讲座4次,组织“送戏下乡”4场次、“送电影下乡”60场次,图书报刊借阅3852册。挖掘传统乡土文化,挖掘“传说中的石老人”“夫妻红豆杉”背后优秀文化资源,初步建成水田—冯家、濯水生态旅游线路,接待市内外游客5000余次。

【社会治理】:实施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村(社区)建设,构建“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自治格局。完成3个村“星级调解室”建设,常态化开展了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年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213件,无民转刑、民转命案件发生。领导干部接访下访287件,网上办理信访案件7件。全乡实现无个人极端案事件和重精患者肇事肇祸案件发生。建立健全平安法治体系建设,实现乡村两级风险发现识别率和防范化解率达85%以上。2023年共排查各类安全生产隐患200余起,上报安全隐患清单200余件,落实隐患整治200余起。全年共抢险维修因7.25洪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的隐患整治7处,投入救灾资金10余万元,地灾避险搬迁2户6人,上报冬春生活1119户救助3159人,争取救助资金53.45万余元,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实现了不死人、不伤人、少损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