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文件/其他文件
  • 索引号 11500114009130039C/2021-00090
  • 发文字号 黔江府发〔2021〕30号
  • 主题分类 重大项目建设
  • 体裁分类 其他公文
  • 成文日期 2021-05-06
  • 发布日期 2021-05-07
  • 文件标题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黔江区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2年)的通知
  • 发布机构 黔江区人民政府
  • 有效性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黔江区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2年)的通知

黔江府发〔202130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黔江区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2年)的通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黔江区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

202156

(此件公开发布)

黔江区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2021-2022年)

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渝府发〔202018号)精神,以2021-2022年为周期,实施、储备一批新型基础设施(以下简称新基建)重大项目,有助于提升我区新基建水平,助力重庆市打造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及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速智慧黔江建设,努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中展现新作为、出新贡献。为加快全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发展目标

2022年,全区基本构建以新型网络为基础、智能计算为支撑、信息安全为保障、转型促进为导向、融合应用为重点、基础科研为引领、产业创新为驱动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基础设施泛在通用、智能协同、开放共享水平全面提升,数字设施化、设施数字化进程有序推进,筑牢城市智慧治理底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基石,新基建水平引领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

(二)基本要求

——立足当下、抢抓机遇。抓住国家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机遇、新冠肺炎疫情催生的市场机遇、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机遇,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速在建项目建设,对冲和降低疫情影响。谋划布局一批示范性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着眼未来、谋划长远。紧围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根据智慧黔江建设需要,主动谋划具有全域性、前瞻性、引领性重大项目,策划一批面向十四五及中长期发展所需的战略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抢抓新一轮经济增长机遇,带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体谋划、补齐短板。增强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储备针对性系统性研究梳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内涵外延,奠定现代化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基础。坚持问题导向,结合黔江实际,找准全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环节和问题短板,聚焦解决问题、补齐短板加快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储备。

——互联互通、互补联动。统筹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5G、千兆光纤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构建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体系。围绕完善和提升中心城市功能,落点布局一批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转型促进基础设施,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能级,推进全区高质量发展。

——创新机制、营造生态。做好前期研究工作,形成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滚动实施机制。深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部门联动机制,通过项目建设用地、数据资源、资金、电力等要素保障,为新基建营造良好环境,在全区形成推动新基建的强大合力。

二、重点任务

按照成熟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原则,重点推进3个板块58个项目,总投资154.13亿元。其中,在建项目18个,总投资9.31亿元,主要任务是提速建设,对冲疫情影响、稳定经济增长;新开工项目12个,总投资61.59亿元,主要任务是加快启动,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培育新增长点;储备项目28个,总投资83.23亿元,主要任务是聚焦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激活发展新动能,为十四五及中长期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一)全面完善信息基础设施

1.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加快推进5G基站建设,提升千兆光纤覆盖质量和范围,打造泛在互联立体网络体系。加快IPv6升级改造步伐,推进IPv6规模化部署,促进下一代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创新。提升城市物联感知能力。进一步提升互联网网间互联互通能力,推动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布局黔江。发挥汉渝光缆节点优势,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网络关键设施建设,规划实施运输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项目。到2022年,5G网络重点区域覆盖率达85%以上。(责任单位:区委网信办、区经济信息委、区大数据发展中心

2.智能计算基础设施。着眼未来数据存储指数级增长需求,加快建设数据存储基础设施体系。加速数据存储体系建设,引进高等级数据中心,强化核心承载能力,着眼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商贸物流、农文旅等特色产业发展需要,探索建设专业数据存储分中心,融入重庆两地三中心数据中心架构。引导各行业、企业结合各数据存储访问需求,综合利用闪存、分布式存储、蓝光存储等技术,提升IT基础架构管理运维效率,降低TCO(建设运营总体成本)。建成中国联通黔江通信枢纽中心,规划建设数据湖等项目。到2022年,区域数据存储能力全面提升,基本建成具有承载区域性业务应用能力的数据分中心。(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中心、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

3.信息安全基础设施。聚焦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统筹建设网络安全监测平台,建设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推进各行业、领域安全防护平台建设。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打造全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实现网络平台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内容引导管理、网络舆情监测处置等功能。推动行业主管部门统筹建设本行业、本部门的信息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围绕新型基础设施承载关键业务,构建以风险识别、安全运维管理、安全计算环境为主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加快建设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卫系统、公共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到2022年,全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建成态势感知、防护、监测于一体的信息安全体系。(责任单位:区委网信办、区公安局

4.转型促进基础设施。聚焦全区产业转型发展需求,打造一批产业互联网平台,引进培育一批面向产业发展急需的转型支撑平台,加速构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新动能。围绕消费品、新材料、纺织、医药等行业领域,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区内重点产业企业加快推进智能化改造,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根据全区农业产业生产、管理、农产品销售等环节数字化和智能化需求,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鼓励和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农业,不断提升全区农业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水平。面向全区服务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支持高端产业载体建设。支持园区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引进培育产业技术服务平台、产业孵化服务平台,构建集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企业孵化等于一体的产业转型支撑体系,推动区内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

(二)推进融合基础设施建设

1.建设城市数智中枢。加快部署基于数字重庆云平台的黔江云、黔江大数据中心和智慧城市综合服务平台,形成一云承载服务体系,推进数据聚通用,强化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基础支撑,形成上云治数综合服务的智能中枢。积极争取承建全市同城双活数据中心,为全区乃至武陵山区城镇群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注入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动力。通过一云一中心一平台,支撑全区政务信息系统集约上云,加速数据资源聚通用,赋能各领域业务应用,为政府打造智能高效的运行管理平台,为市民提供便捷统一的生活服务门户。规划实施智慧城市综合服务中心实体大厅、智慧城市运营中心等项目。(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中心

2.推动传统行业智慧化改造。聚焦城市治理,结合区情,推进公路、电力、水利、市政、油气、物流等传统基础设施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深化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跨界融合发展体系建设。加快实施电力、燃气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改造,推动能源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构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能电网。规划实施黔江智慧园区、智慧商圈、智慧旅游、智慧电网、智慧物流等项目。(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交通局、区水利局、区商务委

3.加快公共服务智能化建设。围绕民生服务、城市治理、政府管理、产业融合、生态宜居等领域,推动打造智能化应用场景。围绕智慧城市管理、交通、生态、物流等重点领域,推动建设智能化创新应用,全面提升经济社会智能化应用基础能力。着力提高灾害预警、应急指挥调度、公共决策、协同治理能力;提高机关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提升民生幸福指数,建设生态宜居城市。规划实施黔江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程、L3/L4(高级别自动驾驶)级公共交通应用示范项目、智慧城管、智慧政务、智慧教育等项目。(责任单位:区委政法委、区民政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城市管理局、区交通局、区商务委、区大数据发展中心、区行政服务中心、区公安局

4.完善新型公共卫生设施。加快实施智慧医疗体系建设,聚焦全区公共卫生安全监测、预警、防控、救治、处置能力精准化科学化建设,建设标准化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实现交互式指挥、及时交流、远程培训、应急指挥等功能,对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快捷指挥调度。构建公共卫生数据与医疗数据、区域医疗数据、跨部门数据交换共享,强化全区医疗、公共卫生关键数据采集、共享调度能力。探索健康医疗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撑的健康医疗大数据智能创新系统建设,建立基于人口家庭、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为基础的三大数据库融合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配合完成市级120急救指挥调度平台建设、市级重大疫情监控网络、市级管理调度系统建设,形成市、区、乡镇三级覆盖的120应急调度救援系统;强化智能化流行病学调查和大数据分析应用能力,提升流行病监测分析和事前预警水平;完善涵盖全区重点医疗资源、应急物资管理等应用系统。推动智慧医院标准化建设,加快远程医疗网络设备的普及,打通病患就医、医疗资源共享最后一公里数字化壁垒。规划实施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智慧医院、健康医疗大数据疫情联防联控系统等项目。(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

5.数字乡村基础设施。推动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试点应用,加强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数据采集和关联分析,探索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推动智能化设备设施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的应用,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电商平台合作,探索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电子商务发展模式。采取社会合作等方式,整合各方资源,实施雪亮院坝工程,在农村院坝和交通节点推广视频监控镜头和运用,形成农民外出务工、视频看家护院的乡村治安防控新模式,成为雪亮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区委政法委

(三)推进创新基础设施建设

1.培育基础研究平台。聚焦科学前沿,进一步强化基础科学研究,积极争取和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实验室,争取建设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加快集聚优质创新资源,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依托产学研各界力量,加强大数据、智能计算、新材料等新兴交叉学科实验室建设,吸纳市内外团队和专家参与,促进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教委、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重庆经贸职业学院

2.完善科教基础设施。围绕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科学研究需求,推动各高校、科研机构加快构建以科研装备、科研资源配置、人才培育为核心的科教基础设施体系。强化适应基础科技创新活动要求的科研装备体系建设,着力提升科研、教学仪器装备自主研发能力,改善各领域基础科研条件。优化科研资源配置,推动基础研究设施共享,构建与社会资源开放互通的科研环境,建立功能完善的科研资源支撑保障体系。聚焦高层次专业型应用型人才体系建设,打造一批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化人才培育和服务机构。规划实施大数据教学科研平台等项目。(责任单位:区教委、区科技局、区人力社保局、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重庆经贸职业学院

3.打造技术研发创新平台。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推动搭建重点产业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力争引进培育弥补产业发展短板的关键技术创新平台,提升产业技术创新供给能力。着力推动打造技术研发创新平台体系,加强应用技术创新提升。支持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公共服务平台等,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规划实施特色智创基地等项目。(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教委、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重庆经贸职业学院

三、优化行业政策

(一)着力降低信息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1.新型基础设施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按项目立项层级分级保障,及时将用地需求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积极推行先租后让、租让结合供应方式,鼓励项目建设主体通过出让、租赁等方式取得土地。

2.推动公共资源有序开放,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办公场所及所属建筑物,公园、广场、旅游景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文化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公路、桥梁、隧道、城市道路及其防护绿带、公共绿地、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沟),以及港口、车站、公交站台、码头、渡口、道路指示牌、路灯杆、电线杆、交通信号杆、视频监控杆、龙门架等公共设施,免费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开放。

3.推动私有设施合理开放,私有业主或其委托的管理单位、物业服务机构、地产公司等,应积极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进入便利,禁止收取进场费、协调费、分摊费等不合理费用。

4.支持深入参与我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同发电企业开展电力市场交易。按照分步推进、先易后难、能改则改的原则,推动电网企业积极配合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对符合转改直条件设施进行改造。暂时不符合直供电条件的设施,研究制定转供电损耗分摊比例,转供电主体不得将损耗以外的其他费用分摊给新型基础设施。

5.支持有关部门依法减免城市园林绿化补偿费、城市道路占用费、通信管道建设占道开挖费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涉及的相关行政规费。

6.支持建设工业互联网各级标识解析节点,建设及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及配套设施。支持企业以IPv6、工业无源光网络(PON)、工业无线、新型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以及新型工业智能网关、智能边缘计算模型和设备完成内网改造。支持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数字化运营、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转型等新模式。鼓励第三方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应用,支持工业互联网公共研发、检测检验、仿真设计和测试验证、成果转化、数据管理和分析、工业信息安全、设备资源管理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应用服务。支持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云服务商平台提供的计算、存储、数据库等云基础设施及协同办公、会议系统等基础云服务,重点支持企业研发设计、生产设备管理或融资租赁、制造流程管控及优化、制造协同、供应链协同、远程运营维护或服务、能耗管理优化等通过上云上平台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

(二)深化新型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

1.精准对接国家重点投向,抓紧谋划储备一批项目,积极争取和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专项建设资金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加大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创新等财政专项资金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带动和放大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在城市智能中枢、传统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等领域,适度放宽市场准入,探索新型基础设施盈利模式,加大依法合规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方式进行项目建设力度。

3.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全面推行项目备案承诺制。推进减流程、减材料、减时间、减成本,实现零见面、零上门,进一步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审批备案效率,评估、审批、备案办结时间均比法定办结时限提速50%以上。

4.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强化重大项目银政企对接,严格执行重大项目白名单制度。鼓励政策性银行提供低成本、中长期资金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大与国家、市级基金的对接力度,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聚焦新型基础设施重点领域,重点支持补短板项目。

(三)大力引进创新试验资源,推动创新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1.纳入创新基础设施范围的新型高端研发机构,符合认定标准的,按照市、区两级配套政策给予资助,资助应按规定用于相应科研平台建设、科技人才(团队)引进、科技项目等。

2.对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承担或参与在黔大科学装置、大科学计划与大科学工程、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建设任务,以及引进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办学建设科教基础设施采取一事一议给予支持。

3.经重庆市科技局评定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中心)、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按市级资助资金的一定比例一次性给予配套补助。完成技术合同审核登记的,根据合同额度按有关规定给予资金补助。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项目储备。加强项目统筹力度,以三年为周期,建立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储备制度,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纳入全区投资项目三年滚动规划一体管理,做到策划包装一批、申报储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用一批。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纳入全区重大项目统一管理,调度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解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围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领域,加强重大项目策划储备。

(二)强化责任落实。严格执行全区重大项目推进机制有关要求,认真落实项目法人主体责任、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责任、乡镇街道属地责任、有关部门配合责任,严格执行分类调度工作机制,协同做好工作,狠抓项目落地。各项目实施主体要及时做好项目申报、前期工作推进、投资计划落实、建设组织实施等工作,对情况复杂、协调难度大的事项要早研究、早报告。严格落实国市债务管控要求,严禁新增政府隐性债务,对没有资金来源的或建设资金未落实的项目一律不得开工,对资金来源不能足额覆盖项目资金需求的一律暂缓实施。

(三)强化宣传推介。充分运用报刊、网站、公众号等各类媒体,普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相关知识,定期发布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示范案例、应用需求和创新产品,增强群众对电磁辐射的了解,引导、发动社会各界广泛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区形成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大合力。

(四)强化安全保障。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针对网络安全、终端安全、应用场景安全、数据安全等领域,建立健全全覆盖、多层次的新型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对新型基础设施的保护,严厉打击盗窃、破坏新型基础设施的犯罪行为。

附件:黔江区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动态储备


文件下载 附件下载